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凭的人就一定真正有文化吗?

净心显性


首先,文凭不等于文化,读过大学的都知道,考前透题是常态,题目绝大多数出自书本,而且非常简单,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如果认真的学习,当然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而就算不认真学习,只要不挂科那么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可以拿到文凭的。

其次,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不仅取决于受过多少教育,而更多取决于看过多少好书,认真学习过多少知识,人生的阅历是否丰富等等。

所以,有文凭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的人也不一定有文凭,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在应试教育的国家,文凭很多时候只是找工作的工具罢了。


小汮穿毛裤


相信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的观众都还记得那个叫雷海为的快递小哥,第三季总决赛是迄今为止最万众瞩目的一期。因为本赛季中囊括了最强选手:陈珏如、王天睿、任自豪、韩墨言、彭敏以及雷海为。出人意料的是雷海为稳扎稳打,不动声色,如探囊取物般面取得了绝对胜利。一个是誉满天下,平素罕尝败绩的彭敏。一个是名不见经传,却十年磨剑的雷海为。论文凭,论学识,彭敏与雷海为不可同月而喻,更不具备可比性。但彭敏,败了!雷海为,赢了!评委老师说:雷海为是一个真正的平民英雄。以往诗词大会上学霸型选手比较多,第一季的冠军殷怡航,是个大学生,第二季的冠军武亦姝,是个中学生,第三季的冠军雷海为,是个外卖小哥。这说明文化不在于学历、文凭的高低,而在于功夫用的深不深。雷海为高中辍学,并非科班出身,仅纯凭着对诗词的热情和喜爱,并将这些诗词牢记于心,融入生命。他的普通,他的简单,他的籍籍无名,都让这场胜利的意义更加深远,更值得我们为之欢呼喝彩,也让他更加值得尊敬和景仰。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英雄莫问出处!

也有一些高学历,受过高等教育的的有学历的所谓的知识分子,他们真的就是有文化了吗?文化,不仅仅指的是你有多高的学历、你有多高的职称,文化是一项综合素质的体现。相信大家还对孙贺高铁霸座事件耳熟能详。孙赫,男,1985年出生,山东莒南县人,(我先呸你一声,我的山东老乡),韩国圆光大学博士生,高铁“霸座”事件当事人。我这个无耻的老乡霸占别人的座位,并且还对前来劝阻的乘务员各种胡搅蛮缠,事件爆发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 从而被人称为霸座哥。更出人意料的是,我这个不知廉耻的老乡还表演上了:坐轮椅、喊龙哥、叫推车,真真地让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无耻新高度。

虽然这两个例子只是个例,但也充分说明了一个观点:文凭绝对不是有没有文化的唯一因素。文化应该是建立在文凭、专业、学识基础上的,又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廉、耻为行为规范的综合表现。






i猫猫i咪i


有文聘,那肯定有文化,而有文化不一定有文聘。没文化,但是有文聘,那是假文聘。没文聘,但是有文化,那一定是爱学习的人。

一般来说,文聘高的人,文化也会高一点,文聘低的人,文化也会低一点。当然实际情况不尽然。古代很多人是没有文聘的,但是可能有很高的文化。因为古代在科举制度实行以前是没有文聘(比如举人、进士等等)的,科举制度实行以后也不一定都有文聘,比如李清照就没有文聘,但她却是个大文人。所以古代出现的情况主要是有文化的人可能没有文聘。现代不同了,出现了高文聘的人可能是低文化这种现象,甚至有的人的文聘还是假的。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社会对文聘非常重视,把文聘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和个人能力的标准了,并且有的人会把文聘作为一种荣誉称号。这是一种文聘崇拜的现象,会直接导致文聘歧视现象的存在。文聘歧视在现代中国社会很多方面都会表现出来,特别是人事制度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而文聘歧视是一种社会意识中的毒瘤,会严重地干扰社会的正常的、合理的运行。

当然也不能反过来说文聘高的就一定不行,这是不符合社会真实情况的。虽然文聘与文化、文聘与能力、文聘与个人品德等等方面的相关性不一定很强,但是多数情况下文聘高的还是会有一定的优势的。所以也不要忽视了文聘的价值。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能够获得高一点的文聘还是很有意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