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王朝發展鼎盛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積極對外擴張?

luke楊


個人觀點,遠了就不是自己的了。就想北方大草原,你可以打下來,可怎麼駐守?你不駐守當地人不鳥你,你駐守,人少了守不住,人多了費用太高,並且沒人願意一輩子守在那裡,守上幾代,中原王朝會懷疑你,想要你命,不反死全家,反了可能榮華富貴。

海外同樣道理,比如印尼,打下來要花很多錢,鎮壓狠了人家和你拼命,不鎮壓他們加速發展,必然謀求更多權利,中原王朝也不是善良之輩,你生活好了就有人想取代你,弄差了就必須投入大量軍隊維持秩序,得不償失。

交通能力決定國土範圍。


lihhsd


意識決定思維,思維主導行動。古代中國強大時,不去海外擴張、侵略殖民是因為侷限於中國的傳統思想:糧草未動,兵馬先行;上兵伐謀,其次伐交,不得已才會兵戎相見。統治階級受到地域的限制,通信條件的阻礙,封建王朝的愚民、弱民思想,根本無法突破向海外擴張,侵略殖民的制酷。


我們都知道古代戰爭的軍事理論,集兵家大成於一體的《孫子兵法》,開篇明義的提出了用兵是國家的大事,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次伐兵的下下策。凡用兵都是糧草未動,兵馬先行,就食於敵是迫不得已的行為。這在思想上就已經決定了中國古代統治階級向海外擴張註定的是一件勞命傷財的事情。


幾萬幾十萬大軍的作戰,糧草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大問題。受到路途和運輸條件的限制,斷敵糧草就成了古代戰爭獲勝的不二法門。看看三國時期曹操打的官渡之戰,摧毀了袁紹的糧草大營,5萬人就打垮了袁紹的30萬大軍。完全是因為古代的中國人缺乏了一種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就食於敵,財源滾滾的殖民思想。

中國傳統上是個農業國家,地大物博,東臨大海,西有青藏高原,南面叢林環繞,北邊地廣人稀,氣候寒冷,道路崎嶇,通訊極不發達。能夠統治中原,保證國家的繁榮昌盛已經是中國古代統治者的智慧極限。在中原大地上由於騎兵匱乏,跨地域作戰的機動性受阻,中國古代的強國實行對外擴張,侵略殖民的思想意識不充分。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之所以能夠征服世界,打下殖民的疆土橫跨半個地球,完全是由於蒙古帝國的無敵鐵騎大軍所決定的。馬背上的軍隊其機動能力和打擊範圍是蒙古帝國能夠不斷地向外侵略和殖民的有力保障。遊牧民族的特性,就是打到哪裡吃到哪裡,走到哪裡就打到哪裡。因為蒙古鐵騎是一支職業的武裝力量,完全是靠打仗為生的。向外擴張,侵略殖民是他們的本性。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強國,在完成了中原大地的統治之後,為了鞏固其統治集團的利益,往往會採取以文御武的策略。採取愚民弱民的措施,刀劍入庫,馬放南山,害怕老百姓以武犯忌,舉國上下並不提倡持狠鬥勇。杯酒釋兵權,屠殺能力出眾的軍事將領比比皆是。統治者對外擴張,侵略殖民的意識淡薄。從而也就決定了中國古代的強國無法推行向外擴張,侵略殖民的格局。


明上孫山需努力


中國古代領先世界這個說法其實是個謠言,不過是天朝上國盡善盡美這一謊言的翻版,就從軍事技術上說,我就沒覺得中國古代哪裡領先了。
比如弩炮,歐洲領先於中國


還有回回炮這種配重投石機,也是通過歐洲傳入中亞,再傳入中國
再比如火炮,歐洲也是領先於中國將火器大型化、重型化,尤其是重型火炮。在火器方面,中國一直依賴於外部輸入。

而且在工程建築方面,中國古代也不見得就一定強於歐洲。比如說,古代歐洲建築基本都是磚石建築,例如古羅馬鬥獸場。
還有古希臘羅德島高達33米的太陽神巨像,而且還是以青銅鑄造。
再比如拱券,長期被西方人用於建築,也是美輪美奐,拱券的建造涉及到非常嚴謹的工程力學計算,而中國古人只能把拱券用於墓葬,因為不需要多少計算,而且中國古人也沒有工程力學的概念。


再者,在天文學方面中國也不如人家,比如說歐洲很早就認識到了地圓,進而提出了地球觀以及地心說。而中國呢,還是天圓地方,明末利瑪竇來華的時候進獻了地球儀,結果還有一堆士大夫引經據典的反駁,直到清朝中期才開始有知識分子接受地球觀以及地心說,因為皇帝認可地球觀和地心說。
而且,經濟生產方式方面,歐洲也遠比中國高明。因為歐洲從古希臘開始,但凡是有聲有色的強權絕大多數都是古希臘、古羅馬工商業文明的延續。

而中國古典時代是典型的農業文明,農業文明就是在固定地域內創造價值,而工商業文明是跨地域創造文明,同時工商業文明通過商品交換的方式還可以帶來財富增值。同時由於工商業文明,歐洲產生了逐利精神以及探索精神,這也是為什麼地理大發現、資產階級革命以及工業革命等創舉才能在歐洲產生;正是得益於此,歐洲才能在自然科學方面取得進步,為後來的工業革命打下了科學基礎。
而中國的農業文明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小農經濟不需要依賴商品交換,一戶人家一年的勞動所得就可以滿足下一年生產生活需要。所以這就是把人綁在了土地上,把一個人從動物變成了植物,讓人喪失了進取精神,只知道讀書耕田。

所以,我從不認為中國古代領先世界。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