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六上泰山為何不封禪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年號乾隆。25歲登基,在位60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乾隆皇帝文治武攻,平定叛亂,實現民族統一。發展農業生產,激活手工業經濟,促使文化繁榮,與康熙皇帝並列為

康乾盛世。

乾隆皇帝六上泰山為何不封禪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故事世人皆知,而他六上泰山知道的人並不多。尤其是乾隆皇帝上泰山只是祭祀而不封禪,讓人迷霧重重。乾隆皇帝先後11次來到泰安,6次登上泰山頂峰,留下讚頌泰山的詩篇170首,御筆碑碣130多塊,抒發了一代帝王對泰山的崇拜之情。

乾隆十三年2月(1748),乾隆奉皇太后首次登上泰山,沿途中向各廟宇、亭、行宮,遍題匾額。此後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等,南巡迴鑾過泰山謁岱廟,登玉符山。三十六年,為恭賀皇太后八十大壽,奉太后東巡碣岱廟,在岱麓白鶴泉按古明堂遺制,初建行宮。五十五年(1790),乾隆八十大壽,陽春三月,特東巡碣岱廟,登岱祀之君。禮畢後,大宴群臣,犒勞三軍。迴鑾所經沿途減免租稅,賜銀父老數以萬計,這是乾隆最後一次登泰山。

乾隆皇帝六上泰山為何不封禪

乾隆登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最為著名的是朝陽洞萬丈碑。高山峻崖,摩刻宏偉,每個字長一米,在山下清晰可見。在所有來泰山的帝王當中,乾隆創禮祭之最。朝庭共御賜岱廟祭品達300餘件,這些祭器珍貴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乾隆對泰山有著深厚的情感和興趣,站在萬山之巔,一種君臨天下的天子獨尊,不可一勢。面對天下蒼生百姓,面對萬里江山,乾隆豪情萬丈,詩興大發。雖說作品談不上傳世佳作,但仍然值得我們的欣賞和拜讀。現在選取其中的一首《桃花峪》以饗網友:

春到桃花無處無,

峪名蓋學武陵呼?

五株不見蒼松老,

半點何曾受汙塗。

乾隆皇帝六上泰山為何不封禪

自從秦始皇第一次封禪泰山以來,歷代帝王都將泰山封禪作為追求的目標,向上天顯示自己的功績。不知為何原因,明朝皇帝不再封禪泰山,而是派官員前往泰山舉行祭祀儀式。清朝借鑑和吸收明朝的禮制,也沒有皇帝在泰山封頂。

順治皇帝多次派官員前去祭祀,康熙曾7次派遣官員到泰山朝拜。1648年,康熙第一次親臨泰山,並題字寫詩,到頂峰看日出,體驗一攬眾山小的境意。之後又有一次登山,並將經歷寫進《南巡筆記》。雍正為泰山辦了兩件善事,先是從國庫撥款,對泰山道路與廟宇進行大規模修復,後是免除老百姓進山所需繳納的香稅銀兩。

乾隆皇帝六上泰山為何不封禪

乾隆好大喜功,總是將自己與秦皇漢武相提並論。他也曾多次提及封禪之事,但是明清所立下的規主也難以改變。乾隆也覺得封禪雖然自古有之,但難免存在浮誇和虛偽。一個帝王的名垂青史,靠的是功德圓滿,佈施天下。浩大的典禮只是一種儀式,重在一個帝王對蒼天百姓的敬畏之心。一代帝王站在泰山之巔,禮敬上天,感恩大地,讓蒼天賜福於天下百姓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才是真正的泰山封禪。


乾隆皇帝六上泰山為何不封禪

世人都問乾隆皇帝六上泰山為何不封禪,其實乾隆皇帝每一次登臨泰山,才是最好的封禪。他為大清王朝開創出輝煌盛世,也有資格也應該有一場規模宏大的泰山封禪,一展他的天子之威和豐功偉績,一展大清王朝的民富國強。乾隆從多方面考慮,取消曠世盛典,減化繁鎖的禮儀程序,帶著隨行的大臣登上泰山,以一種敬畏和深厚的情感,祭祀天地,禮拜神靈,感恩蒼天為萬民的賜福,這是一種另類的泰山封禪,同樣有著重大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