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豬肉價格“擡頭”,專家:春節前一兩週或將回落

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國家統計局12月9日公佈最新數據,今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5%,環比下降0.6%,豬肉等重要民生商品價格繼續回落。不過,記者注意到,11月底以來,部分地區豬肉價格有所反彈,元旦、春節將至,豬肉價格會否延續下降趨勢,引發關注。

11月豬肉價格整體保持下降,月末現反彈

12月初,記者探訪北京多家大型商超、便民生鮮超市發現,豬肉價格整體較為穩定。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大型商超的生鮮區,11月中旬每斤售價21.98元的“帶皮後尖”豬肉,價格漲至24元左右,不過,經超市一番打折、特價活動下來,售價仍然保持在每斤22元左右的水平。

在南方地區,豬肉價格則實實在在地上漲了。例如,四川之前已降至21元每斤的豬肉,現在要賣到24元。

前述北京商超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豬肉價格的高點出現在7、8月份,“帶皮後尖”售價每斤超過27元。9月份,豬肉價格出現下降,但感受不明顯。進入10月份,價格開始快速下跌,零售價格調整頻率也隨之加快。

針對近期豬肉價格的反彈,該工作人員表示,定價都是隨著白條豬進價進行調整的,“進來的貴了,賣的肯定也貴一些”。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2020年第47周(11月23日-27日),16省份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37.43元,環比漲1.6%。12月4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每公斤41.79元,比12月3日上漲了0.9%。

從國家統計局今日公佈的數據來看,11月份,豬肉價格仍然整體延續了10月份的下降趨勢,再次同比、環比“雙降”。較去年同期下降12.5%,降幅進一步擴大;與上月相比,下降6.5%,不過降幅收窄了0.5個百分點。降幅收窄也印證了11月底出現的價格反彈。

南方進入臘肉季拉昇需求,中南六省份“禁運”影響供應

分析此次反彈,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認為,主要由於11月中下旬,四川、重慶、湖北等地進入傳統制作臘肉的季節,豬肉消費逐漸進入高峰期,帶動價格上漲。

除季節性因素外,近期進口凍肉外包裝檢測出新冠病毒,冷鏈物流整體受到影響,深加工企業、餐飲企業等在選擇原料時更傾向於國內豬肉,一定程度上拉昇了需求。

同時,11月底,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等中南六省份實行生豬“禁運”政策,且政策在12月初“加碼”,對南方市場豬肉供應帶來一定影響。此外,還存在一定的資本市場炒作因素在其中發揮作用。

綜合上述因素,朱增勇認為,這次反彈既有製作臘肉等傳統季節性因素影響,又有冷鏈物流、資本市場炒作等因素疊加,呈現了在正常的季節性上漲過程中的一次不正常的過快上漲。

隨著人們對進口凍肉的顧慮逐漸消除、市場自發調節機制發揮作用,朱增勇判斷,這次反彈的時間不會太長,空間不會太大。

據他觀察,市場自發調節的作用已經在最近幾天有所顯現,豬肉價格出現回調。“屠宰場、消費者和養殖戶處在市場博弈狀態下,價格上來以後會對消費需求形成一定抑制,消費端或者屠宰場無法接受,不能支撐短期的過快上漲,那麼價格勢必要進行回調。”朱增勇解釋。

供給形勢總體向好,專家:春節前一兩週豬肉價格或將回落

同時,生豬供需總體形勢向好也進一步減少了此次反彈長期持續的可能性。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董莉娟在解讀11月份CPI時表示,豬肉價格延續下降趨勢,主要受到生豬生產不斷恢復,豬肉供給持續改善影響。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至9月底,全國生豬存欄達到3.7億頭,同比增長20.7%,恢復到2017年末的84%,也是自2017年第三季度以來首次實現增長。能繁母豬存欄達到3822萬頭,同比增長28.0%,恢復到2017年末的86%。

同時,豬肉進口也在增加,今年1月至9月,中國自歐洲進口豬肉同比增長107.3%,自美國、南美等的進口也在加快。

此外,受非洲豬瘟疫情、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政府加大了凍豬肉的投放力度。截至目前,今年已經投放35次中央儲備凍豬肉,年投放總量預計達60萬噸。

朱增勇認為,在國內生豬供給形勢明顯好轉的情況下,隨著季節性因素及其他短期因素消失,豬肉價格會出現回落。

他表示,四季度到春節前都是供給和需求同時增加的過程,國家可能會加大儲備肉的投放,豬肉價格有一定的合理上漲空間,但不會太大。

他預計,今年春節期間豬肉價格走勢與往年基本一致,豬肉價格從現在開始上漲,至春節前一兩週,餐飲企業、深加工企業和消費者基本完成備貨,豬肉價格開始季節性回落。

長期來看,這次漲價也只是豬肉價格下降過程中的一次波動,並不是外界認為的“豬週期”失靈。

朱增勇表示,每一個豬週期,無論上漲還是下跌,都不是一個圓滑的曲線,大週期裡面還包括一些小的季節性週期,“下跌過程中,在某個階段出現一定反彈,實際上是市場的一次修正”。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