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架構調整,馬雲引領行業戰略佈局,BAT竟英雄所見相同?

鬧騰叔終於還是沒忍住,作為一個好奇心比較重的人生玩家,有幸成為在傳統產業和互聯網產業top企業都討過生活的兩棲從業者,深刻的體會到2018年是互聯網行業巨頭BATJ們內外交困的一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實體產業增長乏力,加之互聯網行業的流量成本增加等種種原因,造成企業客戶的轉化成本也隨之增加,伴隨而來的是以售賣廣告實現盈利的傳統模式受到極大挑戰。

阿里架構調整,馬雲引領行業戰略佈局,BAT竟英雄所見相同?

宏觀面:國內經濟增速創10年來新低,實體經濟企業市場投入萎縮

截至目前國際統計局公佈的宏觀經濟數據,中國第三季GDP增6.5%,低市場預期的6.6%。這一數據為2009年一季度以來最低,也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最低。

微觀面:互聯網人口紅利消失,互聯網企業的廣告營收模式受到空前挑戰,流量成本高漲

中國最新人口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人口總人數約為13.9008億,而手機上網的用戶僅為7.88億,仍有將近5億的人群沒有觸網。沒有觸網的人群中,主要可分為老齡人群、幼兒群體和貧困群體。

行業全面調整始於2017年:

眾所周知今年下半年以來,騰訊已經調整、阿里正在調整、京東裁員,可以說也處於調整前夕,相信不就得將來也會面臨調整壓力。

其實,大規模的調整開始於最早感受到業務壓力的百度,2017年陸琪的到來,拉開了百度業務群調整的大幕。

百度:all in AI

阿里架構調整,馬雲引領行業戰略佈局,BAT竟英雄所見相同?

陸奇初入百度的施政主線。先後將搜索體系的AI團隊與AI研究院整合成立了AI技術平臺體系(AIG),將L3、L4及車聯網團隊整合成立智能駕駛事業群組,將DuerOS團隊獨立設立SLG。百度雲一直在EBG&TG體系內。

騰訊:集中資源,打通內部技術壁壘,各行各業最貼身的數字化助手。

阿里架構調整,馬雲引領行業戰略佈局,BAT竟英雄所見相同?

保留原有的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微信事業群(WXG);騰訊原有的三個事業群——原社交網絡事業群(SNG)、原移動互聯網事業群(MIG)、原網絡媒體事業群(OMG)被拆分。

騰訊新成立了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 其中,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即Cloud and Smart Industries Group),將整合騰訊雲、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推動產業的數字化升級。

阿里:技術體系受到空前重視,現從商業公司向智能技術驅動的商業公司的升級

阿里架構調整,馬雲引領行業戰略佈局,BAT竟英雄所見相同?

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成立新零售技術事業群;天貓將升級為"大天貓",全力打造阿里商業操作系統;陳麗娟(淺雪)帶領的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進入集團創新業務事業群直接向張勇彙報等方面。本次調整正如業界所說"左手接招騰訊,右手瞄準百度"。

調整背後的統一邏輯

阿里架構調整,馬雲引領行業戰略佈局,BAT竟英雄所見相同?

以AI為代表的技術驅動發力B端技術市場

在這樣的情況下,互聯網巨頭們紛紛開闢新的戰場,謀求新的業績增長點。技術的升級當然是互聯網企業手中的法寶,在百度提出all in AI後,整個行業也都全面跟進。幾乎每家互聯網企業,都在用AI技術對用戶進行分析,精準的為客戶實現產品展示。

技術研發從未如此獲得高度重視

幾年前,業內的普遍認識是百度技術最好,阿里生意做得最好,騰訊產品做得最好。但隨著AI以及AI技術的基礎設施"雲"技術的成熟,三家企業又不約而同的在業務上達成共識。全力搶奪雲計算市場,背後的目的是為自己的AI提供更多可供機器學習的數據。

向傳統行業滲透

僅有AI技術為主航道業務服務,尚不足以支撐AI技術在企業如此之高地位。那麼是什麼促成了這一輪大企業幾乎在同一時間點的調整邏輯呢?

這就要說到雲計算了,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其實已經由國家層面提出了十幾年,但處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信息化是為了要做大數據,每個人都在談大數據,可是什麼是大數據?為什麼要大數據?大數據能帶來什麼好處?並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所以導致了除了互聯網行業的特殊性,全部衍生產品都生長於信息化的土壤外,傳統行業的信息化進程腳步始終是原地踏步。

但在AI技術成熟後,大家終於看到了大數據的價值,AI對於大數據學習分析後,幫助傳統行業解決了很多問題,這在互聯網企業每年的年度大會上都有各行各業的案例。這也讓互聯網企業看到了從線上徹底走向線下,走向互相融合的可能性。這樣的機會也同時讓互聯網企業看到了除人之外的更多可挖掘的基礎數據。這些數據就隱藏在傳統行業的各行各業每臺正在運轉的設備,每一個公共場所的攝像頭,公路上每一部形式的車輛。這些數據都會是未來的場景,也都可能成為未來互聯網企業爭奪的戰場。

在可以想見的未來,我們有可能會看到一下的情景:

· 從提供資訊產品,向提供技術解決方案轉變,數據迴流后豐富資訊產數據維度。

· ai技術從輔助主航道業務,向業務創新轉變。

· 從獨善其身,向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經濟發展責任轉變,更多的參與傳統企業的智能升級。

各位看官覺得如何?歡迎在評論區討論分享轉載!

生活玩家鬧騰叔叔,生活好玩,玩轉生活。

關注過500、1000分別抽獎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