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兰:文旅产业成农民致富“金钥匙”

皋兰:文旅产业成农民致富“金钥匙”

村民在家做起了乡村旅游

皋兰:文旅产业成农民致富“金钥匙”

兰州绿洲贤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牟先菊查看甜瓜长势情况

皋兰:文旅产业成农民致富“金钥匙”

农家美食锅锅灶烤肉

近年来,皋兰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县域内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相结合、核心资源开发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结合,不断加快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什川“世界第一古梨园”国家4A级景区为核心,石洞寺国家3A级景区、高新农业示范园、兰州绿洲贤居绿色种养殖休闲等一批乡村旅游点为延伸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全县脱贫攻坚步入快车道的“助推器”。

合作社经济点燃脱贫新希望

四月的皋兰,是花的海洋。百年梨园梨花鲜艳,桃花杏花争相竞放。4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皋兰县忠和镇六合村的兰州绿洲贤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是一家以绿色种养殖休闲为主体、吸纳周围农村劳动力就业为主的合作社。走进合作社基地,让人感受到了防控疫情下当地文化旅游经济复苏发展的强劲春风,也看到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六合村贫困户、60岁的村民薛金元告诉记者:“我和老伴之前种着几亩旱地瓜,由于年龄逐渐增大,再加上卖瓜难,每年收入仅够吃喝。去年起我响应政府号召到合作社打工,每月挣三千多,再加上卖瓜收入,感觉生活也有盼头了。”

给周围村民带来脱贫致富希望的兰州绿洲贤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牟先菊是土生土长的忠和镇人,之前一直在青海从事农业开发。返乡创业后,他流转承包土地700余亩,种植西瓜、白兰瓜、白凤桃、红富士、早酥梨,蔬菜丰富多样,有生菜、西兰花、菜花、豆苗、辣椒、西红柿、西芹、荷兰豆、甜豆等十余种农产品。目前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年产量近3000吨,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

牟先菊介绍说,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与500多农户签订入社、种植协议,收购合同,同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177户628人,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包销+贫困户种植”的扶贫模式,合作社无偿向贫困户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和服务,由贫困户负责种养,合作社按不低于市场价进行集中收回,为困难群众打开一扇扇脱贫致富门。

不断增强乡村休闲吸引力和影响力

旅游业是近年发展的重头戏,合作社在绿色旅游开发上做文章,致力于打造现代农业观光产业,发展田园观光、采摘、餐饮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大棚的甜瓜种植采用甘肃省农科院的新型吊式种植方式,作物既能食用又可观赏。在这里,游客除了感受原生态田园风光的舒适和美之外,还可以品尝到具有当地特色风味的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

兰州绿洲贤居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经理牟志军介绍,以休闲观光、农家餐饮、亲子采摘、木屋民俗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吸引了周边大批的旅游者前来观光,从上周开始,天天游客不断,周末人更多。

近年来,皋兰县以什川、忠和、九合等旅游资源富集、设施农业规模的镇村为主,借助“农村三变”“乡村振兴”等政策,大力实施旅游示范镇村创建工作,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建成一批以田园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度假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点为基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工程,鼓励通过举办采摘节、田园美食节、户外健步节、露营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不断增强乡村周末休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皋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大名介绍,皋兰县大力推进文旅事业发展,将旅游扶贫作为实现生态保护和产业扶贫双赢的关键之举,目前已建成农家乐200多家,依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太平鼓、魏振皆书法、兰州鼓子3张县域文化名片,软儿梨、白兰瓜、禾尚头面、接官亭羊肉旅游商品等县域文化旅游商品品牌,实现年销售收入1.8亿,探索出了一条文旅产业助力脱贫攻坚新路子。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