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名稱?看起來挺美!

足球俱樂部名稱的中性化已經叫嚷了好幾年了,而現在足協真的要認真了。去年12月25日發佈的《2020賽季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俱樂部公約》中第五條:加快俱樂部名稱中性化,保證2021賽季前完成名稱中性化改革,通過名稱中性化,優化俱樂部股權結構,推動俱樂部地域化。

中性名稱?看起來挺美!


放眼歐洲五大聯賽,俱樂部名稱都採用了中性化的名稱,即使我們的近鄰日本也是如此,而俱樂部名稱的去企業化能讓球隊名字成為一支球隊的真正標誌,而不是現在的企業名字,這樣更利於俱樂部球迷文化的建設和推廣。當然足協規定也並不是一刀切,像魯能、申花、國安等這些已經叫了二十年的名字,球迷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並不需要大改,只需要根據要求稍微有一些變動即可,而像恆大、上港等名稱存在並不是很長的俱樂部就需要完全改變了。

中性名稱?看起來挺美!


但是就目前的中國足球投資環境,並不適合強推俱樂部的中性名稱,不是不能而是不適合,眾所周知現在中超俱樂部想要生存完全是靠著投資商的母公司支持,而投資商們對於足球的興趣,大部分是看中了足球的廣告效應,其中冠名權就是最大的一塊“蛋糕”,現在足協想將這塊“蛋糕”去掉,投資商還有多少興趣投資足球呢?

中性名稱?看起來挺美!


所以目前當務之急還是要儘快的成立職業聯盟,將聯賽的經營和決策權利交個職業聯盟,讓俱樂部的生存不依靠或者少依靠母公司的輸血,擺脫對於母公司的依賴性,從而創造出俱樂部一個能夠自我生存的環境,這樣才能讓俱樂部心甘情願的支持中性化名稱,不然中性化名稱不僅不會帶來職業聯賽形象的提升,而且一旦有投資商因為冠名權的缺失而退出的話,那麼今年低級別聯賽隊伍缺少的情況,明年勢必會在中超上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