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中國書畫郵 今天‖

臺北故宮的202展廳

(長期陳列巨幅書畫的專用展廳)

又換了一批巨幅書畫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臺北故宮的書畫收藏

幾乎囊括了唐五代北宋的傳世名作

據臺北故宮官網信息

自202陳列室開放以來

幾乎每隔三月

這裡就會更換一批展品

時至今日

202陳列室已展示過的

巨幅書畫已逾百幅



一起來看看此次

換展的部分藏品

下面我們從剛換的這批作品說起


碑拓:《好太王碑》

與《 石臺孝經》


此次對外展出的作品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幾件碑拓


高句麗《好太王碑》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高句麗《好太王碑》碑拓 高6.39米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好太王碑》是東晉時期高句麗第19代王談德(374—413)的記功碑。碑體呈方柱型,高6.39米,底寬在1.34—1.97米之間。《好太王碑》是現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麗考古史料。書體似隸似楷,筆法相當簡樸,極具古拙、虔敬的氣息。自清末此碑被發現以來,百多年來,人們捶拓、考釋、研究,好太王碑在國際上已成為一種專門學科。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民國 莊嚴 《臨好太王碑》

莊嚴(1899—1980),藝術史家、書法家,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此冊為莊嚴於1976年臨寫的。


唐玄宗《 石臺孝經》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石臺孝經》刻於唐玄宗天寶四年(745年),高620釐米,共4面,每面寬120釐米,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碑文《孝經》為文帝孔子所撰,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作序、註解和書寫,唐肅宗李亨題寫碑額,集“三帝”人文於一身,被譽為“西安碑林第一碑”。《石臺孝經》得漢隸之精髓,堪稱歷代帝王最美隸書。


繪畫傳統“巨碑式山水”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五代後梁 荊浩《匡廬圖》 絹本水墨

縱185.8釐米,橫106.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

拋卻目前在展的碑拓作品,在此之前,202陳列室的展品幾乎都是書畫。其中山水畫尤多,如馬遠《畫雪景》、吳鎮《秋江漁隱》、戴進《春酣圖》、髠殘《山高水長》等,幾乎囊括了千年中國繪畫史。

提起臺北故宮的巨幅山水畫,這要從荊浩的《匡廬圖》說起,這是一幅尺寸頗大的立軸,可以稱得上是一件屏風式的“大中堂”,亦是中國美術史上標準的巨碑式山水。

作為開創北方山水畫派的代表人物,荊浩擅畫巨碑式山水畫。在他之後,關仝、李成、范寬,以及南宋的馬遠、夏珪等藝術家,繼承荊浩畫風多表現大自然的雄偉氣勢,從而形成學界的一大繪畫傳統“巨碑式山水”。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宋代 馬遠《畫雪景》256.3×101.7釐米

臺北故宮202室展出的巨幅書畫,北方山水畫派的的作品必不可少。傳為宋代馬遠的《畫雪景》,白雪皚皚的雪景中,一訪客騎著馬過橋而來,雖然下方有“馬遠”簽名,但是從繪畫筆法判斷,應該是明代畫家所作,但樹枝的畫法和山石的斧劈皴,仍保有馬遠餘韻。

作為一位皇家畫家,馬遠多通過百姓的歡歌跳舞表現社會的安定和諧、國泰民安。此外,《畫雪景》中的宮殿尊貴典雅,而這類對政府歌功頌德的作品,尺寸往往更大。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明 戴進 《春酣圖》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明 謝時臣《仿李成寒林平野文徵明

題長歌合卷》(局部)



旅遊導覽手冊“臥遊圖”


古代由於交通的原因

很多人一生都沒有旅遊的機會

畫家們用筆墨記錄下的旅途所見

從某種意義上說

也相當於一種旅遊導覽手冊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元代,吳鎮《秋江漁隱》189.1×88.5釐米


這件作品描繪了山崖、飛瀑、林木、雙松、樓閣、屋舍等景物,並通過漁夫逍遙的形象寄託元代文士的情感。

古代由於交通的原因很多人一生都沒有旅遊的機會,所以無論畫院畫家或是人文畫家,但凡有旅遊的機會,就希望把自己的旅途所見表現在畫面上,讓人們在畫面中可觀、可玩、可居、可遊。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作品也相當於一種旅遊導覽手冊,讓士大夫在旅遊時注意某些景觀。所以如果畫家的行程夠長,並以長卷的形式呈現,那麼一卷下來可能會有七八個,甚至十幾個景點,當人們看完長卷,也就相當於做了一次很過癮的藝術風景旅遊。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清代,姚文瀚、袁瑛《合筆盤山圖》440×315釐米

盤山位於天津薊縣境內,以林泉、古松、怪石著稱。這件作品是乾隆四十四年,宮廷畫家姚文瀚、袁瑛的合力之作,描繪了盤山的景色。圖中,畫家用界畫的形式描繪了峰巒之間的屋宇、亭臺、寺廟,並把這些景點名稱均以楷書標註在相應位置。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清代,髠殘《山高水長》332.1×127.8釐米

此軸描繪了黃山天都峰雲海、奇松,朝夕晴雨的變化,其用筆皴擦渲染,頗得王蒙意境。本幅為張群先生捐贈。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近代,張大千《華嶽高秋》 尺寸361×133.6釐米

陝西華山被譽為“奇險天下第一山”,這件作品是張大千於1960年,憶寫故國山川、舊遊懷鄉的作品。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名賢雅集》(局部)沈周,明代252.9cmx44.5cm

除了對景點的描繪外,也有記錄與友人共同出遊場景。沈周《名賢雅集》描繪的是弘治己酉年,也就是1489年的三月十七日,當時吳愈要調守敘州,就邀請了十三個文人朋友前來,為他餞行賦詩,並由沈周作畫記錄。他並沒有選擇長卷的形式,而是選擇狹長立軸的形式佈局畫面,畫中山是“之”字形走向,十多位友人三到四人為一組,上下錯落有致地被安排在畫面中,形成一張特別的古代“大合照”。

同此同時,沈周的臥遊圖冊亦不再侷限於山水,而是廣泛涉及到了花果、禽、畜、蟲等多種題材,擴大了“臥遊”所表達的範圍。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明 陳洪綬 《著色桃花》 冊頁

紙本設色18×53.7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著色桃花》冊頁選自《明人畫扇集冊》,作於崇禎五年(1622),為陳洪綬早年的酬贈之作。陳洪綬在好友沈相如即將出守武陵前夕,借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畫桃花扇相贈。畫中描繪了隱藏於雲霧之中的老樹和一枝繫著綵帶的桃花。


藝術家最具雄心和創作熱情的成果

縱觀藝術家的一生,他們什麼時候的作品尺幅最為巨大?一般都是在其最具雄心和創作熱情的時間段。

臺北故宮2017年10月份的“名山大川——巨幅名畫展”,僅展出兩件作品,一件是張大千的《廬山圖》,一件是呂佛庭的《黃河萬里圖》。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展覽現場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張大千,《廬山圖》(局部)1980-1981年

張大千《廬山圖》是他畢生尺幅最大的作品,也是晚年最精彩的力作。1979年,已經80歲高齡的張大千接受了好友黃天才的請求,作一幅長10.8米,寬1.8米的巨幅山水畫。其實當時的他右眼視力已嚴重下降,不易再提筆作畫,可張大千偏不聽。他說:“畫家不畫畫,和死了有什麼區別?”就這樣,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蒐集資料,作腹稿預備處理,直至1981年7月才正式動筆。

作畫期間,張大千多次心臟病發作被送往醫院搶救,稍微恢復便又重新被抬上畫案,醫生、家人,都勸不住。就這樣,經過二年多的努力,直至他生命的最後一刻,才最終完成了這幅鉅作,堪稱張大千畫藝上的巔峰。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民國,呂佛庭,《黃河萬里圖》

66.7×5106.7釐米,為呂佛庭遺贈

臺灣國畫家呂佛庭的《黃河萬里圖》,全長逾51米,詳細描繪了黃河綿延四千六百餘公里的壯闊景緻,前後共費時兩年四個月,時年藝術家已七十五歲。

呂佛庭的繪畫講究師法自然,他早年廣遊祖國名山大川,1983年5月,他開始製作《黃河萬里圖》,至1985年9月完成。此幅長卷,是用絹料畫成,闊二尺五寸,長二百一十尺,是一幅不朽的鉅作。

與中國傳統民居相結合

前文已提及,臺北故宮“石渠”書畫大軸中堂特多,中堂畫是指掛在中國傳統民居廳堂正中的畫,豎軸裝裱。除了山水畫題材外,人物、花鳥等也非常受歡迎。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明,佚名繪,《明太祖坐像軸》

絹本設色,縱291.4cm,橫162.8cm

這是明太祖的官方畫像之一。眾所周知,朱元璋的長相一直頗受大家爭議,但這件作品中,朱元璋卻容貌豐偉,氣派堂皇。這恰是官方版本帝王相的基本標準。

在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中,凡是統一或促成了統一的帝王,都被他描繪得形象高大;而亡國之君則多有猥瑣萎靡之態。此外,為了將帝王與周邊侍者區分,帝王的身材通常都比較偉岸、高大,這體現出當時的人物畫以尺寸大小來象徵人物尊卑的特點。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清代,陳兆鳳,《博古花草》,

該幅231.7x117.7cm;全幅141cm

清代晚期宮廷畫家陳兆鳳的《博古花草》,描繪的是一件清廷皇宮擺設,他用寫生的手法描繪了內插紫藤、桃花等花卉的琺瑯彩花尊,器物旁邊是一個透明的玻璃魚缸,裡面成雙成對的金魚正悠遊於荇藻間,象徵著盛世清平、富貴平安、和諧美滿的景象。

此圖以花卉、魚草組合,並置於尊盆器物中,應為案頭清供之物,為居室廳堂增添新的生活情趣。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畫白鷹》,清代,楊大章

楊大章,乾隆時供奉內廷。本幅設色畫綏遠城將軍興肇所進白鷹,全作色彩鮮豔,明麗工整。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瑤圃採芝圖》,清代,金廷標 立軸,紙本設色

金廷標,乾隆內廷畫家。本作描繪了雪中採芝的情景,人物臉部、衣紋凹凸分明,或略受西洋光影法影響。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瑤仙獻瑞》,錢慧安,清代 244.2cm x 121.2cm



錢慧安是海派人物畫家,畫風受民間年畫,以及陳洪綬、黃慎、費丹旭等畫家影響,又融合西洋畫技法。瑤池仙人蟠桃獻壽,寓意喜慶吉祥,是民間典型的祝壽裝飾題材。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疫情猖獗,祝您健康!!!

文章均源自作者原創稿件及互聯網篩選,精編整理公益分享。我們敬重原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註明來源。若因客觀條件所限未知原始出處或作者的請原創人與我們編輯聯繫及時標註或刪除。

中國書畫郵 2020.4.30

臺北故宮又換了一批書畫鉅作,來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