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与中信、磨铁等出版社合作开发有声书,刺激“耳朵经济”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喜马拉雅启动“听书节”,宣布与包括中信出版社、磨铁图书、果麦文化等在内的26家出版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与此同时,喜马拉雅发布“有声图书馆计划”,将与出版社协同开发有声出版物。

据悉,喜马拉雅将通过此项计划加快版权布局,实现文化IP的多元开发;而出版社通过该计划可以获得更多流量、开辟新的收入渠道。

喜马拉雅与中信、磨铁等出版社合作开发有声书,刺激“耳朵经济”

促图书IP多渠道开发

南都记者了解到,该计划的具体措施包括了对出版类的IP多元开发,打造知识付费课程、明星有声书、专家解读版、少儿版、国际版等内容形式;推动有声内容的纸质书和电子书出版;共同发掘和扶持潜力作家;举办音频出版培训,分享在制作、宣发、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最新趋势等。

以磨铁图书为例,喜马拉雅与磨铁图书合作,共推“千本精品图书有声化”项目,为《明朝那些事儿》《自控力》《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法医秦明》、东野圭吾系列等IP进行多元化开发。

磨铁集团CEO沈浩波说:“我们希望以“千本精品图书有声化”项目为基础,加强与喜马拉雅的战略合作,磨铁将借助融合发展的东风,让自身的内容优势全面赋能电子书、有声书、付费课程等领域,为全行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产品。

据了解,有声读物已经成为出版社整体出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喜马拉雅作为业内最早布局有声书业务的平台之一,先后与超200家出版机构合作,开发了数万本有声书。

喜马拉雅大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3月,有声阅读人数较去年同期增涨63%,总收听时长更是增长了近100%。此前,新经典与喜马拉雅合作推出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有声书。上线不到一个月,《平凡的世界》在喜马拉雅的播放量超800万,截至目前,播放量已超过1亿,常年位居畅销榜的前三名。

有声书更易发挥场景优势

南都此前在采访知名音频主播曹晨时,对方曾提到,有声书对于音频用户的黏性极高,用户容易养成多次收听的习惯。与知识付费、直播、广告等其他变现模式相比,有声书占据了整个行业相当大一部分的营收比例。

对于有声书的开发,喜马拉雅副总裁殷启明表示,喜马拉雅将通过技术赋能、流量赋能、场景赋能,依靠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推动纸电声一体化,阅读终端跨界融合,打造全媒体出版体系,进而带动出版业的新增长。

新经典有声书出版部门主编刘恩凡认为,与电子书、纸质书相比,有声书有两大优势:一是有声书通过演播者的二度创作以及后期制作的加持,呈现起来会更感性、丰富,耳朵先接受信息,再由大脑加工整合,给听众带来完全不同的视听体验;二是有声书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听众可以最大化地利用碎片时间。

因此,在场景搭建上,近年来喜马拉雅持续加大车载场景和智能硬件的布局,TOP 30的汽车品牌、90%以上的智能音箱均已接入了喜马拉雅的内容。喜马拉雅方面表示,随着智能手机、车载娱乐系统的普及,有声阅读将借助场景优势成为更适合现代人的阅读方式。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实习生 周阳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