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到底是“聖人”還是“屠夫”?

樓外斜月


曾國藩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侯,死後溢號文正,可謂極盡哀容,其功勳完全是建立在剿滅天平天國運動之上,所謂的聖人之稱亦不過是軍功基礎上的附會之筆,而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對待太平餘孽手段之殘忍,性情之冷酷令人咋舌不已,完全背離聖人的行為準則,猶如嗜血般的禽獸……

在曾國藩幕僚趙烈文的中記載了曾國藩指揮的三次屠城。咸豐八年四月,攻破九江,城中兩萬軍民被屠殺,咸豐十一年攻破安慶,數萬軍民被屠殺殆盡,同治三年五月,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又一次進行屠城,三次屠城一次比一次慘烈,對南京屠城時,沿街死屍,一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一城破,見人就殺,逢屋即焚,子女玉帛皆掃入湘軍,而金陵永窮矣

曾國藩認為對待俘虜的態度必須是克城奕以多殺為主,不可假仁慈而誤大事,既謀誅滅,斷無以多殺為悔矣。在處死太平天國俘虜時,開腸破肚,挖眼後凌遲處死等是最常見的虐殺,而曾國藩樂此不疲……

請問這些堪比禽獸的誅殺俘虜的行為是一個聖人的行為準則嗎?所謂的聖人之稱只不過是前清遺民為維護正統而大肆吹捧維持大清統治走狗的行為,曾國藩自身的聖人標準也不過是其追名奪利的工具而已……




瀟湘故家喬木


對曾國藩到底是“聖人”還是“屠夫”的認知,要看你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上去看待,你若站在滿清統治者的立場上曾國藩就是“聖人”,你若站在破他殺掉的人的立場上,那就是“屠夫”。

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兩面性的,關鍵在於他服務於誰,維護的是誰的利益,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就是從不同的方向去看待問題。就在幾十年前我國人民還都一致認為斯大林是共產主義的先驅,反法西斯鬥爭的英雄,但近幾十年不斷受到歐美媒體的影響,斯大林已經從我們過去的英雄變成積極實施大清洗,鎮壓不同政見的劊子手,是專制主義的大魔頭。

曾國藩是近代中國政壇的重要人物,他的主要功績就是在太平天國起義後,積極影響清廷的號召,回鄉辦起團練組建了湘軍,然後帶領湘軍同太平軍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最終剿滅了太平天國,恢復了清朝的統治,被譽為同治中興的名臣。

記在我們小時候在學歷史課時,那時候歷史書上對農民起義定位很高,認為是封建地主階級壓迫的結果,是官逼民反。因此在講到曾國藩鎮壓太平軍時把他講的很壞,認為他是漢奸,是替清廷賣命的走狗,在其母剛死守孝期未滿,便哭著向咸豐皇帝上摺子,主動請纓回家練兵。說他在練兵過程中把不聽話的窮苦老百姓者殺了,他用的人都是此壞鄉紳,他的將領都是平時無惡不作的流氓。

在剿滅太平軍的過程中心狠手辣,無惡不作,連幾歲的小孩都不放過。在剿滅太平天國後把大量財物搬到湖南,他的湘軍將領在湖南強購老百姓土地,把老百姓都趕到山溝溝裡,這使許多老百姓失去了土地,變成僱農貧農,因此在後來的北伐戰爭中湖南才會有那麼多窮苦百姓加入農會,迎接新民主主義革命。總之在那時曾國藩是個無惡不作的封建衛道士、偽君子,清廷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流氓。

不知何時市面上開始流傳曾國藩的書——《曾國藩家書》,慢慢的曾國藩的名聲好起來,太平天國反而壞起來,說洪秀全是邪教,滅人性、禁人慾,實行男女分治不讓人結婚,說太平天國起義造成江南死亡一億人,是中國近代落後的主要原因。輿論宣傳也慢慢倒向曾國藩,說他是中國近代第一完人,治學嚴謹,作人和藹,是孔孟之後的唯一“聖人”等。說曾國藩不僅救了清朝,而且救了中國,要沒有曾國藩中國必將陷入太平天國的邪教統治中。並且不斷引用蔣介石、毛澤東對曾國藩的評價,把曾國藩贊為中國近代第一人。

這兩種不同的評價也反映了中國人自改革開放以來對事物的不斷認知,同時也是對古代王朝農民起義性質的認知。在革命年代我們強調的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歌頌被壓迫人民的反抗精。改革開放後我國進入了快速建設期,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增長,進入兩千年以來生活越來越幸福,所以人們十分珍惜現在的和平、穩定、安靜的社會局面,因此在思想上不願接受戰爭、接受動亂,所以才會讚譽平定動亂恢復國家秩序的曾國藩。

我國有句古話叫“成王敗寇”,歷史是勝利者寫的。我國還有一句話叫“老百姓心中有桿秤”,“是非功過任由後人評說”,至於曾國藩是“聖人”還是“屠夫”,每個人的認知都會不一樣。但總體上曾國藩維護了清朝的統治,延續了清朝的壽命,恢復了當時的封建社會秩序。


漢關駝鈴


曾國藩是“聖人”還是“屠夫”,這個問題要放到當時的時代大背景去探討這個問題,離開時代背景去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一、曾國藩其人?

曾國藩(1811--1872年),可以說是近代史上譭譽參半的大人物,在當代有關他教育孩子、規誡弟弟的家書、日記還是十分暢銷,這大概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曾國藩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文人。

1、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走來,進京考試中進士而留京師做京官,風風雨雨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後因母喪返鄉守制,恰逢太平天國運動橫掃江南大地,湖南也未能倖免,清廷八旗和綠營兵實在不堪用,屢戰屢敗。曾國藩在家鄉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成為清廷中興的柱石,而自己死後被諡“文正”,被後人譽為被譽為“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的“聖人”、大儒。

2、曾國藩年輕時也有疏懶、抽水煙、好色、說大話、狂妄等一大堆毛病,但他很早就醒悟了,立志要改掉。他在寫給諸弟的一封家信中說:“餘自十一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立誓永戒吃水煙,已兩月不吃煙,習慣成自然矣。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餘偶談,讀史十頁,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如果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能夠下定決心將之改正,這是需要非常大的毅力的,而曾國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的毅力也是非常讓人佩服的。曾國藩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從吊兒郎當的青年,轉變成了有理想有抱負,有才學的屌絲。

二、為何稱他為“屠夫”ne ?

亂世流民硝煙起,曾李左張可中興?湘軍一躍勢如虹,是非公道後世評。

1864年湘軍終於攻克天京,徹底清剿太平軍。此事原本可以落下完美的句號。奈何曾國藩縱容湘軍攻入天京後燒殺搶掠,甚至默許湘軍屠城,無數無辜百姓慘遭殺害,曾國藩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曾剃頭”“屠夫”的千古罵名。

曾國藩以往軍紀嚴明,最後為什麼要這樣做?他就不怕留下罵名嗎?

他怕,但是他更怕沒有命。曾國藩深知這其中的奧妙,在剿滅太平軍的每一步中他都很小心。攻克天京,太平天國覆滅,那留下這麼多軍隊呢?朝廷會有什麼想法呢?很顯然,下一步朝廷就會整治他們湘軍。“狡兔死、走狗烹”,曾國藩及他代表的湘軍唯恐落得這樣的下場。

曾國藩深思熟虛,萬般無奈,為了保全自己及自己的部下,只好下狠手了。屠城,是向朝廷表忠心。屠城,給朝廷一個機會,讓朝廷有理由削弱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