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宏:現在各國大都已經摸索出死亡病例的高危因素

截至當地時間4月22日,印度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19984例。

4月22日,在上海市外辦、上海市衛健委的大力支持和協調下,中國駐印度大使館邀請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與在印華人華僑、中資企業、留學生視頻連線,就當前印度疫情形勢與個人防護等熱點問題進行交流,答疑釋惑。

張文宏說,全世界對於抗疫採取的科學策略是比較一致的,無非是藥物、疫苗,如果都沒有,主要還是依靠隔離。現在問題在哪裡,比如中國可以把各項政策執行到100%,但各個國家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判斷能執行到哪種程度。

張文宏認為,印度的策略是跟著疫情走的,目前它跟在美國和歐洲之後,特別是美國,美國的做法對許多國家有一定的示範作用,大家首先要看美國防疫做到什麼程度,效果怎麼樣,如果控制得不好,後面的結局又怎麼樣。

張文宏提到,現在各國大都已經摸索出死亡病例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老年人、肥胖,以及基礎疾病、哮喘、心臟病等。健康的年輕人受影響較小。

也基於此,很多國家疫情控制雖然沒有中國好,他們的病例還有很多,但他們只要看到新增病例出現下降趨勢,就覺得,第一點,要繼續採取阻遏病毒的措施;第二點,讓所有老百姓知道防疫是怎麼回事;第三點,一些風險相對較低的人群就開始出來活動,參與重要的工作,否則的話,社會如果停擺、工廠倒閉,很少有國家能承受。

所以在各種衡量後,各個國家幾乎做了同樣的選擇,就是在新增病例開始下降後,老百姓普遍接受目前的防疫政策後,接下去就是政策開始放鬆一點,只要能把疫情控制在可控的範圍即可。

目前,全球的疫情處於一個可控的範圍。這個可控的範圍也就是說,隨著確診病例越來越多,整體的病死率還會下降。印度的病死率目前也不是太高。這種病死率,實際上在大流感時期都有類似的表現。在防控後期,如果高危的人比如老年人,減少出門,隨著感染的人越來越多,我們不說達到群體免疫,但肯定感染的人會越來越多,哪怕比現在增加一倍,但病死的病人數一定會下來。

印度的疫情走在後面,根據走在前面的國家的經驗做,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印度現在有這麼多無症狀感染者,可以判斷,社區還有很多有症狀的人沒有得到確診。

這時印度想要採取和中國一樣的策略,已經不可能。舉例來說,上海有兩三千萬人口,總共(本土)病例只有不到400例,就是說在疫情的早期,採取了非常嚴格的隔離、檢測、追蹤。但到了印度今天的情況,社區出現這麼多病例,已經沒有條件跟著中國的策略來做,只能跟著歐洲的策略做。

將來在常態化的疫情防控下,中國怎麼做,印度怎麼做,美國怎麼做,歐洲怎麼做,可能都會是不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