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003、中醫和西醫的理論在哲思方向有何不同?

在中國,有一些現代人不明白:為什麼數學,物理,化學沒有中西之分,而醫學有中西之分?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從學科的成熟度來看。那一個學科怎麼樣才是成熟呢?有什麼標誌嗎?

19世紀的最後一天,歐洲著名的科學家歡聚一堂。會上,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即開爾文男爵)發表了新年祝詞。他在回顧物理學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時說,物理大廈已經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飾工作。故事的後續是:“現在,它的美麗而晴朗的天空卻被兩朵烏雲籠罩了”。


雖然上面的故事有兩段,但其實第一段,就反映了一個學科的成熟的一個標誌:邊界基本確定。如一座大廈,我們只要看到所有外牆都弄好了,就知道,大廈的邊界了,所以封頂,成為建築成熟的一個標誌,即主體框架已經搭建完畢,剩下一些堆砌和修補的動作了。

在數學上,有一組術語,可以很好的描述了學科邊界的特點,收斂和發散。


問003、中醫和西醫的理論在哲思方向有何不同?

所謂的發散,指學科,正在不斷地擴充內容,但是內容與原有的內容尚未發現關聯。

所謂的收斂,指學科,雖然正在不斷地擴充內容,但是內容卻與原來的內容達成關聯或高度關聯。

一個學科的發散與收斂,往往不是不是由學科的內容和解決的問題多少決定的,而是由學科內部的‘孤島’多少來決定的。而孤島的多少,更多的是人為的選擇影響。


下面就分析一下常見的學科。

一、數學。代數學,幾何學,拓樸學,集合論,群論等都是基於問題而發展出來,並慢慢的在建立關係,如解析幾何,集合論,分開幾何等,擺脫孤島的困境。數學可以說找到了收斂的一個手段:公理化,這得益於歐幾里德開創性的做法。

二、物理學。物力學的內容非常多,力學,熱學,光學等等,僅僅是力學,內容就非常的多,壓力,摩擦力,庫倫力,實力,虛力,表面張力,引力等等。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果每兩個相關的東西的作用都命名一個力,如杯子和桌子的力叫A,手機和桌子的力叫B,世界上有多少種力?無數種,而且第一種力的個體只有一個。物理學家沒有沉浸在物體的分類上,而轉向了力與力之間的產生關係上,如杯子對桌子的壓力,是因為重力而產生的。當電力和磁力也被發現可以相互轉換,宏觀力學的大廈基本落成,分子的提出,原子的提出,元素的提出,讓物理進入分子力學,接著是基本粒子的提出,物理進入量子力學階段,基本力也擴充了強作用力和弱作用力。宏觀物理上,出現了相對論。從這一系列的歷史可以發現,物理學是隨著精度的變化,而發散,然後又收斂的。而現在物理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要擱置尋找物質最基礎的成分了,因為現在的基本粒子已經很多了,急需整理這些新的內容,最近楊振寧反對粒子對撞機的事也是沸沸揚揚,同時凝聚態物理就是承認當前物質構成的精度,沒有深究構型,而得到快速的發展。有人會覺得,物理本來就是要追求物質的構成基礎,不然還能追求什麼?物理學家不否認他們要追求物質的構成基礎,但他們也在探究構成所引發的現象和運動,這些都指向了力,愛因斯坦就熱衷於統一四大基本力。物理學上幾次重大的事件:牛頓力學,麥克斯韋電磁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都不是圍繞物質構成的,而是圍繞物質的運動。各大子學科也是在在力的統一下慢慢的擺脫孤島的困境。物理學可以說是在物質構成中尋找發散,在力中尋找收斂。物理可以說找到了收斂的工具:力,運動,狀態。

三、化學。化學的內容也非常多,無機化學,有機化學,還有種種的子分類,人工合成尿素,人工合成胰島素,都是很重大的事件。但因為化學的基礎設定:分子式不同,化學性質肯定不同,所以只要有一個新物質發現,那麼化學的內容空間,就快速增長,兩元反應,三元反應等等都可能要去驗證,所以化學的除了質量守恆定律,元素週期表之外,沒有其他突破孤島的工具,只有一些反應的分類:氧化反應,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等,但整體上就是一堆大大小小的孤島,化學的發展仍然是摸著石頭過河,依靠一些歷史上成功的指導思維或技巧,還有物理學工程學生物學的成果作為線索去反覆實驗而已。化學的收斂點還沒有出現,每發現一個新分子結構就命名,偶爾也用一下"族",或"類",到了化學反應層面,每個分子和另一個分子能產生化學作用,也一定是獨一無二的,化學方程式多如牛毛,內容還是以發現新結構,新方程式為方向,永無止境。

四、生物學,從分類生物學開始,昆蟲學,植物學等,科學家命名了過百萬種生物,後來地質學又引發了古生物的研究,爆發了一波古生物命名和分類的大潮。生物分類學的收斂點的開始是《本草綱目》,它的分類體系被擴展成為生命樹模型,生命樹有過很多而調整,但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天。細胞學說也讓生物學在一定程度上收斂起來,研究細胞的共同機制,但很快就有發散了,植物細胞,病毒,細菌,孢子等等,到了現代遺傳學的發展,發現DNA和RNA的功能和模型,生物學又收斂了一下,以基因為主要的研究對象,但很快就開始繪製各個物種的基因圖譜,現在正在一路狂奔。分子生物學,信息生物學,都是前沿陣地了。整體上說生物學也是開放性的時間更長,收斂的時間比較短。

五、天文學。類似生物學,在不斷的發現星星,命名星星,分類星星,研究星星的生死。同樣的內容在星系,星雲等尺度展開,也是一個開放性為主的學科。


回到醫學。原始的醫學都是走區別疾病,按命名,治療,分類的路線,不斷地積累,到了古代迎來了一次收斂。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和古代西醫的四元素說,但這次收斂的結果差異很大,中醫繼續發展了兩千年,但古代西醫發展緩慢,最後被廢棄了,現代醫學,以化學和生物學,機械工程學等多學科為新起點,取得飛速發展。這兩種結果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就在於"收斂"階段的理論基礎不同,四元素說是以物質構成為核心,在觀測設備,如顯微鏡等儀器的輔助下,要證偽很容易,找不到可以證偽了。但陰陽五行學說不同,它不是用構成做描述,而是以運動做描述分類。人體構成部分,以當時的解剖精度,產生的概念為主,並引入了氣的概念,來統一命名解剖精度之下的所有物質構成,並不展開具體的形態討論,只討論其在人體上的運動的表現特徵和狀態。氣作為和哲學上相同名稱的概念,一直倍受詬病,但其實它和西方科學的一種基礎思維是一樣的:理想化思維。在物理學史,有理化化剛體,理化化氣體,理想化流體,絕對光滑等概念,而這些概念都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氣的引入,恰恰是中醫的理論簡化了對解剖學的要求,又提供了可推理的基礎。

先打個不嚴謹的比方,但加一個字,陰陽五行學好就容易理解了。陰陽,即陰力,陽力,氣與氣之間具有陰力(引力),和陽力(斥力)。五行,即為金力,木力,水力,火力,土力。這些力比陰力陽力更細化。

我們不懂陰陽,是因為我們的"打開方式"不對,我們不能用操作硬盤的形式來操作U盤,不然,裡面存了同一張照片,你就是打不開。古人用語簡練,其實就是我們說的壓縮信息,習慣了白話文的我們,多少要找回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魂,它就是那打開壓縮包的鑰匙。

剛才說加力字不嚴謹,其實可以加其他字,參考物理的收斂經驗。可以加力,動,性,態四個字。

陰力,陽力,金力,木力,水力,火力,土力。

陰動,陽動,金動,木動,水動,火動,土動。.

陰態,陽態,金態,木態,水態,火態,土態。

陰性,陽性,金性,木性,水性,火性,土性。

陰性和陽性,在我們的日常的檢查報告裡已經非常常見,它們分別代表了:顯性,非顯性。

肝火旺,就是肝部火動激烈,平肝,即平肝火,就是抑制肝部的火動。


化學的開放性,也導致了生物學和現代醫學的開放性。現代醫學的一支診斷學就是在找病,發現時,先給一個模糊的名稱,接著通過各種方式確認他的獨特性,接著正式命名,最後設立標準化病名。現代醫學醫學的另一支在找藥,這個過程就和化學更相似。特別是耐藥性概念提出之後,讓藥物學不得不繼續在開放的路上狂奔,卻忘記回頭看看耐藥性怎麼產生,可否消除?為什麼中藥就不見明顯的耐藥性?這將在【問004】中展開,在這不作細論。

現代醫學整體上說就是記錄病,記錄藥,記錄療法,記錄併發症,記錄指標,然後擬合,定義一些指標對應一個病的"治癒標準"。每個病,都有堪若干套療法,然後設備更新,藥物更新,療法也一起更新,治癒的標準也適時調整。所有的事項都能讓現代醫學越來越臃腫,引出了越來越多的分工,也越來越脫離病人的感受。

反觀中醫,我們可以說他治病有缺陷,但它很早就到達了收斂的狀態。在這個收斂的理論裡,即使中醫從來沒治過病,從0開始,但可以治的病也是慢慢在增多。這個效果,不值得現代醫學反思嗎?物理學進入收斂的一個原因,就是它放棄糾結物質構成基本性,轉向力的基本性,力的基本性,也是運動的基本性。而中醫說陰陽五行都是在說運動的性質(符號上換成ABCDE也是可以的,只是不方便記憶,聯想記憶),而不是什麼物質(很多的人像質疑四元素說一樣質疑陰陽五行學說)。


這也就是中醫的理論近兩千年不再有大變化的原因。學科的分化和重組,一直都是存在的,也不能停止。在信息科學的幫助下,我相信中醫和現代醫學會成功地收斂,更好地服務人類的健康衛生事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