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薪酬績效早已經過時啦!這樣做績效考核,老闆、員工都滿意!

如果績效考核在設計、運行、激勵上存在問題,可能會發生以下的狀況:

(1)追求高績效、卻獎勵做表面文章的人。

(2)考核以業績為主,卻往往憑主觀印象。

(3)鼓勵創新,卻在處罰敢於創新的人。

(4)鼓勵不同意見,卻在處罰發表不同意見的人。

(5)按章辦事,卻在處罰堅持原則的人。

(6)鼓勵勤奮工作、努力奉獻,卻獎勵不幹實事的人。

相信這些狀況並不是企業或大多數員工想要的結果,但這卻是很多企業在實施績效考核時存在的真實現象。


之所以感到“無論如何調整,老闆、員工為什麼總不滿意”,需看看企業當下推行的績效考核,有無掉進以下誤區:


誤區1:以結果【完全】取代過程

是結果重要,還是過程重要?

很多人都會回答:同樣重要。考核以結果為導向,但沒有好的過程不可能產生好的結果。

我常常聽老闆們說:我不看過程,我只要結果。給我結果,具體怎麼做,你們決定。


傳統薪酬績效早已經過時啦!這樣做績效考核,老闆、員工都滿意!


誤區2:與驅動力脫節

經典小故事:從前有隻羊,每天干8個小時的活。一天,主人告訴它,多幹活有獎勵,於是它每天干10個小時。然後,主人每月把它身上的羊毛剪下1/3。年底到了,主人給它織了件毛衣,告訴它:諾,這是你的獎勵,明年繼續努力!羊很生氣,把它的故事寫成童話,起名叫“績效工資”!

考核的價值與其驅動力成正比,沒有利益驅動的考核,很乏力 !沒有價值衡量的薪酬,很空洞!這是傳統績效與全績效薪酬模式(即KSF/PPV薪酬績效模式)最大的差別。


誤區3:為求全面錯誤拼盤

因為以結果、量化為鮮明特徵的KPI考核,具有不能全面反映員工表現、貢獻的侷限性,加上在客觀操作上,很多有價值的工作無法實現真正的量化管理,因此為了追求評價衡量的全面性、整體性,將一些行為能力指標(如責任感、敬業精神、溝通能力等)與KPI指標進行搭配,形成一個看似全面的拼盤,但實際上,它們是不可能在同一週期、使用同一評價模式進行考核的。


誤區4:人力資源管理責任專區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績效考核絕不是人力資源部的專有職責。人力資源部只是績效考核的戰略性推動者與設計者,並不是具體層面的執行者。

我更傾向於認為,績效考核是企業一項高端決策問題,是應該由CEO親自主導的一項工作。而企業所有的崗位都負有不同的責任。

績效管理的四大角色分工:

企業老總:績效管理的支持者與推動者;

HR經理:績效管理的組織者和諮詢專家;

直線經理:績效管理執行者與反饋者,執行企業的績效管理制度,並將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人力資源部;

員工:績效管理的主人,擁有併產生績效。


傳統薪酬績效早已經過時啦!這樣做績效考核,老闆、員工都滿意!


誤區5:績效主義是百病良藥

將所有工作、所有要求都績效化,就是一種績效主義。只看結果,全然不顧過程,也是一種績效主義。

績效考核並不能解決企業管理中的所有問題,對於員工心態,要通過企業文化、團隊管理來解決。對於基礎性工作,要通過流程構建、制度規範來解決。


誤區6:忽視員工的參與

績效考核涉及目標管理、利益分配,與員工息息相關。只有得到員工認同、參與的績效方案,最後才能促進員工努力達到目標,共享效益成果。利益分配越合理,越透明、越公平,員工的積極性就會越強。


誤區7:績效文化的缺失

如果缺乏績效文化的支撐,再好的考核工具也會黯然失色。比如360度考核,可以全方位地反饋上司、下屬、內部客戶、外部客戶的評價,通過客戶價值的評價,非常客觀地衡量員工的綜合表現與貢獻。但是,如果內部員工之間勾心鬥角、心術不正、相互排擠、拉幫結派,360度考核將會淪為打擊報復、關係關照的工具。


誤區8:追求完美反自困

經典小故事:有人找到一顆有個小斑點的大珍珠,他想若能去掉這個小斑點,它就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無價之寶。於是他削去了珍珠表層,但斑點仍在,他又削去了兩層,以為斑點肯定可以去掉了,殊不知斑點仍然存在,他不斷地削掉一層又一層,直到最後,斑點沒有了,但珍珠也不存在了。

績效考核就是這顆有斑點的珍珠,雖然並不完美,但極富價值。我們也不要試圖讓她完美起來,物極必反,得不償失。

績效考核就像發展的企業一樣,每一天都在優化,每一天都在進步。而績效考核的工具與激勵模型,雖然在企業某一個發展時期發揮了作用,在下一個經營週期,可能逐漸失去原來的價值,要通過優化、改進才能繼續發揮功效。


傳統薪酬績效早已經過時啦!這樣做績效考核,老闆、員工都滿意!


KPI為何越來越脫離現實價值,淪為績效管理的雞肋?

風行中國近二十年的KPI(關鍵業績指標)模式,為何遭遇很多企業和高管唾棄、不滿,或形同虛設或半途而廢 ?

2013年,我到寧波一家年產值8個億、員工規模達到3000人的製造型企業考察。這家企業做績效考核有三年的時間,可是營業額小幅增長,利潤卻是逐年大幅下降。我看到他們的年報,上年淨利潤只有170萬元,還不夠一個高管的年薪水平。不出意外,2013年恐怕連利潤都保不住了。

傳統薪酬績效早已經過時啦!這樣做績效考核,老闆、員工都滿意!

案例:這家制造型企業的KPI的設計資料(節選)

傳統薪酬績效早已經過時啦!這樣做績效考核,老闆、員工都滿意!

某製造型企業生產經理的KPI考核表

案例分析:KPI的喜好與五大硬傷!

1、KPI喜歡訂高目標,一般用“達成率”做指標。

2、KPI喜歡做減法,一些指標的達成率要求是100%,或者極限值。做不到100%就要扣你的分、扣你的工資等等。

3、KPI喜歡重考核輕激勵、負激勵大於正激勵。

4、KPI喜歡考核表面價值而忽視真正的業績。

5、KPI喜歡與績效工資掛鉤,激勵力度差是KPI的硬傷。


為何更多企業開始採用KSF薪酬全績效激勵模式?

首先,KSF在思維上領先並超越了KPI。

  • 1、KSF不做減法,要做加法,因為加工資才是大勢所趨。
  • 2、KSF倡導加工資但不能加成本,而是通過促進員工增值消化成本。
  • 3、KSF認為考核第二,激勵才是第一,因為沒有激勵,員工得不到動力,考核就會失去民心。
  • 4、KSF謀求企業與員工的平衡與利益共贏,形成利益共同體。
  • 5、KSF將目標與預算、薪酬與績效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全績效的激勵系統。

其次,KSF在落地上能得到員工的認同和擁護。

傳統薪酬績效早已經過時啦!這樣做績效考核,老闆、員工都滿意!

某企業生產經理的KSF設計(部分截圖)

KSF與KPI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傳統薪酬績效早已經過時啦!這樣做績效考核,老闆、員工都滿意!

傳統薪酬績效早已經過時啦!這樣做績效考核,老闆、員工都滿意!

KSF為何強大?為何引領績效考核的新潮流?

1、讓員工為自己而做

2、員工與企業利益趨同、思維統一

3、極大地挖掘員工的能力與潛能

4、讓管理者轉為經營者

5、強調企業與員工的公平與平等交易

6、向一切浪費開刀,使資源發揮更大的價值

7、平衡推動企業向上發展

8、快速促進企業利潤增長


舉個案例,某銷售經理薪酬模式: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傳統薪酬績效早已經過時啦!這樣做績效考核,老闆、員工都滿意!

如果他的薪資是底薪+提成的模式,那他會認為只有業績與他有關,其他成本、員工流失等等都跟他沒關係。

為了更高的薪資,他會要求公司幫忙提升他的業績,比如降低價格,增加廣告費用,招聘新員工等等。

而採取KSF模式之後,他會自己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薪酬全績效共贏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購買此書後,可獲得特別禮物: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KSF和合夥人學習視頻;

3、線上輔導1小時。

4、免費解答績效困惑


那麼在KSF的薪酬模式下,他的薪資是怎樣設計的呢?

1)提升薪酬的彈性創造力,彈性部分佔50%以上----越靈活的部分越具有創造性。

2)將員工的價值進行劃分和細分,將價值分類定價,創造多少價值獲取相應的薪酬回報。真正實現多勞多得、多創造多回報。

3)將產值量化與價值量化相結合,一切以結果為導向,深入分析價值模式與產值關係,並建立相互融合的計算模式。

KSF設計步驟:

一、首先,找出該崗位6-8個崗位價值點,設置K指標

指標提取要點

這些指標包括銷售額員工培訓,團隊業績、人創績效、回款率、毛利率等等

二、然後設置平衡點(老闆認可,員工滿意)

平衡點一頭連著企業利益,另一頭連著員工的利益,支點的核心是產值和價值。

三、最後,根據平衡點和各指標的數據確定薪酬方案

實行KSF模式後,在平衡點(平衡點:根據歷史數據或員工和老闆協商得來的,員工和老闆都認可)的基礎上:

傳統薪酬績效早已經過時啦!這樣做績效考核,老闆、員工都滿意!

  • 銷售額每增加10000元,獎勵12元;
  • 回款率每多0.05%,獎勵3元;
  • 人創績效每增加1000元,獎勵4元;
  • 客戶退貨次數每少一次,獎勵150元;
  • ·····

實行KSF方案之後,

1、經理本人更有動力了,在培訓員工、節約成本上做出了更大的貢獻。

2、員工流失減少,員工積極性大幅增加。

3、銷售額雖沒有大幅改變,但由於成本費用減少,人效提升,餐廳利潤反而上升了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