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十年如一日,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2020年一季度,因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國內GDP同比增長-6.8%,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7.25萬億元,同比多增9608億元;最新一次降準後,全國4000多家中小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到6%,為歷史上的最低水平。然而,為何大部分中小微企業感受不到融資環境改善?

疫情對一季度經濟影響

4月17日,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出爐,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數據基本符合此前市場預期。

如何十年如一日,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讓人意外的是說中國政府敢於為抗擊疫情,而付出如此大的代價,畢竟這是中國至1992年以來,第一次季度性GDP下降。讓人不意外,是說全民都在宅在家裡2個月,GDP會衰退6.8%,合情合理,讓人可以接受,市場人士普遍預測GDP降幅可能達到10個百分點。

國內疫情肆虐之初,採信科學的防疫措施,積極實施武漢“封城”,積極採取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獲得了全國人民擁護,各界團結一心,才有了遏制疫情的基礎。雖然武漢已經重啟,但疫情在國際上綿延,其對國內外經濟影響還將持續。

疫情對中小微企業衝擊巨大

隨著國內疫情穩定控制,海外疫情迅速擴散,中小微企業又出現了國際市場需求不足、生產成本上升、資金週轉困難、國際人流物流不暢等新問題,部分已經復工企業面對再次減產停產的可能性,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遭受一定衝擊。

如何十年如一日,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正是從對一個個企業造成的巨大壓力開始的。而這些受衝擊最嚴重的恰好是中小微企業,更是支持基礎經濟的生力軍所在。

當下,各地復工率在上升,這體現著疫情對經濟帶來的影響在不斷收窄;但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說,此前長期的停工停產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資金流壓力,幫扶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促進經濟復甦,需要來自公共政策在稅收減免、金融資金等方面的進一步幫扶支持。

中小企業融資難看得見,夠不著

在疫情期間,銀行資金面寬裕給企業帶來的利好,事實上,對於銀行熟悉的企業,放貸條件可以鬆動。如果是銀行長期合作的企業,彼此信任,疫情期間適當增加授信額度是有可以的。

疫情期間央行、銀保監會等五部:加強金融服務政策,這看起來對企業貸款是極大的利好,但仍然沒有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痛點。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差,很難獲得授信,大部分中小微企業難以享受優惠政策。

如何十年如一日,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對所有的中小微企業來說,疫情期間最直接的需求就是:第一,希望增加信用貸款。現在銀行放貸基本上都要求有實物擔保或實際控制人的財產擔保。第二,降低貸款利率。中小微企業想要信用貸,銀行要風控,這似乎是一個悖論。所以很多時候,只能中小微企業自己扛著。

據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三季度,950家中小板上市企業共形成了10690億元的應收賬款。但對更多規模小、家底薄的中小微企業來說,雖沒有動輒上億元的鉅額應收賬款,但幾十萬、幾百萬的應收賬款,再加上疫情對經濟形勢變化,很可能就扛不過去。

十年如一日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2019年以來,國務院已多次部署措施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是世界難題,不只在中國,需求和風險似乎是一個天然的矛盾。

厚朴以及普惠理財自成立以來始終如一,專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這個世界級命題的。

高質量的應收賬款債權是中小企業非常優質的資產之一,但由於這類資產難以管理、操作複雜,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對這一領域長期漠視,大型國企、央企、上市公司上游供應商成為中小微企業比較可靠的信用背書。

如何十年如一日,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普惠理財以商業保理為業務支撐體系,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供技術保障和嚴格風控把關,打造“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新金融模式,至今已經服務了4000+中小微企業。

中小微企業歷來就有“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本身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獲取金融資源有限,在疫情衝擊下,大量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不容樂觀。普惠理財增強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力度,降低融資成本,解決更多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幫助及扶持更多的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