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的統一為什麼不長久?

額登


和秦國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接班人的問題。從後來發掘的歷史資料來看,秦國當時的法制是相當的嚴密和細化,遠非後來的漢唐可比!如果是扶蘇而不是胡亥接班,秦朝絕對不會二世而斬!西晉也是一樣,晉武帝司馬炎還是可以的,誰知道他的接班人晉惠帝司馬衷打總就是一個白痴!皇后又是一個潑婦!朝政焉得不亂?八王之亂攪成了一鍋粥,短命也就是必然的了。


智圓行方wym


平陽狐狸,回答問題

有這麼幾句話,單道後人對前朝的直觀感覺和總體印象。

最受人尊敬的是周朝,

最讓人糾結的是秦朝,

最讓人神往的是漢朝,

最讓人鄙視的是晉朝。

三家歸晉,一統天下,晉朝本當浩浩蕩蕩,勇往直前,開創一個全新的屬於自己的時代。最終卻支離破碎,一地雞毛,草草收場。後人只能怒其不爭,哀其不幸了。

三家歸晉,前明後暗

(晉武帝 司馬炎)

曹操劉備孫權忙活了一輩子,最終的勝利果實卻落到了司馬家。公元 265 年,司馬炎篡魏自立,建立晉朝。公元 280 年,攻滅吳國,一統天下。

司馬炎前期勵精圖治,頒佈法令,鼓勵生產,重視軍事,雄心勃勃,一統天下,也算是一位有為之君。

天下大定之後,司馬炎開始驕奢淫逸起來,生活浪費奢侈,後宮妃嬪成千上萬。朝臣紛紛效仿,百官鬥富,成為歷史笑談。

外戚專權,後宮干政

(醜後 賈南風)

司馬炎立兒子司馬衷為皇太子,後繼承帝位。司馬衷被人稱為白痴皇帝,不能理事,朝政大權由後宮和外戚輪番把持。

先是外戚楊駿專權,后皇後賈南風勾結宗室誅殺楊駿,餓死皇太后。賈南風又被司馬宗室毒殺,朝廷雞飛狗跳。

八王之亂,動搖國本

(晉惠帝 司馬衷)

司馬炎總結曹魏滅亡的原因,認為是宗室太弱,不能輔助天子。於是大肆分封司馬宗室,前後 50 多人為王,堪稱歷史之最。

司馬炎死後,司馬家內鬥不斷,互相攻殺,大量消耗晉朝的國力,動搖晉朝國本,將晉朝推向了崩潰的邊緣。

五胡亂華,早埋禍胎

(前趙皇帝 劉淵)

漢魏時期,大量胡人內遷,與漢人雜居。國家強盛時,胡漢穩定,相安無事。國家脆弱時,各胡人部落紛紛舉兵,侵擾中原。

西晉末年,天下大亂。公元 304 年,匈奴人劉淵見八王之亂中原動盪,趁機挺進中原,建立前趙政權。於是開啟了五胡亂華的十六國時期,中國由此進入了長達數百年的大分裂時代。

皇帝驕奢,百官貪腐,外戚專權,後宮干政,兵連禍結,生靈塗炭。西晉開國,亡國之象盡顯。而統治者渾然不覺,不亡國,更待何時?


平陽狐狸說水滸


一個上樑不正下樑歪,得位不正的王朝,當然不會長久了。

西晉王朝的三個奠基人。

司馬懿靠兵變翻身,司馬師、司馬昭兩兄弟靠廢皇帝、殺皇帝鞏固自身權力。

他們父子三人這麼幹,固然奠定了司馬家族的基業,但同時也給家族後人留下了三個很糟糕的啟示。即:發動兵變是可以的,廢黜皇帝是可以的,殺死皇帝也是可以的。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只要對自己有利,只要自己拳頭夠硬,幹什麼都是可以的!



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繼晉王位。

第二年,司馬炎廢魏帝,建立西晉。

建國後,司馬炎分封了二十七個王,這些王以郡為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並且最關鍵的是,各諸侯王麾下均有數目不等的軍隊。

也就是說,西晉存在國中國。雖然這些國中國的實力比不上漢初的諸侯國。但仍然是國中之國,各個藩王具有較強的實力。

對於司馬炎的此舉,歷史上的評價一般是說他愚蠢。不過實事求是的說,他並不蠢。他搞分封,實質是權衡利弊下的產物。

因為前面說了,司馬懿三父子,均是靠玩弄詭計上臺,本身實力並不強。為了讓大家都支持自己,司馬昭想了很多辦法,這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加官進爵,大力拉攏各路權貴勳爵,把大家都綁在司馬家的戰車上。

以司馬昭的以狗腿子賈充為例。司馬昭上臺之前,賈充只是個亭侯。司馬昭上臺後,他變成了鄉侯,食邑戶數翻了近五倍。從他一個人就可以看出,司馬昭為了拉攏人心,封賞已經到了當街撒錢的地步。

到了司馬炎時代,除了原來已經有封賞的各路權貴勳爵要繼續加官進爵,司馬家族自己人也得封賞。不然司馬炎怎麼服眾?怎麼能讓族人擁護自己?

而且,前有東漢,後有曹魏,漢魏的滅亡都證明了士族勢力對皇權有威脅。他如果不靠分封諸侯對地方進行控制,劉氏和曹氏的悲劇,遲早也會發生在司馬氏身上。

所以在他來看,分封不僅不會出岔子,反而還可以鞏固統治。只要皇帝沒啥毛病,中央憑藉優勢資源,拍死個把造反的諸侯王,根本不是難事。

但是,凡是就怕但是。

司馬炎作為一個官三代,他太不瞭解人性的扭曲了。他明知道兒子司馬衷是傻子,卻因為士族的反對,狠不下心來將其廢黜。於是這就在司馬家族內部,造成了一個很壞的影響。

他姓司馬,我也姓司馬。他身上有高祖宣皇帝的血脈,我們身上也有。他一個大傻子都能當皇帝,我們這些智商正常的人為什麼不行?當年宣皇帝都可以兵變,我們為什麼就不行?反了吧,各位!

結果,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

紛紛登上歷史舞臺,掀起了八王之亂。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

其後不久,因為不滿國舅楊駿專權。八王之二的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秘密聯絡皇后賈南風(賈充的女兒),內外勾結,一齊幹掉了楊駿。

這一事件標誌著八王之亂的開始。

楊駿被幹掉後,朝政大權由司馬亮、司馬瑋以及士族代表衛瓘三人共同執掌。皇后賈南風的親戚雖然也擔任了一些要職,在朝中有一些勢力。但並未控制中樞,這導致賈南風對造反結果很不滿。

於是她就又以晉惠帝的名義,下密詔給楚王司馬瑋,讓他殺了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瓘。然後再讓他一個人輔政。

司馬瑋為人比較實在,聖旨讓他殺,他就真殺了司馬亮和衛瓘。他就一點也沒有懷疑聖旨的真實性。結果,等他殺了司馬亮和衛瓘後,賈南風立馬翻臉不認賬,派人造謠,說他司馬瑋偽造手詔,故意殺害朝廷重臣。司馬瑋有口難辯,最後眾叛親離,被賈南風派人活捉處死。

至此,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結束。朝政大權被賈南風掌控,她的親戚黨羽,比如她的族兄賈模、內侄賈謐、母舅郭彰等人,很多都被委以重任。司馬氏的江山,就這麼被賈南風輕鬆給操控了。

其實從八王之亂的第一階段就可以看出。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作孽,對後人的影響真是不小。

堂堂諸侯王,堂堂朝廷大臣,說殺就殺。這無論是在東漢,還是曹魏,都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而這在西晉,卻是常態。司馬家族從上到下,都有一種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心態。

賈南風家族獨攬大權後,掌權了八年。在這期間,社會比較平靜,諸侯王均被震懾,都不怎麼敢造次。

假如說,賈南風要是有個兒子,八王之亂到這裡可能就結束了,不會有後來的事。

但是,又是但是。賈南風偏偏就沒兒子,並且她還跟當時的太子司馬遹有矛盾。她為了保證自己將來能當上太后,於是就設毒計害死了司馬遹。

結果這一下,諸侯王們高興了。尤其是趙王司馬倫。

因為司馬倫早就看賈南風不爽,並且他也想過過癮,當一把皇帝。所以司馬遹死後,他立即造反,也學賈南風一樣,偽造詔書,以殺太子的罪名,誅滅了賈氏一黨。

事後,司馬倫偽造詔書,自封相國,掌握朝政大權。又過了幾個月,司馬倫下偽詔廢黜晉惠帝,將惠帝軟禁於金墉城。他自己則自立為皇帝。

前面反覆強調了,司馬氏家族都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貨色,所以司馬倫一稱帝,形勢立即就不可控了。

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私底下暗通,三王聯合,集體討伐司馬倫。

這一戰,司馬倫一挑三,與三王混戰,死者近十萬多人。最終,司馬論戰敗,被他的侄子侄孫幹掉。



幹掉了司馬倫,三王開始“分蛋糕”。

當中,勢力最大齊王司馬冏因為迎接惠帝司馬衷復位,獲得了最大一塊蛋糕。他不僅出任了大司馬(相當於軍隊總司令),而且還掌握了朝政大權。

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見此,非常的不滿。然後兩人就合計,二度造反,並拉上了長沙王司馬乂入夥。

司馬顒、司馬穎、司馬乂合軍後,集體殺向司馬冏。司馬冏軍不敵,最終戰敗。司馬冏其黨羽,全部被誅滅。

誅滅了司馬冏黨羽後,司馬乂獨攬大權。而司馬顒、司馬穎因為又沒撈到實惠,便三度翻臉。這一次,他們沒拉攏新人入夥。而是直接集中了27萬大軍起兵,討伐司馬乂。

司馬乂當然也不是吃素的,他立即調集兵馬反擊。三王在京城洛陽城下混戰,打得是三敗俱傷。

就在三王混戰時,一直默默無聞的東海王司馬越見有機可乘,便勾結禁軍將領,在夜裡活捉了司馬乂,將其交給了河間王司馬顒的部將處理。

最後,司馬乂被處死。其黨羽被誅滅。成都王司馬穎事不過三,終於修成正果,坐上了第一輔政大臣的寶座。

他一入洛陽,就給自己增加封地,足足增加了二十郡的封地。加完封地後,他嫌洛陽不夠安全,害怕重蹈司馬冏、司馬乂覆轍,便立即返回了自己的封地鄴城。在鄴城遙控洛陽朝廷。



司馬穎溜了,然後他居然還想遙控朝政。同為造反功臣的司馬越和司馬顒當然很不滿。

於是,這倆人就一合計,決定打司馬穎。

具體的策略就是司馬越先上,司馬顒隨後帶大軍跟進。

不過司馬越出兵後,司馬顒卻玩花招,沒有跟進。這就導致司馬越孤軍深入,被司馬穎打得大敗虧輸。不僅十萬大軍沒了,就連晉惠帝也被司馬穎搶去。

至於司馬顒,他趁司馬越與司馬穎交戰,狗咬狗的時候,偷偷佔領洛陽。

司馬越眼見老家被端了,後面又有司馬穎的追兵,一著急就徹底沒了底線,命令自己的弟弟司馬騰勾結胡人,引烏丸、羯等胡人入關,對抗司馬穎。

這一舉動,直接導致胡人入關。請神容易送神難,為後來五胡之亂埋下了禍根。



司馬騰引胡人入關後,與司馬穎派來大軍展開混戰。胡人善戰,一戰就把司馬穎的軍隊打的全軍覆沒。

司馬穎被嚇尿了,他一面連夜逃跑,一面派麾下大將劉淵(匈奴人)去匈奴部搬救兵。

在他看來,司馬騰那孫子能裡通賣國,自己當然也可以。

然而,司馬穎看走了眼。劉淵雄才大略,早看穿了司馬氏一族的無能與腐敗。所以他回到匈奴老家後,直接就起兵造反了。

司馬穎左等劉淵不來,想逃跑,又被守株待兔的司馬顒攔住去路。他見無路可逃,便把晉惠帝這個橡皮圖章送給司馬顒。然後他自己逃亡到了范陽王司馬虓處避難。

司馬越見司馬顒搶到了晉惠帝,很不滿。自己在前面拼命,這小子撿便宜。便隔空嘲諷司馬顒無能,只是個縮頭烏龜。司馬顒本想召司馬越進京組建聯合政府的。但聽說司馬越居然敢罵自己,就起兵打他。

當時司馬越有胡人助戰,當然不怵司馬顒。

兩人一通廝殺,最後司馬顒慘敗。不僅丟了洛陽,就連自己的地盤長安也丟了。司馬顒被迫逃亡到了太白山上避難。

打敗司馬顒後,司馬越獨攬朝政。

但是,他這個人的能力不足,在朝中的威望也不太夠。而且最要命的是,當時益州、幷州都被胡人佔領了。北方的冀州和幽州雖然沒有被胡人佔據,可兩地的地方最高長官劉琨、王凌也都是擁兵自重,不遵朝廷指令。

這個時候的西晉,實質已經是一棟搖搖欲墜的破房子了。



為了解決當前的困局,司馬越便派人與司馬穎等人和解,赦免他們。

可是,就是這麼巧。就在這時,收留司馬穎的范陽王司馬虓暴斃而亡,他死後不久,范陽國長史劉輿不知道奉誰的命令,居然直接弄死了司馬穎。至於司馬顒,他雖然接到了司馬越發來的赦免,並且他也出發了。但在路上,他被司馬越弟弟的部將弄死了,全家皆被殺。

至此,八王之亂的主要參與者,死了七個。

司馬越成了獨苗。這個時候,晉惠帝顯然就成了多餘的人。

他在司馬穎、司馬顒死後不久,被人毒殺。

是誰幹的,不知道。但獨攬朝政的司馬越有重大嫌疑。

司馬衷死後,司馬越扶持司馬炎的小兒子司馬熾繼位,是為晉懷帝。

後來大臣們對司馬越獨攬朝政不滿,便紛紛罵他。司馬越大為震怒,便殺了一批人。結果此舉不僅沒能鞏固他的地位,反而大失人心,遭到了朝野內外的一致指責。

為了平息輿論,司馬越只得自請出徵,率軍征討匈奴漢國。想靠驅逐胡人征服人心。

然而,晉軍哪裡是匈奴人的對手。晉軍的精銳早在八王之亂期間就因為內鬥死絕了。所以這一戰,晉軍死傷慘重。司馬越見自己不是匈奴人的對手,急血攻心,暴斃於決戰前夕。而他這一死,十幾萬晉軍瞬間就是群龍無首。匈奴軍隊見機,抓住時機,擺出一個環形陣,將十幾萬晉軍圍在陣中,用弓箭射殺,就像屠畜生一樣。十餘萬士兵,還有王公大臣,全部被殲滅。

隨後,匈奴軍焚燒司馬越的靈柩,將天下大亂之罪歸罪於司馬越,同時,洛陽的晉懷帝也發詔貶司馬越為縣王。至此,八王之亂算是完全終結了。

可是,八王之亂結束,不等於噩耗終結。匈奴人的目標是推翻晉朝統治,入主中原。所以不久後,匈奴大軍開始攻打洛陽。

由於戰亂連連,當時不僅是洛陽,整個北方都是殘破不堪。再加上司馬越出徵,又帶走了晉軍主力。因而此時的洛陽,僅僅只是一座空城而已。

面對匈奴軍的攻打,守軍無力抵抗。不久後,洛陽城破,晉懷帝被俘。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外族俘虜的中原皇帝。

懷帝被俘後,秦王司馬鄴於長安即位,延續國祚,是為晉慜帝。但當時天下大亂,各地的軍閥和藩王都不救援。因此,愍帝司馬鄴在關中堅持了四年後,也被匈奴擊敗,淪為俘虜,而西晉也正式滅亡。

在匈奴兵全力攻打關中期間,琅邪王司馬睿渡過長江,在江南趁機發展勢力。司馬鄴被匈奴軍圍困時,曾一度求助於司馬睿。但司馬睿想自己當皇帝,就故意不救。一直等到司馬鄴被匈奴軍俘虜後,他這才貓哭耗子假慈悲,一面為司馬鄴哭喪,一面在江南士族擁戴下繼晉王位。後來又稱帝。(西晉滅亡至司馬鄴被殺期間,有一年左右空檔期。在這期間,司馬睿只是晉王,沒敢稱帝)


其實,回看高平陵政變至西晉滅亡之間近七十年曆史可以發現。西晉的短命,源於它的得位不正導致的先天不足。

這一先天不足的邏輯在於:司馬氏憑陰謀詭計上位,缺乏拿得出手的實力,也就是能服眾的軍功。注意。這裡所說的服眾,不僅是對外人不能服眾,對家裡人也不能服眾。為了拉攏人心,司馬師、司馬昭不得不大肆封賞,導致士族坐大;司馬炎繼位後,為了遏制士族,同時也為了拉攏同族兄弟,他不得不又大封同姓諸侯王。

一面是大封士族,一面是大封諸侯王,直接導致整個西晉官場從中央到地方,到處充滿分裂基因。大家都有實力,都在等,等待一個出手機會。等到司馬炎去世,司馬衷不能服眾。天下大亂,註定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因此,別看西晉是一個統一王朝。可其實這個所謂的大一統王朝從開國開始,就看不出任何新生王朝的朝氣。它和曹魏,更像是一體。曹魏處於王朝前段。負責恢復社會生產秩序的部分,由弱轉強。而西晉處於王朝的後段,負責政治內鬥,由強轉衰的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