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哥哥DCy
子午谷奇谋太过凶险一旦失败无法弥补。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能成功。1子午谷道路狭窄有进无退,无法做到及时的战略撤退。2无法让大规模部队转移,只能小股偷袭,可是长安又是易守难攻,城墙高大的城市,大规模的攻城都很难拿下,更何况小股部队。3即便拿下长安以这样的小股部队也无法做到抵御住敌人反扑。4对手太过强大,魏国在当时并不是朝政腐败官员昏庸,而是主明臣贤。司马懿也是个处处小心的人,不会让你有机可乘的。所以子午谷奇谋诸葛亮会反对。
秦朝大地
答:首先,之所以称之为奇谋,就是因为用计之险。当时的历史背景是魏强蜀弱,单从军队人数上看,魏军就远远领先于蜀军。而且,依魏延所说,他需要的是五千精兵,当时的蜀国一兵一卒都非常珍贵,诸葛亮不敢做出这样危险的举动。除此之外,在武将方面,蜀国关羽、张飞、黄忠皆已离世,马超病危,赵云年事已高,魏延是蜀军中唯一的大将,一旦魏延遇到不测,对蜀军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第二,“子午谷奇谋”能否实现,不仅仅在于蜀、魏两国之间,还需要吴国的大力相助。魏延的计谋在于偷袭长安,只有东吴在合肥一带对魏国进攻,形成一定的牵制,魏国兵力分散,长安以及关中一带才不会有魏军重兵把守,这样才能给魏延争取到偷袭的条件。但是即便如此,魏延攻下长安,东吴停止对魏国进攻,魏延的五千兵马还是不足以镇守长安。
所以说,如用此计必先与东吴联盟一同抗曹。此计成功,蜀国便可以占据长安收复关中,但东吴似乎并得不到巨大的利益,孙权怎能罢休?更何况早年间,关羽率领荆州军北伐,困襄阳,围樊城,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几乎逼曹操欲迁都以避锋锐,可以说孙刘联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强大。然而就在这时,孙权却撕毁了孙刘联盟,如果孙权能够配合进攻徐州,天下格局也许会发生巨大变化。孙权不但没有进攻徐州,反倒派吕蒙偷袭荆州,从而导致了魏强吴、蜀弱的局面。因此诸葛亮不敢采用此计,怕的就是孙权再次上演当年情景。像诸葛亮这样聪明的人怎么可能犯下同样的错误。所以说对东吴的不信任是诸葛亮不适用“子午谷奇谋”的主要原因。
而且诸葛亮带兵打仗讲究稳扎稳打,还有长远谋略,“子午谷奇谋”即使暂时赢得了战役上的胜利,从长远的战略上看来还是不可取的。
毕竟天下三分,每一场战役都可能改变天下的局势。在这样的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敌人。
爱历史的孔汉臣
三国时期,由于魏国的综合国力较其他两国优势很大,蜀国明显处于劣势,且随着时光的推移,双方的实力差距还有加大的趋势。
蜀国如果一味死守,无异于坐以待毙。诸葛亮在权衡利弊后,决意北伐。
但蜀军仅有兵员十万人左右,而曹魏的军队却有四十余万人之多,明显的敌众我寡。
大将魏延在此情况下提出了由其率五千奇兵,走子午谷险道奇袭长安的计划:“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但生性谨慎从不弄险的诸葛亮认为此计太过激进,危险系数太高,而取得成功的概率又太低,因而否决了此提议:“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可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这样就为这段历史留下了疑问,千百年来人们为此争吵不休,子午谷奇谋如果实施的话能否成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子午谷奇谋的首要条件是蜀军必须做到从子午谷安全快速的通过,并不为人知,这样才能取得偷袭的效果。
子午谷是条南北走向的狭窄谷道,有三百多公里长,隐身于秦岭之中。北口名“子口,”南口名“午口。”人马只能在栈道上通行,如遇有栈道损坏的情况,则行军速度将大打折扣。
魏延仅以五千骑兵作长途奔袭,必须精简所带装备,粮草势必也仅带单程至长安之所需。
此行有被曹魏军埋伏袭击而致全军覆没的危险和因天气原因而不能如期到达所带来的隐患。
既便能顺利的抵达长安城下,俗话说“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人困马乏缺少攻城器械的蜀军,面对以逸待劳的魏军和高大坚固的城池,又能握有多少胜算呢?
而且蜀军粮少,一旦不能迅速攻克长安,势必会陷入粮尽援绝的困境。连全身而退都将是难以完成的奢望。
当时魏国朝中既有曹真、张郃这样久经战阵的大将,又有郭淮等足智多谋的名士。
做为军事家,曹真等人也不会对如此大的漏洞视而不见,一旦被魏军把守住谷口,魏延的麻烦就大了。
诸葛亮正是看到了兵出子午谷的种种弊端,才没有批准魏延的计划。
子午谷的险峻诱使很多人跃跃欲试,想在险中出奇,以求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此后的岁月里有过几次偷渡子午谷的实战案例,但出奇兵者无一成功,均灰头土脸的无功而返,甚至闯王高迎祥还把命丢进了谷里,由此可见子午谷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