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的媽媽是怎麼煉成的

不吼不叫的媽媽是怎麼煉成的

01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遇到這樣的狀況?

我去商場,或者在電影院,在火車站,在候機廳,經常會遇到怒氣衝衝的媽媽和哭鬧不止的孩子。

各有各的原因,表現都是相似的。

孩子因為某個事兒不樂意,大哭大鬧;媽媽呢,看著鬧騰的孩子怒氣衝衝——

“你再這樣以後我就再也不帶你出來了”“你再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以後你自己就在家待著吧,別出來了”。

結果呢?

大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孩子聽到威脅就委屈地停止了哭鬧,另一種是孩子鬧得更厲害了。

而真正可怕的是,孩子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他/她可能還會繼續作妖。

然後,媽媽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情緒爆發。

你能說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媽媽一定是壞媽媽嗎?才不,她們也愛孩子啊,所謂愛之深才責之切。

但是,沒有人真正願意走到大吼大叫、大哭大鬧的狀態,誰不願意母慈子孝、和和美美呢?

02

現實的狀況更可能是,我們從骨子裡深愛著孩子,恨不能把一切最好的捧過來給他們。

但是,當我們遇到不合作的孩子的時候,或者說很多家長所謂的“不聽話”,我們被搞得精疲力竭之後,真的忍不住會衝孩子發火。

發完火之後呢?我們又會內疚,我們會責怪自己沒有控制好情緒,我們甚至會對孩子有補償的心理。

但最重要的是,問題依然還存在,還沒有解決,孩子下次依然會這樣。

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呢?

當然有,那就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理念已經在美國實踐快40年了,被譽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

2009年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被引入國內,十多年過去了,這本書依然佔據著各大育兒書籍的暢銷榜單。

很多人開始運用正面管教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第一次發現原來和孩子溝通,也可以不吼不叫,可以如此輕鬆

正面管教的基石是和善且堅定。

孩子只有在和善堅定的氣氛裡,才能夠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夠學會讓自己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

不吼不叫的媽媽是怎麼煉成的

03

嚴厲or驕縱?

你的孩子吵著要吃冰激凌,但是吃完會拉肚子,你不能給孩子吃。

於是,你直接拒絕了孩子,“我跟你說過很多次了,你怎麼哭我都不會給你買啊。”這就是嚴厲型的父母。

嚴厲型的父母對孩子控制太多,孩子沒有自由也沒有選擇。

孩子報什麼興趣班、上什麼大學、選什麼專業,甚至是找什麼對象,都得聽父母的。

父母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我要你怎麼做就得怎麼做,常用的手段就是懲罰。這種方法看起來立竿見影,孩子在威脅下它是容易立刻屈服了。

可是長期弊端非常明顯的,一種是孩子會變得自卑。孩子自己想動手做點事兒,只會招來父母的責罵,甚至是羞辱。時間一長,他就會養成“我不夠好”的思維定勢。

孩子甚至認為我就不應該努力,父母呢反過來還會埋怨孩子。

另一種情況是,孩子變得特別的叛逆,陽奉陰違。

好,你不讓我吃冰淇淋,等你不在我偷偷吃。你不讓我看電視,等你走了我偷偷看。

孩子把心思都放在了不被抓到和掩蓋自己的錯誤上。

那驕縱型的父母呢?他們又是另外一種極端,事事順從,事事包辦。

嬌縱型的父母可能扛不過孩子的哭鬧和糾纏,最後妥協了,“行行行,我再給你買最後一次啊,就說好了最後一次,下一次你可再也不能這樣了。”

當然,下次孩子依然會用老辦法。

因為孩子發現只要一哭一鬧,爸爸媽媽就會乖乖的妥協。

這樣的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非常容易成為我們常說的巨嬰。脾氣不好,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夠被拒絕,別人看來非常小的事情,他們也會很敏感。

04 和善且堅定

其實,我們還有第三條路,既不嚴厲、也不驕縱,那就是正面管教,和善且堅定的處理方式

4個步驟:

1.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寬恕。

3.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

4.讓孩子重視解決問題。

孩子吵著要吃冰激凌,但是吃完會拉肚子,你不能給孩子吃。

先對孩子這麼說,“你很想吃,但我不給你買,你很生氣對不對?”這是第1步,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接著,“我在小的時候也特別愛吃冰淇淋,我知道這是什麼感受,所以我特別同情你。”這就是第2步和第3步,表達出同情,同時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

這個時候,你的同理心,讓孩子感覺到被理解,他對你沒有敵意了。

接下來就說,“但是呢,吃了它你會拉肚子,身體會特別的難受,這樣媽媽也很難受啊。”

更進一步,啟發孩子解決問題,“所以,我現在不能給你買冰激凌。如果你覺得很難過的話,我們能不能想一想別的辦法呢?”

孩子可能會回答,“那我想要一個巧克力。”如果你覺得可以吃巧克力,事情就解決了,如果不能,重複步驟,啟發孩子找新的解決方案。

最後一步,就是表達出你的原則,同時讓孩子自己思考怎麼解決問題。

不吼不叫的媽媽是怎麼煉成的

05 不做完美媽媽

正面管教的實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媽媽和孩子不斷地去實踐,一起成長。

我看到過太多的媽媽,覺得自己沒有做好而自責、焦慮。其實這種情緒也會傳染孩子,所以媽媽也不必太苛求自己,慢慢來。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家長,也沒有完美的孩子,我們都在成長。

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哪個父母不是為孩子竭盡全力。從怎麼餵奶換尿布到孩子上學,每一步都灌注了父母太多的精力。

其中辛酸、焦慮甚至委屈,不做父母不帶娃是很難理解的。

父母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同時也給自己犯錯、發洩的空間。

就算我們學會了正面管教的理念和方法,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能做得很完美。

《正面管教》的作者就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她的女兒問她:媽媽,我出生的時候,你就已經開始在做正面管教了嗎?

對啊。

女兒說:那你記不記得你曾經拿著皮鞭追著我滿屋子跑?

你確定嗎?

是啊,我記得我跳過沙發才避開你的追殺。

然後簡·尼爾森就笑著說:看來啊,當時你真的是把我給氣瘋了。

你看,正面管教的創始人也會被孩子折騰得失去理智。

只要我們在不斷的進步,每天進步一點點,那就是勝利。

我們慢慢學習運用正面管教的理念和方法,就算你的孩子並沒有成為完美的人,但是你和孩子絕對會變得快樂很多。

讓孩子快樂,這不是我們都希望的嗎?

參考書目:【美】簡·尼爾森 《正面管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