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行說投匈奴看什麼是“存亡在出令,安危在所用”

由中行說投匈奴看什麼是“存亡在出令,安危在所用”

胡服飲食的中行說

在《史記.匈奴列傳》中,最容易引起人厭惡的是中行說,他背叛了父母之邦,作為一箇中國人從情感上很難接受。不過,中行說背叛漢朝的事情本身也有許多地方是值得深思的。

我們有必要先弄清楚中行說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按照當時慣例,投降匈奴的漢朝官員會連累家人,比如漢武帝時的李陵,由於投降匈奴被滅了三族。在《史記.匈奴列傳》中,在記載了中行說投降匈奴的事情之後,並沒有記載其家人受連累的事情,以此推論中行說是個孤兒。

從中行說臨別之前曾經明言“硬要我去的話我一定和漢朝作對”來看,中行說不算是一個陰險狡詐的人,他沒有把怨言藏在肚子裡。從中行說能夠教會匈奴人如何計算和管理稅負,以及與漢朝刀筆吏比拼文辭和使書形制不落下風來看,中興說是一個具備相當才能的人。漢宮宦官眾多,可這個討人嫌的差事偏偏落在中行說的身上,可見中行說也不是一個善於鑽營的人。

匈奴的生活方式和漢民有天壤之別,被派往匈奴終生不能迴歸漢地是一種巨大的犧牲,應當有所補償。對於中行說而言,並沒有能令他滿意的補償方式,他是個孤兒,因為某種原因變成了宦官,本想終老於京城,卻要客死異鄉。如果挑選一個有家人的宦官,家人因為犯法坐牢或者因為某種原因陷入困境,通過厚賞幫助其家人解困的方式作為補償,這件事情就可能是另外一個結果。退而求其次,即使以抓鬮的方式決定是誰去,至少還能算是天意。遺憾的是,“漢強使之”,這中間隱含了多少由人的主觀因素造成的後果。中行說感覺自己像一堆垃圾被掃出了門,由於怨恨產生了反叛之心,給漢朝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古人云,存亡在出令,安危在所用。通過強制的方式讓接受命令的人心懷怨恨屬於出令不當,把一件事情交給一個心懷怨恨的人去辦屬於所用非人,出現嚴重的後果正印證了這句古話的正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