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16歲拿下跳水金牌,因隊內不合憤然退役,如今過得怎麼樣?

曾經16歲拿下跳水金牌,因隊內不合憤然退役,如今過得怎麼樣?

教育一直以來是社會熱議話題,如何將孩子教育好?怎樣讓孩子的天賦發揮到極致?諸如此類的問題雖然已經被代代探討,大家卻始終各執其詞,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是每種觀點都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決定性、重要性。

16歲拿下奧運冠軍,八萬獎金到手一萬,憤然退役

桑雪的人生路途可謂是坎坷不定。當初五歲的她就顯現出來了運動天賦,那時就被父母送去練習體操,練了五年的體操後十歲那年又轉型為跳水運動員。

曾經16歲拿下跳水金牌,因隊內不合憤然退役,如今過得怎麼樣?

十四歲時,桑雪驚為天人的天賦已經完全顯露出來,被選入了國家隊,隨後又與李娜同位搭檔,參加了美國友好運動會,並一舉拿下金牌。

在悉尼奧運會上,桑雪又以高水平的發揮,一舉和隊友拿下了十米雙人跳臺比賽金牌,那一年的她年僅十六歲。

可是正值年輕的桑雪,決定在十七歲那年宣佈退役,原因自己稱:訓練壓力太大,強度讓自己吃不消,並且自己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也已經跟不上訓練了,所以決定退出體育圈。

而她的隊友稱,桑雪退役一部分原因是隊內黑幕嚴重,當初她拿下一項比賽的冠軍後,獎金是八萬,中途扣了整整七萬,這讓桑雪氣憤不已,同時和隊內其他成員的關係也有矛盾,於是她的退役也成了必然。

退役後代桑雪因沒錢給母親看病,給飯店端過盤子,做過服務生,後來又踏入歌壇,但始終沒能有出彩的作品。轉型當演員出演過幾部影視劇,也幾乎無人問津。

曾經16歲拿下跳水金牌,因隊內不合憤然退役,如今過得怎麼樣?

其實當初桑雪父母讓孩子那麼小就接受高強度的訓練就是一個不太適合的選擇。畢竟父母做決定時,一定得經過孩子的同意,彼此互相包容,孩子才能發展成最好的模樣,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一、換位思考,站孩子的角度思考

任何一個人無關乎年齡,都是社會中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獨立的思想,有著做決定的權利,而父母一定不能做那個剝奪孩子思想行為自由的大人。

當孩子在長大過程中,可以讓孩子自己慢慢的學會獨立,但是也要把握好尺度,不能事事不管不顧,也不能萬事包辦。

最好的做法是,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並引導與鼓勵他們,讓孩子學會自信、循序漸進的獨立自主,以及養成一些可貴的品質和良好的習慣。

曾經16歲拿下跳水金牌,因隊內不合憤然退役,如今過得怎麼樣?

二、切忌嘲笑孩子

許多父母想要鍛鍊孩子的獨立能力,就讓孩子自己完成一件及其困難的事情,有時候孩子向父母求助,父母則以一種嘲弄的語氣告知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那麼到最後,孩子如果孩子成功不了呢?即使成功,孩子的心理壓力也會倍增,因為怕爸爸媽媽生氣,而每天壓抑自己,最終可能患上心理疾病。

其實許多時候孩子從小白到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是需要時間的,並且需要家長對其循序漸進的領導,家長可以選擇起初不幫孩子,但決不能給予他們嘲笑。

曾經16歲拿下跳水金牌,因隊內不合憤然退役,如今過得怎麼樣?

三、“你覺得”大於“我覺得”

一些強勢的父母總喜歡用我覺得怎麼怎麼樣來壓制孩子,讓孩子儘可能的服從與自己,殊不知,這是害了孩子,其實如果家長換位思考一下,將我覺得換成你覺得,讓孩子有一個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空間,那麼問題一下子會變得豁然開朗。

曾經16歲拿下跳水金牌,因隊內不合憤然退役,如今過得怎麼樣?

家長對孩子的培養是孩子一生中必不可少的財富,正確的方法會培養出一代天才,相反,則是將孩子往死衚衕推搡,所以家長一定得把握好尺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