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冇片,但有私家小書單

慚愧的是,最近半年我看書很少,可能是近幾年來最少的。


即使是在家隔離的漫長時間,我也是更多用來補老電影,閱讀的心情很少。

但與此同時,買書的頻率倒是一點沒降低。眼看書架已經放不下了,所以,這幾年有了一個習慣,喜歡把我看過的喜歡的書,送給我親密的朋友。


老友相見,贈舊書一冊,我的快樂甚至比對方還多。


所以,今天,這個“讀書日”的熱度,還是要蹭的。


書讀的雖然閒散,但要的是那份跟看電影不一樣的心境。


布魯克林的荒唐事

作者:保羅·奧斯特


今日冇片,但有私家小書單


這是我最近半年多最喜歡的一本書,也是最愉快的一次閱讀體驗。


很適合選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帶一杯咖啡坐在公園的長椅上閱讀完。


因為這本書實在是太好讀了。


作者奧斯特我形容就是毛姆+村上春樹的融合體,既有毛姆極具聰慧的尖酸刻薄,也有村上對生活細節細膩獨到的觀察。


但其風格和前兩位不同的是,他的字間有一種獨到的輕鬆感,這種輕鬆感不是高高在上的遺世獨立,而是深度參與生活之後,產生了一種發自內心的豁達,這豁達本身讓人感動。


這豁達也不純粹等同於樂觀,至少在這本書裡,主人公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我在尋找一個清靜的地方去死,有人建議布魯克林。”


主角是一個退休的保險員老頭,他患了絕症,因為脾氣怪異,妻子離開了他,女兒也跟他很疏遠。


他並沒有為此感到灰暗,而且安心地選擇了布魯克林度過自己最後的時光,並且打算寫本書,紀錄下這輩子遇到的各種荒唐人荒唐事,他為這本書取名為《人類愚行大全》。


《布魯克林荒唐事》不是一部強劇情的類型小說,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樂趣,不是跟著作者去推進主人公的人生故事,而是聽他漫不經心地絮叨,講各種突如其來的分支故事。至於主線故事,就是他在這個小鎮上,通過電話修復著跟女兒的關係,有一搭沒一塔地勾引著酒吧的已婚女服務生,以及陪著自己的侄子一起暗戀街角某個“完美的年輕媽媽”。


整本書就像一部散漫的電影,很多描述頗具電影感,畢竟奧斯特也是拿過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的人。


“不要氣餒。多多保重自己……到公園去騎車。夢見我完美的金身玉體。服你的維他命。一天喝八杯水。給大都會棒球隊捧場。多看電影。工作不要太賣力。跟我一起去巴黎旅行…… 每頓飯後都要刷牙。過馬路不要闖紅燈。保護小人物。也維護你自己。記住你有多美。記住我多愛你。每天喝一杯加冰的蘇格蘭威士忌。要深呼吸。始終睜開你的眼睛。躲開油膩食品。心安理得地睡安穩覺。記住我多愛你。”


接下來我準備讀奧斯特另一本著名的《幻影書》,微信讀書上就有,有人一起嗎?


無光之海

作者:白石一文


今日冇片,但有私家小書單


最近因為“小黃片”《火口的兩人》,讓原著作者白石一文再次火了一把。


但其實,他一直是我很喜歡的日本作家,他的《你是我的命運》和《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沒錯,就是五月天的那首歌名,阿信拿來用的)我都很喜歡。


我喜歡白石一文,是感覺他書裡很多人物的人生定位跟我很合拍,他書中人的痛苦,往往來自於世俗生活而又剛好越過世俗生活。他總能把這種痛苦描述的特別到位,沒有村上那麼精緻,也不會伊坂幸太郎那麼詼諧自嘲。


而這本《無光之海》是白石一文相對不那麼出名的一本小說,但依舊非常白石一文。


這是一本關於疲憊的書,男主角是一名功成名就的建築公司高管,曾經是窮小子的他,因為攀上了富貴人家,而進入大企業,最終成為高管,實現財富自由。故事裡,他跟結髮妻子離婚多年,妹妹的離奇死亡讓他痛苦不已,他身心疲憊,可又無法任性地扔下公司不管。


然後,他遇到了一個貧窮但開朗的年輕女人,比他年輕很多,他忍不住想親近這個女人——需要特別說明的,他沒有愛上她,也沒有想跟她發生關係。就只是一種奇怪的非性的吸引。


好像描述類似的感情,總是日本小說最擅長的事情。這種極小概率發生但其實真實存在的另類情感,一旦被準確地描述出來,我就覺得,啊,文學真是太偉大了。


這真是一本孤獨的書啊,不過,好在雖然一直孤獨,但結尾總不算壞。


就像孤獨本身也不全然是壞事一樣吧。


一個人在陌生的公園,看金色的夕陽灑在湖面上,然後慢慢看著湖水被黑暗吞噬。就是我看完這本書的感受。


也希望《火口的兩人》早點出中文版,我要買一本收著。


生吞

作者:鄭執


今日冇片,但有私家小書單


去年看完《十九年謀殺小序》之後,被人瘋狂安利的國產懸疑類型小說。


讓我意外的是,雖然這是一部強敘事高懸疑的類型小說,但作者鄭執的文筆很好,在這個波折的故事之外,有非常漂亮的人物描述和心理刻畫,我甚至認為,這是一部文學性強於故事的小說。


而故事背後那個東北衰落的時代背景,也隱隱若顯,恰到好處。


我還沒看過鄭執其他的書,但至少從這本來說,不輸給最近幾年風頭正盛的雙雪濤,雖然都是東北作家,且故事深處都有破敗東北的哀鳴,但哀鳴的方式還是有些不一樣的。


《生吞》的故事圍繞著一個13歲的”不檢點少女“黃姝的死亡事件展開。多時間線敘事,多人物視角,暗戀黃姝的懦弱男同學,黃姝最好的閨蜜,還有班級裡一個性格缺陷的數學天才,以及一位苦苦追案的警察,同時也是黃姝閨蜜的父親。


案件本身慘烈又哀傷,尤其是最後設的那個局可謂精妙。但我還是更被故事裡的人物打動,各有各的苦,各有各的哀,各有各的困。


對那幾位少年之間既簡單又紛繁複雜的友誼描寫,最是動人,這些情節如果拍出電影,那多少顯得有些濫俗,但通過精妙的文字展現,就有了不一樣的迷人味道。


讀到最後,我對案件的進展以及兇手到底是誰幾無關心,但我被這個灰暗故事裡所有人的痛苦掙扎而打動,那些痛苦被他們一起使勁使勁地抹去,最終抹出了一地悲涼的血來。


天生變態狂

作者:詹姆斯·法隆


今日冇片,但有私家小書單


在微博上無意間看到的一本書,作者詹姆斯·法隆是美國最頂級的神經科學家,他幾乎可以說是這個地球上最懂人類大腦的科學家了。


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開始進行心理變態者的腦部結構研究,因為這個話題的天然傳播性,他在學術圈外獲得了很大的知名度,還經常被邀請發表一些關於心理變態的演講。


他還和著名恐怖片《人皮客棧》系列的導演伊萊·羅斯成為了好友,後者邀請他成為很多變態題材恐怖片的幕後顧問。


他通過對成千上萬個心理變態者——其中不乏大量變態殺人狂的腦補CT掃描發現,這些變態者的大腦邊緣皮質都存在相同的變異,當然這種變異很細微,只有最頂級的腦神經科學家才能發現。


然後,上帝對他開了個玩笑。


某一天,助理把最新掃描的幾十份“變態者”的腦部CT放在他辦公桌上,為了便於他更加客觀的研究,這些CT的名字都被打了碼。


法隆很快就發現了其中一張CT有明顯的“變態”特徵,可當他撕開姓名貼之後,他驚呆了。


這張CT居然是他自己的,是助理把他們混到了一起。


也就是說,他多年總結出來的所有心理變態者都擁有的腦部特徵,他自己都有。


請注意,這不是小說哦,這是作者詹姆斯·法隆身上真實發生的事情。


於是,他開始自省自查,自己真的是心理變態嗎?


自己會不會哪一天突然成為變態殺人狂?


會不會哪天早上醒來就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和院子裡的狗全部殺掉?


在這本書裡,他首先開始回顧自己的人生。


毫不謙虛的說,他是個人生贏家。從小性格溫和但又不懦弱,學習好,還非常擅長運動,橄欖球打的很棒。


和妻子是青梅竹馬,兩人高中相戀大學結婚,育有三個孩子。


沒有出軌,沒有家庭暴力。


事業上也是如此,教授頭銜,還有好幾家生物公司。同事和學生都誇他好,沒有出現過任何醜聞。


他無論怎麼審問自己,都得不出自己有一絲“心理變態”的可能。


“天地良心,我真的沒有對任何一個人,產生過惡意啊!”


可他的另一重身份是一名科學家,所以,在他自省自查自己人生的同時,又在用大量的醫學術語和理論去證明:


我的理論是有醫學根據的,沒問題的。


於是,悖論出現了,如果他不是一個變態,那他就親手推翻自己十幾年的研究成果。


如果他是一個變態,那他什麼時候會爆發呢?


在更加嚴苛的自我審查中,他還是“強行”嗅到了一點點自己身上跟“變態”有關的東西,比如某種程度的“缺乏共情”——很多時候對外界表達出來的同情或熱愛,只是教育告訴他應該這麼做,並不是發自內心的。


還有對妻子的愛,他在頗具勇氣的自剖中承認,他很愛他的妻子,並且非常尊重她,覺得她是很棒的妻子和母親,可似乎,他又懷疑這種感情跟真正的愛情不太一樣——沒有那種激烈的盪漾感。當然,他也從未對其他女人產生過這種感情。


他是不是根本就沒有那種發自內心的愛別人的能力?甚至包括對自己的孩子——儘管看上去,他跟孩子的感情很好。


他通過深挖自己的族譜還發現,他的血脈裡,出過不少變態殺人狂,很多都是弒親——把自己家人給殺了。


所以,他到底是不是一個心理變態?


這本書看完之後,我都想給自己做一個類似的腦部CT了,不過作者說了,這種CT一般醫療機構做不了,做了也沒人看得了。


也就是說,我很難知道自己是不是心理變態了。


另外,疫情期間跟很多人一樣,我看了加繆的

《鼠疫》,這本太出名,不再贅述。看的感覺就是,把時間地點遮住,簡直就是在描述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這場疫情。正如那句話所說,人類從歷史上汲取的唯一教訓,就是不會從歷史上汲取任何教訓。


此外,過年期間我還重讀了餘華的《活著》,相比張藝謀給予電影裡的那一絲暖意,我更被電影裡那從頭至尾的苦難打動。


以上。


希望下半年再推書單的話,能有更多的陳列。


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