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激勵?督促?——淺談業務的本相

不管是代理保險、貴金屬、基金,還是銀行存款業務?我們的業務究竟是如何推動並進行轉化的?而核心又在哪裡?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往往因人而異。尤其對於管理者來說答案可能形色各異。


培訓?激勵?督促?——淺談業務的本相

如果你問一位培訓崗人員,他會說近期業務是我培訓訓出來的。

如果你問一位企劃崗人員,他會說近期的業務是我策劃激勵出來的。

如果你問一位督導崗人員,他會說近期的業務是我一天天督出來的。


以上答案其實都不全面,類似於盲人摸象,因為我們侷限在一個焦點和位置上,忽略了整體。

在這裡,我們先跳出銀行業務,把思維延展,從一個生活中最常見的案例開始:

故事的主角叫老王,這一天,老王決定邀請一位重要的客戶赴宴。他習慣性的打開xx點評APP,選擇了一家評分高,交通便利,環境好的餐館。慎重下單後等待客戶的到來。

就餐當日,人還未下車,餐廳的服務人員便以適宜的角度和位置,在車窗外迎接老王和他客戶的到來。進入餐廳,餐廳的溫度、光線適合。服務員笑容親切,禮儀到位。餐位乾淨整潔,環境靜謐、舒適、談話氛圍異常好。上餐間隔頻率適中,服務不溫不火,餐品色香味俱全。以至於買單,離場,每一個環節都讓老王覺得很舒服。

此次就餐,老王頗為滿意,內心已經決定,下次還會帶重要客戶到這裡進行商務宴請,並且願意推薦給朋友。從現在起,老王已經是這家餐廳的忠實客戶。

現在,我們一步步思考剖析這個慣常案例。

1、這個案例,是什麼導致老王買單?

一定是老王直接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一系列有邏輯性的動作,讓老王願意掏錢買單。

培訓?激勵?督促?——淺談業務的本相

就流程而言,老王從接觸知道這家餐廳——進場感受——服務感受——用餐感受——離場感受,這套全流程的所有直接因素,導致了老王的最終決定:我願意買單。

2、好的體驗的主體是什麼?

這些所有感受,是誰直接施加在老王身上的?

非常明顯,是一線服務人員、廚師、前臺,包括餐廳環境和裝潢。

現在,我們來做進一步的深入分析。

3、服務意識、禮儀,上菜頻率使得老王滿意

是什麼原因導致服務人員服務意識到位,禮儀規範?什麼原因造成上菜速度頻率迎合人心?是什麼原因導致菜品質量讓老王滿意?

這些讓老王感覺滿意的動作背後,可能有如下方方面面的得當排布:

  • 宣傳:公司重視宣傳企劃,在某某app上有較高的曝光率,排名靠前,這才導致老王點了這家餐廳。
  • 培訓:公司管理層一定對服務人員有詳細的培訓、練習、通關。
  • 考核:公司對服務質量、上菜速度有嚴格的考核,公司菜品質量的穩定性,有制定詳細的標準。
  • 追蹤:公司對員工的工作關鍵動作,標準、設立了指標,建立了系統的追蹤督導過程。

那麼,問題來了:以上四個動作。老王直接感受到了嗎?老王知道嗎?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這些動作老王感受不到。但確實導致了老王直接感受到的動作做的更加完美、到位。

培訓?激勵?督促?——淺談業務的本相

4、餐館業績,排名、市場佔比、環比、投訴率等考核要素

如果這家餐廳僅僅是一家分支機構,上面還有總部在進行管理。總部對各家餐館的業績,排名、市場佔比、同比、環比、投訴率等也有一系列的考核。我們是不是發現,我們回到了最熟悉的指標,找到了我們最熟悉的“管理感覺“。

現在,回過頭來梳理以上問題,我們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越是靠近管理層,我們看到的東西越抽象,離老王也越遠。

我們平常習以為常的數據、工具、會議手段,其實離我們的客戶老王,還有2-3層的距離。但真正導致老王願意掏錢付款的動作,才是業務的本相。

在這裡,我們為本文要闡述的重要概念下一個標準定義:

客戶能直接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動作,定義為核心業務動作

幫助核心業務動作,做的更好的動作,定義為輔助業務動作

完整的管理動作=核心業務動作+輔助業務動作

為了讓我們更清晰地理解上述概念,我們以如下圖示來表示:


培訓?激勵?督促?——淺談業務的本相

業務圈層模型圖

以上圖示能夠讓我們更清晰的看到業務的本相,以及我們的業務與傳統管理之間的關係。或者換句話來講:

客戶能感受到的,我們稱為業務;客戶不能感受到的,我們傳統稱之為管理。


以上的定義看起來其實非常簡單,但我們常常犯當局者迷的錯誤,就是:錯把管理當業務,錯把工具當目標。

在這裡筆者來講述一個我在職業培訓生涯中,常常遇到的共性案例。


比如,我的客戶大多是保險或者銀行,如果客戶是分公司或者分行,往往會有管理類課程的需求。常常碰到一些未經深思而發出的需求:陳老師,這次請給我們講一講活動量管理。或者,這次給我們講一講如何打造公司的培訓體系。


我便會為客戶解釋:活動量管理只是一種管理工具,不要錯把工具當成業務的本身,你們的需求是僅僅講講這個簡單的工具,還是要對實際的業務帶來幫助?

如果是後者,我們的問題便會變為:為什麼動作設活動量?去分解量化什麼動作?以上的問題,便是為了幫助客戶確定本次培訓或諮詢的目標:幫客戶找到核心業務動作。


培訓?激勵?督促?——淺談業務的本相

那麼,客戶的需求究竟是核心業務動作的活動量?還是輔助業務動作的業務量?

如果我們細緻地梳理下去,我們或許會發現客戶的需求是簡單而直接的:

提升業務。那麼,我們需要梳理核心業務動作。於是,我們參照定義。

問:我行的客戶,能夠直接感受到的要素動作有哪些?我們可以按照以下來初略劃分:

核心動作:名單提取——客戶邀約——現場講解促成

同時,為了確保核心業務動作到位,我們需要配合輔助業務動作分析:

輔助動作:培訓輔導——會議經營——報表追蹤


關於核心動作的活動量可以拆解為:

名單提取的進度,序時,每日有效撥打的電話數量、每日/每週面談客戶的數量,每個客戶促成的次數等等。

如果對輔助動作也需要做活動量,那便可以細化為:

早夕會培訓次數、通關分數、線上會議次數、線下會議次數、主管會議

次數等等。


這樣梳理下來,我們便可以說:以上便是這次我們要真正培訓的活動量內容。為核心動作設置量化標準,方為活動量的本相。所以,不是為了做活動量而做,其實裡面藏著一個更關鍵的核心動作。

這便是先想清楚業務,再想清楚管理。


通過這個案例展示,我想我們可以這樣來回答本文的問題:當我們迷失在管理指標中,找不到業務思路時,往往是因為我們沒有站在老王的角度去體會問題。


培訓?激勵?督促?——淺談業務的本相

這也就更加有力地解釋了任正非的一句話:不要讓管理水平超過業務水平,讓能聽見炮火的地方做決策。

其實,問題就是如此簡單,業務的管理和推動的本質,是不斷往客戶身上收斂的過程。業務的本質不是管出來的,是每一個了不起的一線,一單單靠嘴巴講回來的;是每一個可愛的客戶,一筆筆,掏錢買回來的。


現在,到了梳理商業銀行業務模型的時刻了。


培訓?激勵?督促?——淺談業務的本相

這副模型圖更容易讓我們產生親切感,我們簡單的業務,被分解為了三個圈層,在一層推動一層,同時在推動中,也會一層衰減一層。至於衰減的程度和我們隊伍的執行力成反比。

在這裡,我們依然按照標準定義來梳理。客戶能直接感受到的動作有哪些?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以下流程:讓客戶知道——讓客戶買單——讓客戶重複買單。以上流程再細化,分解為:


短信—電話—邀約—面談(一對一,一對多)—售後服務


培訓?激勵?督促?——淺談業務的本相

以上,便是我們業務的核心動作了。至於裡面的每一個子項目,都足以匹配一整天的課程來闡述清楚。接下來,我們來找出管理者最熟悉的輔助動作,在核心業務動作中的定位,幫助我們更清晰、更全面地理解業務。

問:怎麼定義培訓?

一句話回答:讓隊伍會做核心業務動作

問:怎麼定義活動量與督導?

一句話回答:分解與量化核心業務動作,並對動作進行精準管控。

問:怎麼定義正負激勵?

一句話回答:讓隊伍有動力和意願去執行核心業務動作


看了以上的闡述,是不是發現,管理和業務工作其實結合地如此簡單、明確。

以上,就是業務的本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