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擔當的孩子,到底是怎麼教養出來的?這三類父母應當提高警惕

沒擔當的孩子,到底是怎麼教養出來的?這三類父母應當提高警惕

每個孩子都是降落人間的天使,原以為只要我們細心呵護,精心照料,便可以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

可是,經歷了才發現,孩子成長的過程就像一層一層壘城堡,偶爾也會遇到磚塊歪斜,如果不及時修正,隨時都有可能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而孩子是否有擔當,遇事能否承擔錯誤,與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以下三類父母,應當提高警惕:

一.不做嬌縱型父母

上午送女兒去早教中心去上課,剛到門口,兩個大人的爭執聲不絕於耳。

原來,兩家小孩因為爭搶玩具相互推攘,就要失敗的孩子突然急中生智,向另一個孩子吐了口水。

玩具是搶到了,可矛盾也由此引發。

被吐口水的孩子媽媽立馬衝鋒陷陣,一場口水戰拉開序幕。

“這誰家孩子啊?怎麼這麼沒教養!”

“孩子鬧著玩呢,不是故意的。”吐口水的孩子奶奶趕緊跑過來,一臉堆笑。

“那給我家孩子道歉!”

“算了吧, 孩子還小呢,不懂事。”

“不行,你家孩子向別人吐口水已經不只一次了,忍無可忍,今天必須給我家孩子道歉!”

“你看都嚇著我家孩子了,再說你家推攘在先啊!”

……

沒擔當的孩子,到底是怎麼教養出來的?這三類父母應當提高警惕

自始至終,吐口水的孩子一直躲在角落裡沉迷於玩具,完全不顧兩個家長因為他引發的戰爭。

面對媽媽方的不依不饒,孩子奶奶實在沒轍,可喊了孩子半天,孩子就是不肯出來道歉。

喊的煩了,孩子揚起小腦袋做鬼臉:“不道歉,就不道歉。”

最終,奶奶咬牙切齒:“行,我替孩子道歉總行了吧!對不起!“說完拉著孩子頭也不回地走了。

後來,我問女兒,認識那個吐口水的小男孩嗎?

女兒說:“媽媽,他沒禮貌,做錯事也不道歉,我們小朋友都不喜歡同他玩。”

連小孩子都懂的道理,家長竟沒意識到,連最起碼的道歉都不會,還談何修養?

再後來,那個吐口水的孩子媽媽給了老師答案,原來,家裡四個大人太寵孩子了,孩子所有的需求樣樣滿足,孩子在家裡做錯了事,也被無條件包容,所以孩子從來沒有認錯的意識,當然也就不會道歉。

正是無條件的溺愛,加放任型的家長,造就了一個沒擔當的孩子。

二.不做賄賂型父母

表姐的兒子特別調皮好動,最讓他們煩惱的是兒子在學校老“闖禍”。

每天將孩子送進學校,夫妻兩人都戰戰兢兢,生怕收到老師的電話、微信連番提醒:

你們家孩子拽人家小女孩頭髮啦;

我們家把別的小孩子搭成的積木踩塌啦;

拿顏料往小朋友身上抹啦;

老師上課時他不停地做鬼臉搗亂……

想當年,夫妻兩人都是學霸,如今在家裡也是對孩子諄諄教導,可孩子怎麼就這麼不爭氣呢。

以至於到後來,一想到去接送孩子,兩人就英雄氣短。

一天,姐夫耐下心來,認真同孩子聊天,問他在學校表現怎麼樣,有沒有闖禍?

孩子吱唔半天不回答。

沒擔當的孩子,到底是怎麼教養出來的?這三類父母應當提高警惕

“闖禍沒關係,告訴爸爸,保證不批評你。”姐夫引導孩子。再三確認爸爸答應不會懲罰自己,兒子乖乖承認了在學校的種種錯誤。

姐夫聽後立馬火冒三丈,一把抓住孩子衣領拽到跟前:“你這熊孩子,怎麼能這樣沒教養?怎麼能欺負別的小朋友?平時怎麼教你的?……”

孩子“哇”的一聲大哭起來,一邊哭一邊喊:“爸爸騙人,爸爸騙人,我再也不認錯了……”

很顯然,姐夫的方法不僅沒奏效,還起了反作用。

很多時候,父母批評孩子是為了讓孩子認識錯誤,並加以改正,可如果以“不會懲罰你”引誘孩子道歉,遲早會讓孩子失去信任,導致孩子因為害怕承擔後果、害怕接受懲罰,而拒絕認錯。

三.不做嚴厲型父母

五一小長假,朋友徐麗帶女兒出去玩。

一開始孩子要看電影,徐麗就買了票。可剛轉身,孩子又說要去遊樂場玩,無奈,只能退了電影票。

到了遊樂場,女兒選了幾樣要玩的項目,徐麗購了票,剛玩一項,女兒又叫著不想玩了,想要看電影吃爆米花。

徐麗心頭的火立馬噌噌往上竄,也不管是公眾場合了,立馬指著孩子當場批評教育:

“你怎麼回事啊?不是教過你做事要有計劃性嗎?一會要這,一會要那, 好不容易休個假,全程陪著你玩,我容易嗎?哪有這樣折騰大人的?”

孩子嚇得立馬道歉:“媽媽,對不起。”

可徐麗仍喋喋不休:“道歉有什麼用?早幹嘛去了?”

孩子站在原地,像一個不被原諒的犯人,哭的肩膀一抖一抖的,不知所措。

沒擔當的孩子,到底是怎麼教養出來的?這三類父母應當提高警惕

後來,徐麗告訴我,回家後孩子一直情緒低落,不太願意理她,哄了好久孩子才釋然,孩子問她:“媽媽,如果做錯了事,道歉也不行嗎?”

徐麗說她好後悔,真的不應該扼殺孩子認錯的這種潛意識,既然孩子道歉了,就應該見好就收,給孩子建立正確的觀念,如果讓孩子覺得認錯沒有用,那她又怎麼會輕易說出“對不起”?

孩子的心靈是幼小而脆弱的,認知也具有一定侷限性,關鍵時刻需要大人給予接納、認可和寬容,而做好這兩點,至關重要:

1.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模式

去年公司招進來兩個實習生,當然,剛開始參加工作,難免出錯。

當時公司聘用了一個外國人,入職時個人資料未能提供齊全。

公司有規定,一週內補齊資料也是可以的。

但因為兩個實習生的疏忽,交接工作時沒有提醒該事項,導致未及時催促員工提供相交資料。

後來該員轉正了,相關部門來查,才發現他的證件早已到期,屬於非法用工,因此給公司造成了經濟損失。

當天,甲同學來到我辦公室,一直道歉,承認是自己過失,並一再承認今後一定會認真細心,避免類似事件發生,且願意承擔公司經濟損失。

而乙同學則完全不同的反應,我向他了解了事情經過,他站在我面前,一直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腳尖,一言不發。

其實,我也沒想怎麼處罰他們,只是想看看他們的認錯態度而已,但從始至終乙同學既沒有認識錯誤的反省,也沒有任何改進的意識。

後來,乙同學辭職離開了公司,再後來,聽說他又換了好幾份工作,而甲同學早已成為我的左右手。

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曾經提出,人的思維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固定型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

沒擔當的孩子,到底是怎麼教養出來的?這三類父母應當提高警惕

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一成不變的,而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為了考察你能力所在的測試組成的想法。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所有的事情都離不開個人努力,這個世界上充滿了那些幫助你去學習,去成長的有趣的挑戰。

很明顯,乙同學的固定型思維讓他覺得,錯誤意味著不完美,意味著對他個人的否定,意味著他不夠優秀,他不願意接受這個不能改變的事實,因此拒絕承諾錯誤。

很多時候,認錯也是一種高智商的體現,一句真誠的道歉,就像雨後的彩虹,既讓自己放下,也讓他人釋然。

願意為自己的錯誤買單,願意付出代價,這也是一種成長。

2.“和善而堅定“地正面管教孩子

孩子不肯承認錯誤,不肯道歉,歸根到底是沒有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那麼作為父母,我們就要幫助孩子培養他們這種能力。

美國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簡.尼而森在《正面管教》這本書裡,提出了一套“和善與堅定並行”的教育理念。

“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沒擔當的孩子,到底是怎麼教養出來的?這三類父母應當提高警惕

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嬌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

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孩子的成長是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父母以榜樣的力量引導孩子,以和善的態度培養孩子,以堅定的信念鼓勵孩子,讓他發現,學會認錯,原來這個世界充滿寬容與溫暖。

認錯,是自我的反省,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它讓孩子獲得諒解,也讓孩子在心中萌生出勇於承擔後果的責任感。

成長的道路很漫長,從今天起,播下一顆愛的種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