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以前的匈奴人是現在的什麼人嗎?有何依據?

用戶166364617


這個說起來可就複雜了。

東漢永元元年(89年)大將竇憲發北軍五校,緣邊十二郡騎士,並南匈奴及羌胡義從四萬餘騎,遠征北匈奴。

遠征軍與北匈奴戰於稽落山,大破之,斬首三萬餘人,降二十餘萬眾,獲牛羊百萬餘頭。

戰後,竇憲於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刻石勒功。此石碑不久前由中蒙聯合考古隊伍發現。

這是漢匈戰爭的最後一戰。此戰後實力大損的北匈奴人面臨鮮卑人的步步緊逼,終於放棄故土,開始前途未知的遠徙。漢文史書上對北匈奴最後的記載,是他們在中亞攻滅了一個叫阿蘭聊的國家。公元四世紀出現在歐洲的匈人(huns)跟北匈奴沒什麼直接關係。

北匈奴的血脈最終應該是融入了中亞各個民族裡。

有一部分留在故地的北匈奴人加入了鮮卑,和其他鮮卑人一起在五胡亂華後融入漢族。

內附漢朝的南匈奴人在五胡亂華後融入漢族。

還有一些零星的匈奴部落融入其他草原部落。

有匈奴別部之稱的突厥人據考證與匈奴操同一語系,應該也存在一定血脈上的聯繫。畢竟草原各部落之間通婚聯姻搶婚屢見不鮮。

在公元6世紀以後亞洲大陸上掀起的突厥浪潮,導致很多民族突厥化。包括後來蒙古黃金家族身上也有突厥血統。

因此可以這麼說,雖然匈奴作為一個民族整體而言已經消失了,但他的血脈如今廣泛分佈在漢族,蒙古族以及哈薩克,土庫曼等突厥系民族身上。


莫名其妙XP


首先匈奴是古代蒙古高原遊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他們披髮左衽。

匈奴影響了當時的中國的歷史進程,《史記》《漢書》均有記載。近代西方歷史學家一般認為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歡以馬征戰與結盟的混合遊牧民族,但只是民族集團而非同種族群。

之後楊堅篡奪北周政權,建立隋朝,並統一中原。匈奴也在這期間融入各民族之中。五胡亂華及南北朝時代成為匈奴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最後一場演出。

南匈奴基本處於古華北人種和古北亞人種的過渡區間內,北匈奴則包括歐亞混血的南西伯利亞類型以及少量高加索人種的塞種遺存。

蒙古人民共和國的額金河匈奴時期墓葬遺址的基因分析推測,匈奴人群父系成分有C3*、N1、R1a、03、R1b、02*、Q1,相當多元的群體。

所以匈奴的後裔分佈還是蠻廣的。

望採納~


愛歷史的孔漢臣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蒙恬大軍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卻匈奴七百餘里”,使之“不敢南下而牧馬”。

到了西漢時期,經過十幾年休養生息,匈奴已經發展的十分強大,他們屢次進犯邊境,對西漢造成威脅。至漢武帝時期,因不甘心一邊被勒索一邊被騷擾,漢武帝興兵主動出擊,跟匈奴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對決戰。

“飛將軍李廣”“衛青,霍去病”都是當時抗擊匈奴著名的將領。經過數百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匈奴終於被瓦解,再也無力挑起與中原的大規模戰爭。

公元前5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三次率眾降漢,主動與漢朝和親。漢元帝將王昭君嫁於呼韓邪單于,此後60年,邊塞相安無事。

公元48年,南匈奴醢落屍逐單于率眾投降光武帝劉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他們和漢人,鮮卑,契丹等民族通婚,並逐漸融合。

公元89年,漢和帝劉肇派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班固在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南麓勒石記功。後來這一部分匈奴人因在蒙古高原無法立足而西遷。

公元406年,在歐洲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據說就是西遷的北匈奴人後裔。

由此我們可以大致可以推斷出,西漢初年,匈奴作為一個完整的民族,是他的鼎盛時期。

經過漢武帝時期的主動出擊,匈奴逐漸瓦解。

瓦解後的匈奴基本分為三部分:

1.南匈奴進入山西河北一帶,歸附並慢慢融入了漢族。

2.留居在蒙古草原的匈奴人被鮮卑族兼併,匈奴古國被鮮卑族政權取代,曾有觀點認為,匈奴是現在蒙古族的直接祖先。

3.北匈奴人另一支西遷到歐洲。西羅馬帝國的匈人即是他們的後裔。因阿提拉的出現,他們創造了短暫的榮耀,公元453年,隨著阿提拉之死,匈奴作為一個民族再次消失。

這個神秘的草原部落,他們曾經雄踞一方,而如今散落世界各地,已經不是一個完整的民族。但是,因為他們的強大,世界上有了萬里長城;也因為他們的強大,成就了秦漢時期眾多名將的豐功偉績。

歷史總是無情,昔日備受侵略的民族至今仍然繁榮昌盛,而彪悍馳騁的匈奴卻早已難覓蹤影。可見,靠武力和劫掠獲得的強大,永遠不可能是長久和可持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