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性別歧視,美國女權運動為贏得自由的同時為何留下“遺憾”?

上世紀60至70年代,美國受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同時興起了女權運動,

這場運動波及了美國所有的家庭與工作場所,是當時美國社會運動之一。

打破性別歧視,美國女權運動為贏得自由的同時為何留下“遺憾”?

這次女權運動是為了解放女性思想,幫助她們獲得自由並取得與男性同等的社會權利。二戰前後時期,婦女在就業地位有一定變化,而貝蒂弗裡丹出版《女性的奧秘》促進了婦女思想的覺醒。

一、女權主義與民權運動結合提升覺悟,貝蒂·弗裡丹發表《女性的奧秘》點燃第二次美國女權運動

從1920年婦女獲得選舉權和國會提出《平等權利修正案 》後,美國女權運動始終陷入沉默。獲得選舉權的女性並沒有獲得與男性同樣的社會地位,尤其是在政治領域,女性仍然受到傳統道德觀念的制約,直到60年代才發出聲音。

260年代美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民權運動,在這場運動的帶動下,具有女權主義思想的女大學生也行動了起來。她們在和男同學進行黑人民權的爭取過程中感受到了性別歧視,她們此時尚未擺脫女性只是男性從屬品的傳統觀。

打破性別歧視,美國女權運動為贏得自由的同時為何留下“遺憾”?

當時如果白人學生拒絕了黑人學生的不合理要求都被視為"種族歧視",女性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年輕的女權主義者感受到了女性廢奴主義先輩經歷的性別不平等,性別覺悟上逐漸提高,脫離男性主導的運動,為婦女解放發起戰鬥。

隨著這種思想不斷的推廣,更多女性意識到她們的性別給他們帶來的種種壓迫和不平等待遇。種族平等不代表性別平等,

"受壓迫的男性仍然可以壓迫女性,婦女的權力只能有婦女自己爭取。"

第二次女權運動比第一次有更為堅實的思想基礎,美國婦女從馬克思主義中認識到男女之間的經濟不公正,沒有公正的經濟就更不會有平等的政治。這一次運動就深入到了社會生產關係中。

婦女參加社會生產後與家務、照顧孩子的社會化問題引起婦女的反抗。

提出"個體是政治""姐妹情誼就是力量"的口號,她們高舉個體政治大旗,鼓勵婦女提出生活問題,並依照自己的觀點解決,使婦女在思想行動上獲得最根本的自由。

打破性別歧視,美國女權運動為贏得自由的同時為何留下“遺憾”?

同時"姐妹情誼就是力量"這一口號表現了婦女們無視階級、種族和宗教的差異,共同聯合起來形成權力集團推翻男性統治

時任總統肯尼迪的當選與獲得女性選民的支持有關,他對於實現婦女基本權利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婦女就業和待遇的平等、政治權利成為了社會話題,這時候由政府建立起了

婦女地位委員會

這個組織積極的調動了婦女與女權主義的積極性與聯動性,擴大了女權運動的影響,最後通過了平等工資法,推動了女權運動。

貝蒂·弗裡丹從新聞業工作退出後,調查學生的生活情況。經調查發現她們所受的高等教育並沒有為她們提供用處,貝蒂將調查結果整理成文準備發表,但由於傳統偏見被拒絕發表。

貝蒂只得將調查結果編撰成書出版,這就是《女性的奧秘》。她把家庭比作婦女的"集中營",呼籲婦女走出家庭投入社會,反對對女性的性別歧視。

書籍一出版就受到社會女性的注意,她們瞭解了自己痛苦的根源,找到了理想的方向,要實現人生價值。

打破性別歧視,美國女權運動為贏得自由的同時為何留下“遺憾”?

自由平等是美國社會的理想,通過這本書提高了女性的獨立意識,使國會立法"禁止性別種族不平等",造成了一定的社會輿論影響。

二、女權運動組織變得更為集中有序,全國性的嚴密組織具有更高更大的鬥爭目標

以往的女權運動無組織性,分散且沒有秩序,但美國第二次女權運動展現出不同的樣貌。

1966年,全國分散的婦女組織建立起了統一的全國婦女組織,並由貝蒂·弗裡丹當選成為第一任主席。1967年通過《人權法案》要求國會執行廢除就業方面性別歧視的法律。

"這極大地調動了婦女積極性,組織規模迅速擴大,僅幾年時間成員達到25萬人。"

其中有部分比原本的組織更具有激進的思想,另立組織為"全國婦女解放運動",她們強調人人平等,推翻男性統治地位,併發布《紐約婦女激進派宣言》。

打破性別歧視,美國女權運動為贏得自由的同時為何留下“遺憾”?

隨著鬥爭持續發展,組織分歧縮小,觀點也重歸一致,增強了女權運動組織的力量。

女權運動在組織上的不斷擴大與鬥爭目標息息相關。1967年婦女組織召開會議:

"爭取通過平等權利修正案,消除就業性別歧視,妥善解決婦女離婚問題,提供職業訓練的的平等機會,對貧困婦女進行補助。"

這時期女權運動添加了新的鬥爭目標,包括經濟與社會生活各方面,這些目標調動了婦女積極性,在已有的基礎上發展人權。

目標的擴展讓女權運動在策略上有了改變。她們爭取到用法律保障已得到的權益,迫使政府通過有利婦女的法案進行鬥爭。通過法律形式將權益固定,為後世鞏固為永久性權益。

她們關心婦女真正融入主流社會,取得與男性同等地位,所以在爭取目標是會使用罷工罷課、遊行、新聞等手段進行活動。她們融入主流社會的做法和分享男性權利的想法得到廣大婦女群眾的支持。

這次女權運動鬥爭策略最明顯的就是從前以群眾為主改為以院外活動為主,並把兩者結合。院外活動主要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一級,通過法律保護權益;群眾工作就是宣傳組織鬥爭目標,擴大組織規模和影響。

打破性別歧視,美國女權運動為贏得自由的同時為何留下“遺憾”?

可以看出這次運動是一個特殊時代的特殊使命。從思想基礎、組織規模和鬥爭目標都有了實質性地發展,對女性意識覺醒產生重大影響。

三、政治色彩濃厚和行為過於激進導致結果差強人意,組織內無法超越的差異導致運動出現遺憾

這次運動猛烈衝擊歧視婦女的古板觀念,改變了婦女的社會地位,動搖了男人為中心的社會結構。但這些運動並沒有徹底解放婦女。

運動以白人女性為主導,雖然組織為她們提供了團結的機會,但始終無法解決種族差異帶來的群體之間的隔閡,成為運動發展的阻力。

改組分化的問題也導致了組織政治色彩過於濃厚,在組織內部也產生了分歧,激進主義的出現

婦女運動奮鬥得來的平等權利修正案在1982年被國會否決掉,這種性別歧視以工資為基礎。絕大部分婦女組織只對生育決定權等問題進行鬥爭,爭取政治經濟解放的鬥爭內容和形式過於繁瑣。

打破性別歧視,美國女權運動為贏得自由的同時為何留下“遺憾”?

女性在最高上層社會機構的領導人中比例仍然很低,1980年,7000多上層職位中,女性只佔4%,在政治地位道路上寸步難行。

經濟上越來越多的女性投身工作,但女性的崗位有限,她們從事文書和服務業,只有少數進入製造業和交通運輸。女性貧困,墮胎低齡化,就業性別歧視和家庭暴力問題仍然籠罩著美國。

婦女爭取個性自由導致單親家庭迅速增長,離婚率提高,同時單親家庭經濟拮据,女性普遍貧困。

1977年之後,美國女權運動浪潮逐漸平緩, 女權主義繼續鼓舞新一代女權主義為女性獲得平等權利進行鬥爭。女性競選公職人數逐漸增多,成為政壇不可忽視的力量;出於通過經濟獨立實現女性獨立,職業女性也逐漸增多。

這次運動涉及到美國社會各個領域,為更加獨立自信的新一代女性的誕生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六十年代與現代美國的終結》

《女性主義理論,從邊緣到中心》

《現代美國婦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