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选:矛盾论教我们全面看问题,抓本质、解决问题

读毛选:矛盾论教我们全面看问题,抓本质、解决问题

一、矛盾初认识:从矛盾中来,到矛盾中去。

关于卖矛与卖盾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然鹅,这个在孩提时代让我们觉得好笑的故事,似乎是事物的本源、生命的本源。

矛盾这个“东西”既存在于事物的内部,也存在于事物的外部,同时还存在于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

就是说,矛与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关于这个思想,《孙子兵法》2000多年前就以这种辩证法思想来阐述军事思想,只是绝大多数人没有解读出来而已。

《孙子兵法》始计篇讲五事七计,“五事”是道、天、地、将、法,“七计”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五事七计”对应的是开篇第二句话“兵者,国之大事也。(这是第一句)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第二句)”

死生之地的“地”,是指外部因素;存亡之道的“道”是指内部因素。内部因素对应的是“五事”的五个基础要素;“七计”的七个具体能力表现对应的是内部因素。

那么,如何分析“五事七计”,又如何通过“五事七计”得出静态上的胜负结论呢?

从分析的角度看,“五事七计”的分析对象不仅针对彼,还要针对己,而且在分析彼己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信息罗列,而是综合分析对方的外因和内因之间的矛盾,以及己方内因与外因的之间的矛盾。

通过内因的矛盾,可以判断彼我双方最终实现战斗力上的差异,以及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上的差异。

至于通过“五事七计”判断、推测静态上的胜负,则主要通过彼我双方内因与外因之统一性上入手,外部环境(外因)与内部能力(内因)匹配度越高则胜的可能性大,反之则负。

当然,在分析过程中,彼我双方都是对方的外部因素。

尽管说,一个组织的成功或胜利需要内因与外因之间的统一,但《实践论》认为,内部矛盾是根本,外部矛盾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主要是强调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孙子兵法》中,其战斗力生成模式,一方面基于“七计”这些客观的内部战斗力要素,其真正生成动态的战斗力,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平时的武器技术、基础战术等训练,二是战时的战斗力要素优化配置,以及战斗力要素的高效使用。

说到内因其根本作用,不得不说抗美援朝,当时志愿军与美军为代表的联合国军之间武器是代差,但为了适应这种战场环境,志愿军实现了很多创造性战术,比如扎实、高超的坑道战术,夜袭战术等,有效避开美军的武器优势,最终将美军压制在三八线以外。

在《孙子兵法》中,有人说它是在讲以多胜少,但我想毛主席看到了其本质,它既不是讲以多胜少,也不是讲以少胜多,而是讲如何高效使用自己的作战力量,即有什么资源打什么仗,处在什么条件用什么办法。

专栏

孙子兵法战术体系

作者:孙子兵法讲武堂

95.8币

28人已购

查看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只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容易教条化;抱住矛盾特殊性不放,则难以找到出路、方向。

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基于矛盾的运动,这个运动在事物的内部彼此依存,一方不存在,另一方就消失了;在事物之间的联系中,矛盾运动是此消彼长的。

矛盾,在依存中发展,消长中成长。

《孙子兵法》短短六千言充分体现了战争发展的矛盾,或说用矛盾推动着战争的发展,有人统计说,孙子兵法中共有108对矛盾体,比如利害、攻守、奇正、主客、胜败、先后、进退、治乱、勇怯、强弱、虚实等,这些矛盾既普遍存在于军事行动中,又在对抗中消长,比如,己进则彼退,己客(一般指进攻方或侵略一方)则彼主(防守一方)等。

又如,孙子兵法中既强调“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又要“后人发,先人至”,这就是典型的矛盾运动,也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

如果只懂得矛盾的普遍性,读《孙子兵法》就很难打胜仗了,兵法讲“虚实篇”,是战役战术的目标或最终目的,即要最终实现在彼“虚”的地方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冲破战场平衡,破坏对方的组织和士气,这是普遍规律。

但如果基于此,仅仅将《孙子兵法》理解为打仗就要“以多胜少”,那孙子兵法讲那么多方法就没用了,也偏离了孙子兵法的核心。

其实,孙子兵法中很强调矛盾的特殊性,它在“谋攻篇”讲“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战之;少则逃之,不若则避之”,这就强调了矛盾的特殊性。

这六条“策略”实际上是分三种情况,一种是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要围之、攻之;一种是双方势均的情况,要分之、战之;一种是处于劣势的情况,要逃之、避之。

就是说,手里拿的牌不同,打法也不同,企业的资源不同、特性不同,采取的策略也不尽相同。

用一个通俗的说法来解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是,一个领域普遍使用的方法,或常规打法,是矛盾的普遍性;针对个体而言,或某个企业而言,因为资源、老板个性、市场基础不同,故而具有矛盾的特殊性。

用普遍、通用的方法,在个别的企业中,一般而言,是行不通,或没有效果的;但一个企业的成功,它一定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又具备行业或品类普遍的特质。

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现实中,如果只认识到了矛盾的普遍性,则容易陷入教条主义中,照搬普遍规律,而忽略了个体的特性。

餐饮界非常火爆的定位理论,已经有被很多人搞成教条化的嫌疑,照搬成功案例,照搬书本原则,这样就容易忽略企业的特性,它所能够形成营销力的要素,或这些要素中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因素等。

《矛盾论》中提醒我们,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是说不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完全以自己的意志、喜好看问题,总觉得自己是对的,用老子的话说,这就是不明、不章、无功、不长,是做不成事的。

片面性和表面化比较好理解,只看其表,或了解某一个方法,而缺乏全面、深刻的把握。

大家都喜欢成功品牌,都争相去学习,殊不知,很多时候你能看到一个企业的东西,都是他想让你看到,或他想宣传的东西,这些地方都是经过总结和包装的。

总之,矛盾的个性中包含着共性,共性中也有其个性,二者不可忽略其一。

读毛选:矛盾论教我们全面看问题,抓本质、解决问题

三、解决问题关键在于抓住主要矛盾

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矛盾论》认为,任何矛盾中都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复杂的事物中存在多个矛盾,这中间一定是主要矛盾的存在与发展规定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就是说,在矛盾特殊性或个性问题上,主要矛盾起着领导、决定作用,其他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且主要矛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不同阶段与非主要矛盾相互转化。

归纳一下,划重点:

其一,任何矛盾中均有主要矛盾。

其二,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其三,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不同,与非主要矛盾相互转化。

用到我们实践中就是,抓住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就可以获得阶段性的成功。比如,企业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样一个大致的阶段,初创期主要矛盾是生存,努力的活下来,工业品这个阶段资金决定生死,能够有效、低成本解决资金这个主要矛盾,就可以获得生存和发展;这个主要矛盾解决之后,变成了人才为主导的主要矛盾。

快速消费品初创期主要矛盾是营销创新力和产品模仿力,接下来的主要矛盾是营销管理能力,再接下来的主要矛盾是品牌管理能力。

只有在不同阶段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才能不断发展。

《孙子兵法》九地篇,讲的不是九种自然地形,而是战争进程中的九个不同阶段,是告诉我们在战争的不同阶段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个主要矛盾。

比如,散地(离家门口比较近的战场)大家心思不专一,还有恋家心理,故这个阶段要“壹其志、快速通过”。

当然,孙子兵法的九地篇除了不同阶段的战法外,更侧重在“人情之理”上,就是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士气管理办法。因为战场上,士气是第一战斗力。

企业的团队文化、士气建设也可以参考,很多初创老板受到自己客户(通常都是已经成熟的企业)的影响,也希望员工有那种“一呼百应”的氛围,现实中则难以实现,员工对企业还没有信心,对老板也是观望状态,这个阶段需要老板通过业绩让大家赚到钱来激发团队士气。

孙子兵法说“善战者,求之于势,而不责于人”,虽然用在这个阶段不完全合适,但这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就是要通过老板个人的努力,创造势能,构建团队的信心。

其实,主要矛盾对于咨询领域并不陌生,相信有过咨询经历的人都曾经有一段时间要为企业“诊断”,这个诊断的过程,实际就是寻找主要矛盾、核心问题,这个问题找到了,解决了则企业快速成长,但新问题又必然出现,需要继续抓住主要矛盾并解决之,继续成长。

比如,一个企业可能有100个问题,但核心问题可能只有3个或1个,这几个核心问题解决了,其他那些问题就都不存在了。

所以,解决问题不用一个一个的解决,而是抓住主要问题,核心问题解决即可。

这就是在研究矛盾特殊性中抓主要矛盾的思想。

四、矛盾两端的转化及方法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矛盾之所以存在,是基于它们彼此对立、斗争,是无条件、绝对的。而其同一性,则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就是说,矛盾双方对立是必然的,但它们会在一定条件下的彼此依存,即一面消失,对立的一面也不存在,比如。利害之间,没有了利,害也就失去存在的条件;没有了攻,守就失去存在的条件;没有了祸,福也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等;又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例如,《孙子兵法》中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杂于害而患可解也。这是教将帅利害之间是相互转化的,即在有利战场形势下,要能够看到“害”的地方;在不利的战场形势下,要能够看到向有利的方向转变的机会和切入点。

《老子》中讲: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是说祸与福这个矛盾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它们彼此依存在一起,处于静止的状态时,所见、所体会的要么是祸,要么是福,它只是或轻或重的量变,而一定条件达到后,就会进入动态状态,要么从福转为祸,要么从祸转为福的质变过程。

因此,我们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一方面要能够看到事物矛盾着的两面,另一方面要能够看到矛盾转化的条件。

《孙子兵法》说:不尽知用兵之害者,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也是讲看问题要研究其利害两面,而且要求尽知;他之所以强调用兵之害,是因为很多人,只考虑利,而容易忽略害,故而说先尽知害,才能知利。

说到矛盾两极转化的条件,把握这一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孙子兵法》中所讲的“虚实”,可对这个问题提供一个参考。

战争中,攻守之间的转化条件是一方出现漏洞、缝隙的“虚”点,这个虚可以是兵力空虚、薄弱点,也可能是士气变化,总之,这个战机出现之后,才会由僵持、防守转变为进攻。

所以,军事上讲究“机”,怎么理解“机”?

《兵经百字》有个定义:势之维系处为机,事之转变处为机,物之紧切处为机,时之凑合处为机。

就是说,维系战局运转的决定性要素是“机”;事态变化的关键点,使事物积蓄量变发生质变的方向或临界点是“机”;关系事物发展的要害部位是“机”,就像打蛇打七寸;各种时间差的种种有利战机是“机”。

发现“机”这个条件,在孙子兵法中,一方面要“观形察势”,通过观察对方的阵形,通过“度、量、数、称、胜”这个制阵之法以察虚实;仅仅观察还不行,还要绩之、形之、计之、角之来详细侦查、试探、试错等找到对方真正的“虚”。

而且《孙子兵法》还提供了具体操作方法,即奇正相生之法,这两种兵力的调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这几种切入点、临界点、关键点的出现。

由此可见,研究事物、解决问题都是循着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而展开,它既是矛盾的本质,又是解决问题的钥匙。


读毛选:矛盾论教我们全面看问题,抓本质、解决问题

五、利害决定着矛盾斗争的形式

矛盾的斗争形式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

前文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可见,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始终处于斗争的状态,只是斗争的形式不同而已。

斗争的形式不同,则意味着矛盾双方所依赖的条件不同,一定条件下矛盾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这种表现形式是非对抗性的斗争,可以在内部解决;而一旦条件发生变化,矛盾双方就会转变成对抗的形式,二者完全对立、不可调和,则会表现为外部冲突。

这个条件是什么?

根本利益。

根本利益一致,矛盾的存在是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是内部矛盾,可以讨论、可以化解,这种情况一般不表现出外部对抗与冲突;如果根本利益发生了分歧,相互敌对,则不可调和,一般表现为外部的对抗与冲突。

战争是对抗的极端表现形式,一般而言,战争的双方所代表的根本利益不一致,是敌对的,故而发生了较为极端的对抗冲突。

其实,这也是战争与和平这对矛盾不断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当某种利益一致时,就出现和平、合作的状态,矛盾的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表现为对抗;而当一致的利益不存在之后,又会表现为对抗形式,严重的爆发战争。

《孙子兵法》讲: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某种意思上就是讲的矛盾斗争性两种形式,当战争的利益不存时,说明两个组织之间的利益达到某种一致或平衡,和平就出现了,战争就停止;当战争有利可图时,则说明两个组织之间利益发生了敌对,这时候战争就爆发,因此说是因利而动、止。

当然,《孙子兵法》这句也可以从战场战术角度去解读。

从这个角度看,《孙子兵法》中之所以没有定义战争的性质,可以理解是基于矛盾斗争性的两种形式。

相信《孙子兵法》与《老子》的认识是一致的,战争不存在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凡是战争都不是正义的,社会清平才是统治者所要努力奋斗的。

战争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极端形式而已,定义战争性质,某种意义上讲,都为好战找理由、找借口。

就像今天的美国,他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要么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要么是为了美元霸权,其他说辞,都只是借口而已,并非本质。

六、用上矛盾辩证思维的两个方向

学习《矛盾论》要做到两点,一是学会用矛盾思维看问题,二是要学会用矛盾思维解决问题。

如何做到呢?

我们从《矛盾论》中找一找思路和方法,也作为对学习《矛盾论》通篇的一个总结。

1、用矛盾思维看问题。

《矛盾论》与实践论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改变教条主义而写,不要照搬某些条文上的东西,要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方式(实践论),用一分为二的视角看问题(矛盾论)。

矛盾贯穿于任何事物的始终,我们看问题,首先要看到他的两面,要能够在好的一面看到其背后的陷阱和潜在的问题,处于不好的一面要能够其机会点,看到通往胜利的那星星点点的曙光。

就像读《孙子兵法》,中间有很多矛盾体,攻守、进退、利害、强弱等,为什么要用阴阳法来读,就是因为这些矛盾体,不仅存在于自己的用兵上,也存在于对方的用兵上,在矛盾的对抗中,这些矛盾体基于双方的动作而其起作用,故仅仅看到自己是不利于学习的,因为你在读《孙子兵法》,你的敌人也在读,只有阴阳法推演,才能真正用好这部兵学圣典。

2、用矛盾思维解决问题。

首先,找到矛盾两端。矛盾具有普遍性,它始终存在于事物之中,所以在看问题的时候要能够找到矛盾的双方,这是前提。

其次,确定矛盾转化目标。要看矛盾的特殊性,即自身所拥有的资源、条件,个性和风格,从这个特点中确定目标,让矛盾双方如何转化,是从A转化到B,还是从B转化到A。

第三,找到矛盾转化点。在矛盾同一性中说,矛盾基于一定条件共存,一定条件下又会从相互转化,而这个主要力量或决定性因素往往就决定了矛盾的转化方向。

第四,改变矛盾中的主要力量、决定性因素。在矛盾中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合次要方面,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决问题主要手段。

从分析矛盾的主次中,找到影响矛盾的主要力量或矛盾转化条件,进行改变,以实现矛盾的转化。

总结一下就是:建立全局观,全面辩证的看问题,处优则不喜,处劣则不悲;做事总能牵着牛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