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利益型社會的走向

人類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社會走過了百萬年漫長的歲月,在這裡,我把原始社會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的歷史時期叫做“生存利益型社會”;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人類從“生存利益型社會”開始進入到“經濟利益型社會”。

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到今天,除了部分貧困地區沒有擺脫“生存利益型社會”狀態之外,世界大部分地區先後進入到“經濟利益型社會”的發展時期;我把這個時期劃分為“短期經濟利益型社會”和“長期經濟利益型社會”兩個階段。

近兩百年來,“短期經濟利益型社會”中快速發展起來的國家和地區基本上是以單純追求經濟利益開始,進入大量生產與大量消費的模式,然後出現投機泡沫,貧富分化,通貨膨脹等等;同時還對自然環境帶來極大破壞。

目前,世界上一些“短期經濟利益型社會”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已經轉向了“長期經濟利益型社會”狀態,諸如今天的歐美日等國。

經濟利益型社會的走向

同時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到,世界上還有一些快速發展起來的“短期經濟利益型社會”,因為制度缺陷等因素,不能及時轉向法治文明基礎上的“長期經濟利益型社會”,社會上下沉迷於眼前利益,崇尚投機與拜金,導致各種“經濟互害”的泛濫,出現食品不安全,建築不安全,空氣與水和土壤都不安全等等多重危機狀態,滑向了無法自拔的“綜合破壞型社會陷阱”。

歷史上,工業革命後的英國就經歷過“短期經濟利益型社會”發展過程中帶來的各種震盪,上個世紀的美國和日本也經歷過“短期經濟利益型社會”帶來的種種困擾;但是,英美日等國最終憑藉自身的制度優勢及法治文明基礎對這種追求短期利益的經濟模式進行了扭轉,雖然這些國家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避免了經濟互害的泛濫與落入“綜合破壞型社會陷阱”。

由於“短期經濟利益型社會”在步入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容易被眼前利益刺激下呈井噴式增長以及出現泡沫繁榮等狀態,所以在轉向“長期經濟利益型社會”的過程中會有一個經濟降溫的低迷階段,甚至會在GDP數據上被其他發展起來的“短期經濟利益型社會”的泡沫繁榮反超。

比如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後,日本經濟進入低迷狀態,日本的經濟轉型期被池田信夫稱為“失去的二十年”,以及日本在2010年失去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排名等現象。

如果衡量從“短期經濟利益型社會”轉向“長期經濟利益型社會”所付出的代價,相比從泡沫繁榮滑進經濟互害氾濫,落入“綜合破壞型社會陷阱”的代價,時間會證明,相比之下經濟轉型所付出的代價簡直是微乎其微。因為無法轉型的“短期經濟利益型社會”所面對的後果可不僅僅是失去二十年那麼簡單,卻可能是失去前後二百年那樣的痛苦,甚至更糟。選自《非理性崛起》文/蔣祖權

ll鏈接:盧布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