別讓孩子在嘮叨中成長,會對孩子的以後發展有所影響

父母要把嘮叨改為實際的交流和鼓勵,適可而止地進行忠告,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反感。如果孩子不聽勸,就要其承擔後果,讓孩子“吃一塹長一智”。

在教育過程中要把命令變成請求和啟發,進行旁敲側擊,這樣孩子才會願意去做,不會覺得那是嘮叨。

想讓孩子做得好,不是說得多就有用的。父母不要經常嘮叨孩子的缺點,而是要誇大孩子的優點,具體地讚揚孩子。不要簡單地讚揚他“真乖”,而是要詳細說出他做對的地方。

別讓孩子在嘮叨中成長,會對孩子的以後發展有所影響

父母要照顧孩子的感受,不要當著親戚朋友的面批評孩子,也不要當著自己孩子的面表揚別人的孩子。

父母要以身作則,不能只會說孩子,自己要在道德和行為上進行言傳身教,作出好的表率。有些父母的要求不太合適孩子,例如過高的期望只會給孩子帶來“無望”,孩子就會作出極端的反應行為。

父母要把孩子當成朋友,互相理解換位思考,把自己當成權威者的教育方法已經不適合現代孩子的心理習慣了。

孩子對父母的嘮叨感到反感甚至產生逃避行為,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跟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有關。

別讓孩子在嘮叨中成長,會對孩子的以後發展有所影響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都增強,不喜歡別人過多地干涉自己,對於父母的嘮叨會認為是對自己的一種管制,因此產生反感心理。

同時進入青春期也會產生一種閉鎖心理,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太多的東西,父母的過多管教會導致孩子產生抗拒心理。

家長要改變嘮叨這種習慣,瞭解孩子的心態特點和情緒。在進入青春期前,家長說什麼孩子還會聽聽,如果進入了青春期,家長對他的影響逐漸下降。

別讓孩子在嘮叨中成長,會對孩子的以後發展有所影響

同伴對其的影響卻比較大,這時家長千萬不要採用說教的方式教育孩子,可以採用同學的看法和影響力來說服他,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家長要以民主平等的溝通方式教育孩子。假如家長有“高高在上”的心理,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孩子是錯的,這樣說出來的話孩子很容易會反感。

另外,有些家長可能會把自身不良情緒通過嘮叨發洩出來,融入對孩子的教育中,無形中就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所以當家長在情緒不佳時,不要帶著負面感情教育孩子,應等到情緒好的時候再進行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