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吼做妈妈》:好妈妈从来不喋喋不休


有位教育专家曾经说: 要想成为一位成功的母亲,一定要谨记的两个字,那就是“闭嘴”。一旦妈妈“闭嘴”,停止了对孩子的反复唠叨,那孩子的问题就少了50%。

《不急不吼做妈妈》:好妈妈从来不喋喋不休


但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很多妈妈却非常喜欢唠叨孩子,甚至是一天到晚对孩子喋喋不休。究其原因,是这些妈妈不会教育孩子。于是,以下就成了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日常。

妈妈:“写作业没有?还没写?你这么长时间在做什么?”

儿子:“知道了,一会儿就写的!”

妈妈:“还玩手机?快写作业去!”

儿子:“知道了,马上就写!”

“还不写作业?你想什么时候写?”

儿子:“马上写,催什么催,天天就知道唠叨,烦死了!”

你是唠叨型妈妈吗?所谓唠叨,就是指妈妈们将一句话重复地说,甚至喋喋不休地对孩子说个没完没了,或者总说一些孩子不爱听,甚至指责、批评孩子的话。唠叨是很多妈妈的通病。妈妈的唠叨多种多样,有批评与指责式,也有叮嘱、关心式,有期望式。通常,当孩子3-6岁时,尚可接受妈妈的唠叨。等孩子过了6岁,妈妈再喋喋不休地唠叨孩子,他往往会开始反感,再大一点,孩子就会反抗。

既然孩子都不喜欢唠叨,那么,爱唠叨妈妈绝对不是好妈妈。所以,你要想做个好妈妈,一定先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如果你想管,但却总是管不住的自己的嘴巴,不妨读一下《不急不吼做妈妈》这本书。

《不急不吼做妈妈》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著名教育专家山崎房一,他曾经从事教育多年,且开设了“妈妈心理学讲座”,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他既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着身经百战的实践经验,而本书正好是他教育知识与实践经验,比如“妈妈心理学讲座”案例汇集的成果。

由于本书戳中了妈妈育儿时的痛点,引导妈妈缓解焦虑、发现唠叨易怒的深层动机、从根本上扭转情绪失控的育儿局面,提供了解决妈妈育儿痛点与难题的方案,因而,它深受很多妈妈的青睐,创造了24年重印多达137次的出版业绩!

《不急不吼做妈妈》到底有多棒?提供了哪些解决妈妈育儿痛点与难题的方案?下面,我们就一起去解读一下这本书中的亮点与教育价值所在。

《不急不吼做妈妈》:好妈妈从来不喋喋不休


01妈妈越喋喋不休,孩子会越“熊”

妈妈的唠叨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哪些不利影响呢?在《不急不吼做妈妈》这本书中,山崎房一指出,妈妈是给孩子天资定格的人,妈妈的言语能决定孩子的好与坏。而妈妈的唠叨会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或让他产生不良情绪等。

(1)妈妈喋喋不休,会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

孩子是通过妈妈的评价,来认识自我的。可以说,妈妈对孩子的肯定,会让他慢慢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比如,妈妈经常说“你是个好孩子”!他就会自信地成长,就能成长为一个好孩子。反之,如果在幼儿时期,妈妈总否定孩子,用批评或指责的语言与孩子沟通,他就不会形成较好的自我意识。

为什么呢?这是由于让别人承认自己的存在,是人类的基本社会需求。只要得到了他人的认同,个体就会感觉十分满足,就会开心。反之呢,就会得不到满足,就会心神不安。而妈妈

喋喋不休,是难以让孩子有被认同感。

《不急不吼做妈妈》:好妈妈从来不喋喋不休


(2)妈妈喋喋不休,会让孩子有压力,甚至有不良情绪

喋喋不休是一种变相施压,有些妈妈常常利用孩子的弱点和自己的权威给孩子施加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以求孩子达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目的。而孩子因此难以有安心感。

有妈妈曾经山崎房一诉苦,说她的儿子天天看电视,无精打采,不爱学习。当她提醒他应该去学习的时候,儿子强词夺理道,“就是因为你要我学习,所以我才不学习的”。

而之前,这位妈妈经常对儿子喋喋不休,“你这个笨蛋,竟然考这样差!”“你是差生,我真为你感觉丢脸!”“你不行!”

通常,在孩子幼儿时,妈妈多喜欢用语言鼓励他,肯定他,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妈妈失去了耐心,一旦发现孩心理需求。 子做得不好,就喋喋不休地否定他、打击他,完全不知道,幼儿时期,甚至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获得认同的需求。

而在这个妈妈的儿子,之所以说,“就是因为你要我学习,所以我才不学习的”。就是因为妈妈的喋喋不休,让他的内心缺少安心感,从而变得焦虑不安,从而对妈妈有了反抗心理。

一个人如果焦虑不安是难以安心学习的。而对妈妈有了反抗心理后,他那句

“就是因为你要我学习,所以我才不学习的”就不难理解了。

(3)妈妈喋喋不休,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

妈妈喋喋不休,除了会让孩子感觉紧张不安,也难免会感觉压抑,时间长了,要么对妈妈产生反感,事事针对;要么,对妈妈的话充耳不闻,当面一套背地里一套,也容易养成孩子多重性格,对他的成长非常不利。

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代很少被称赞、认同,对他之后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甚至还可能导致他一生的个性缺陷,比如,他缺少自信。同时,也会不利于孩子勇敢、果断等性格的培养。

在《不急不吼做妈妈》这本书中的开篇,山崎房一曾经给妈妈们讲过他看过的一部电影,他记不清电影的名字了,但却记得影片中的一个桥段:一对兄妹在逃避恶狼的追捕,可在逃避途中,兄妹俩遇到一道需要跳过去的深谷,在深谷前,哥哥一跳而过,妹妹不敢跳过去。哥哥不得不一个劲地鼓励妹妹:“你能行的!快,跳过来!”

在哥哥的鼓励下,妹妹鼓足勇气,跳过了深谷。反之,哥哥不鼓励妹妹,只喋喋不休对妹妹说,“你再不过来就会被狼吃掉的”,“你怎么这胆小,一条深谷就不敢跳过,妹妹就肯定没有勇气跳过深谷,从而落得被狼吃掉的结果。


《不急不吼做妈妈》:好妈妈从来不喋喋不休


教育的本质就是不断地告诉孩子,“你很棒”,“你能行”,不断地给孩子肯定,鼓励,从而让孩子有前行的勇气,且在不断获得自信、乐观、果敢等性格。所以,喋喋不休的妈妈,不要再对孩子喋喋不休,不要再一味地否定或打击孩子。

02做个合格的妈妈,从管住自己的嘴巴开始

托尔斯泰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教育。”妈妈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呢?如果想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就请先闭上嘴巴,少唠叨,少喋喋不休。

(1)降低对孩子的期许,就能少说两句

很多妈妈之所以爱唠叨孩子,是因为对孩子期许太高。一旦感觉孩子总达不到自己的期许与要求,一旦感觉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妈妈就会失落发火,开始张口唠叨,甚至冲孩子大吼大叫

这类妈妈应明白,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卓尔不凡,总有孩子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优秀孩子,甚至是学霸;也总有孩子会是最平凡最普通的那个,甚至是学渣。

作为妈妈,我们对孩子的期待不能太高太低,具体的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作自己的育儿目标与计划。当你明白了这一点,都不会再像原来那样对孩子喋喋不休。

(2)接纳孩子的缺点,就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有的孩子长得个子高, 有的孩子爱学习,有的孩子擅长体育运动。但一些妈妈看不到自家孩子的优点,总抓住孩子缺点不放,所以,就变得特别爱唠叨。

这类妈妈应该明白,与其抓住孩子缺点不放,不如先心平气和接纳孩子的缺点,再设法引导孩子,学会扬长避短,发挥他的优势。而当你接纳了孩子的缺点,你就会坦然面对他的缺点,不再因此而喋喋不休。

(3)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不要说没用的话

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孩子也会犯错误。很多孩子一犯错,妈妈就抓住了错误不放,一次次地指责他。这是缺点过敏症型妈妈。

而妈妈抓住了错误不放的结果,是让孩子不仅不承认错误,而且会说谎,或用其他方式逃避责任等,甚至产生与妈妈对立的情绪。

作为妈妈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如果孩子犯了错,妈妈想批评他,一定要就事论事,告诉他错在何处。如果他明白错在哪了,我们就不用再说什么;如果他不明白自己有什么需要改变的,我们就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我们的期望。

(4)多信任孩子,学会放手,就能少唠叨孩子

很多妈妈之所以爱唠叨孩子,是想事事让孩子听自己的。这类妈妈完全不知道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己的想法与主见。她们只知道控制孩子,而且她们的控制欲比较强大,总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如果孩子不听,她心里就会不舒服,就会不断的提醒或者命令。但孩子越大越不会听他的,甚至凡事与他对着干,于是,妈妈的唠叨就会变成吼叫,发脾气。

这类妈妈要学会放手,要学会放权,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特别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都放手让他自己做主、做决断,去独自行动。

没有妈妈不做个好妈妈,做个好妈妈,一定要接纳孩子的缺点,允许孩子犯错,当他犯错了时,要以事论事,告诉他孩子错在哪,用什么方法提升自我;自己心情不好时,少与孩子沟通,等心平气和时,再与孩子沟通需要沟通的问题。


03好妈妈,从来就是温柔、好脾气,会说好话

通常,当妈妈刚生下孩子,处于哺乳期时,会把心思全放在孩子身上,这是妈妈在凭借“母性本能”育儿。

“母性本能”育儿三大特征是:

我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把孩子完全掌握在自己控制之下;

依据情绪来育儿,不让“尊重人格”的理性部分发挥作用;

客观地看待孩子的社会视角严重倒退。

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妈妈的这种本能渐被女性替代。 一些妈妈在育儿时又没有割舍母性本能,妈妈就会无视孩子人格,对孩子喋喋不休。每当孩子想自由行事时,妈妈都焦虑不安。所以,如果想做一个好妈妈,一定要先割舍母性本能。

而割舍母性本能的最好方法,就是承认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同时,妈妈要多思考一下,自己如何做,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脾气,掌握高效的沟通技巧等,才能让孩子自由自在成长。


(1)做个温柔的妈妈,给孩子安心感

作为妈妈,没什么比情绪失控,比冲孩子发脾气,对孩子伤害最大。而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就是让孩子失去安心感。

什么是安心感呢?就是孩子内心平静、舒适,没有什么紧张与焦虑的情绪。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五种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安心感属于第二种要满足的需求。

日本有糖块与皮鞭两种让人听话的理论,这种理论都不利于教育孩子成长,换言之,语言上打击孩子或用物质奖赏孩子,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是满足他心理上的不同层面需求。比如,满足他安全感的需求。

而让他有安心感,才能满足他安全感的需求。通常,脾气好,说话语气柔和的妈妈,更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想做一个妈妈,得从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与脾气开始。

而在《不急不吼做妈妈》这本书中,山崎房一曾经这样描述孩子的境遇:“受尽婆婆欺凌的儿媳可以回娘家诉苦,受尽上司折腾的上属可以辞职,而受尽妈妈指责的孩子无处可逃,他只能在痛苦中渡日。所以,妈妈要温柔地对孩子。”

做个温柔的妈妈,首先要说话温柔,不冲孩子吼叫,多冲孩子微笑;再就是,再就是遇事不发火,冷静相对,很多妈妈可能说遇事我也想冷静,对孩子说话也想温柔。但做不到。建议这类妈妈在发火前或冲孩子吼叫前,做三次深呼吸。或者遇事后,冷静个两三天,再做出处理意见或决定。如果是妈妈的错,一定要对说“我错了”!

《不急不吼做妈妈》:好妈妈从来不喋喋不休

(2)给孩子自信,让孩子快乐成长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他的助手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有趣实验。

他们先对六个年级各三个班,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 ,从中随机抽取了20%的学生名单作为“最佳发展前途者”悄悄交给校长,并预言这些学生将来肯定会出类拔萃。结果,被认为出类拔萃的孩子,智力发展果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接着,罗森塔尔提出了期望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论,即罗森塔尔效应。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地方。而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价值所在,就是能给人传递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作为妈妈,如果你要想让孩子优秀,你要相信他是优秀的,要给他传递积极的心理暗示。因为潜意识是非常神奇的东西,它能让人的情绪和想法通过微小的动作和不经意的语言传达给对方,以此达到相互影响的结果。

当一个孩子在妈妈身上获得了信任和期待便感觉获得了认同和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了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所以,好妈妈要多认同与鼓励孩子。好妈妈要相信孩子喜欢美好的东西,相信孩子有上进心,有自我管理能力。

(3)尊重孩子的意愿与想法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其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慢慢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会有自己的观念和习惯。这是非常正常的,作为妈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意愿。

但在我们身边,一些妈妈拼命地想把孩子培养成自己认为优秀的孩子,但那却不是孩子想要成为的模样,于是,在妈妈眼中,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其实,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与意愿,即使与妈妈的想法与意愿不同时,妈妈也要倾听孩子的想法,适时适度的引导孩子。绝不能认为孩子的想法不好,就一味的灌输、强化自己的观点和要求,甚至强迫他听自己的建议与想法。这也会让孩子怀疑自己,且因此而变得极度不安,从而失去自己的目标,或者只被妈妈牵着走,其人生变得非常被动。

《不急不吼做妈妈》:好妈妈从来不喋喋不休

好妈妈从来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意愿。凡孩子自己的事,力所能及的事,统统交给他去处理,不要做太多干涉与指导。如果孩子有人生目标与方向,好妈妈会尊重孩子的目标与方向;如果他没有的话,好妈妈要帮助他制订他自己的人生目标与方向。好妈妈从来不是扔给孩子的一个目标,强迫他前行,而是发现并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让他有完成任何目标的强大力量。

(4)掌握高效沟通技巧,好好与孩子说话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所谓超限效应,就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人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在与孩子相处时,妈妈的唠叨就是很典型的“超限效应”。“你怎么又犯错了,我都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长记性”,很多时候,妈妈以为说多了,孩子才能记住。其实,说得越多,孩子越听不进去。

为什么再淘气不听话的孩子,到了部队里都服从管教?因为部队教官的指令干脆坚决,从不像妈妈一样唠叨。

比如,妈妈不想让孩子看电视,如果这样说:

你看你看,说不让你看,又看电视!上次说的不是你是吧?

你己不知道自己这次成绩多差是吧?你怎么不知道害臊呢?

如果妈妈这样说:“三分钟后,你必须让我看到你在写作业。不然,你一个星期不能看电视。

好妈妈不在说话多,而是该说的时候说,不该说的时候适时地闭嘴,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去发挥;有些话非说不可的话,一定要会挑时机,如果他心情不好,就别跟他说话。如果你说的话不利解决问题,就别说出来。有时,能用一句话说完的,别用两句话说。有时,能说一次的话,别重复第二次;能举例子的话,别给他讲道理。有时,能小声说的话,别冲他大吼大叫。有时,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果能用甜言蜜语说出来,就不要用尖利伤人的语言。

任何一个妈妈要知道,爱迪生、牛顿等伟大的科学家都不是唠叨出来的,亲子间沟通的质量与效果,并不取决于说话的频率,而是要妈妈们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家庭教育能力等。妈妈与其总是对孩子喋喋不休,高度聚焦孩子,不如多聚焦自己,自己多学习一下沟通与情绪管理技巧等。

而本书或许不能让唠叨的妈妈马上掌握高效的育儿技巧,但却能让妈妈们发现唠叨对孩子成长的不利影响,以及让自己闭上嘴巴的必要性,以及可有另外的方法与孩子沟通、相处,从而让妈妈意识到自我改变与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是最忆江南,一个有故事的码字工,一个有育儿经验的编辑,曾出版多部家庭教育类图书,若有育儿困惑与情感问题,欢迎交流

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