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醫生開的診斷書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這下可找到源頭啦

難怪醫生開的診斷書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這下可找到源頭啦

說到草聖,古代書法史中,不存爭議的有兩位,即漢代的張芝和唐代的張旭。至於懷素,有時也被尊為草聖,則系近代人所為,書法史無載。

但生病自己開出“診斷書”和藥方的,卻只有一個張旭。這張“診斷書”,就是他的代表作,大名鼎鼎的《肚痛帖》。真跡早已無存,有宋刻本,明代重刻,如今在西安碑林,屬國寶級的文物。帖中內容如下: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為計,非臨床。

難怪醫生開的診斷書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這下可找到源頭啦

結合作品,我們解讀其意。開頭三字很好辨認:“忽肚痛。”想必此時剛有感覺,於是馬上開寫,寫完三個字,痛得有點捉急,字也寫快了。“不可堪”,即難以忍受。緊接著分析原因,想八成不是冷著了就是熱著了,看來要準備服用大黃湯了,這東西冷熱導致的疾病都能治,給自己開了個藥方。

剛開完方,疼痛愈加嚴重。要說前面的字雖然寫得快,連在一起,但還算有形,大小也比較均勻協調。後面這句“如何為計”則不然,說明痛得慘了,字也寫得更快、更大、更加放浪形骸。然後……然後寫不下去了,趕緊找床我要躺下——“非臨床”,就是我跟前沒床。

難怪醫生開的診斷書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這下可找到源頭啦

所以你說,為啥今天醫院裡醫生開的診斷書和藥方難以辨認,這下可找到源頭了。原來醫院是匯聚當代草聖的藏龍臥虎之地呀!

當然,這是玩笑。醫生的字為何潦草?一方面由於同樣內容成年累月地寫,熟能生巧加追求效率,便難以兼顧工整了。

難怪醫生開的診斷書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這下可找到源頭啦

另外,也有很多不同說法,並且不唯中國,外國醫生的字也龍飛鳳舞。據說從前醫生要專門學習拉丁文,因為這涉及到醫方的神秘性。對於患者來說,神秘性會產生一種心理暗示的治療作用。如果都給你寫明白了,尤其中醫院,你一看,我的媽呀!這石頭、樹皮也能治病?不信了。

也有說法是為了防止他人模仿醫生字體塗改病例,所以故意寫得難以模仿、難以辨認。原因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我不敢亂說,還希望懂行的朋友們給安利下。

難怪醫生開的診斷書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這下可找到源頭啦

咱還是請回草聖本尊吧。張旭之名不僅在書法,更在於性格的乖張癲狂上,他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因性嗜酒,在杜甫詩中,張旭成了“飲中八仙”之一: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杜甫《飲中八仙歌》

難怪醫生開的診斷書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這下可找到源頭啦

所以我看呢,他哪裡是肚子痛?分明是胃疼,又喝高了。張旭的狂草和李白的詩歌,還有裴旻的劍舞並稱為“三絕”,都是大神級別的。

那麼張旭的草書是怎麼煉成的呢?說來也十分傳奇,並且他自己對此有明確交代。在《自言帖》中他寫道:

醉顛嘗自言意。始見公主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意。及觀公孫大娘舞劍而得其神。

難怪醫生開的診斷書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這下可找到源頭啦

難怪醫生開的診斷書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這下可找到源頭啦

所謂“爭路”,運用到草書章法上,就是筆畫間的揖讓關係;“聞鼓吹”悟到的則是用筆的輕重、徐疾,即節奏變化方面的啟示;觀“公孫舞劍”,又領會了筆法上飄忽多變的神韻,達到最高境界。

另外,不要以為今天書法家某些不被理解的創新之舉,就是倒行逆施、愚弄大眾。其實他們之中很多把戲,古人早就玩過,不是啥新鮮玩意。

難怪醫生開的診斷書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這下可找到源頭啦

張旭被稱作“張顛”,就與其每每醉酒後,便揮筆大叫玩“吼書”,以及將頭髮蘸墨汁寫字的瘋狂行為有關。而且酒醒後,人家看見自己的“發書”,還認為“神異而不可再得”呢!

難怪醫生開的診斷書字跡潦草,難以辨認,這下可找到源頭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