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衝刺:古代文化常識分類練習150道判斷題(含答案)

一、人物稱謂

1.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謙辭有微臣、老臣、下官、卑職、末官、小吏、哀家、足下等。 ( )

2.諡號是朝廷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和平民按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 ( )

3.從父,指稱祖父的親兄弟的兒子。從父年長於父者為從伯,即堂伯;年幼於父者為從叔,即堂叔。 ( )

4.年號是我國封建王朝從漢朝初年開始使用的一種紀年的名號,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號。( )

5.萬乘,萬輛戰車。周代制度規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萬乘,因以萬乘之尊指天子。 ( )

6.足下,謙辭,古代同輩、 朋友之間相稱或上稱下都可以用"足下"。 ( )

7.古人的名和字由父親或尊長取定,號由自己取定。如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 )

8.齠齔,意為垂考換齒之時,借指童年。古人多以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代稱年齡,比如垂髫、黃髮分別代稱小孩兒、老人。( )

9."字"即表字,指舊時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義的名字,平輩之間不能稱字,否則不禮貌。 ( )

10.陛下原指站在臺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不能直呼天子,先呼臺下侍者而告之。後來成為對帝王的尊稱。( )

11."昆弟"指兄弟,比喻親密友愛。古代表達此類意義的詞語有很多,如"琴瑟和鳴"就特指兄弟情深。 ( )

12.白丁、布衣、黔首、匹夫、黎庶、蒼生、孤等,都是秦以後常見的對平民的稱呼。 ( )

13."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已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後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 )

14.古人的稱謂有謙敬之分,對別人稱呼自己的父親時用"令尊",稱呼對方的父親時用"家父"。( )

15.愚,謙稱自己不聰明,愚見是稱自已的見解。也可單獨用愚謙稱自己。 ( )

16."考"在文言裡指已經死去的父親。普通人稱自己已故的父親為先考,稱已故的母親為先妣。 ( )

17.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冠禮一般在宗廟內舉行,大都由指定的貴賓給行加冠禮的青年加冠。( )

18.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刎頸之交"。如戰國時廉頗藺相如和好後,結為刎頸之交。 ( )

19.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如"豆蔻"指十八歲的少女。 ( )

20.古代對一個人的稱謂有許多方式,如稱杜甫為杜工部,稱左光斗為左忠毅公,稱陸游為陸放翁,它們分別是以官職、爵名號來稱呼的。 ( )

21. 臣最初是古人表示謙卑的自稱,百姓也可以自稱"臣",後用作官吏對君主的自稱。 ( )

22.卿最初是古代對人的敬稱,適用範圍較廣,後來多用作君主對臣民的稱呼。 ( )

23.束髮,清朝以前漢族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古代用束髮指代成童的年齡,即男子十五歲。 ( )

24.卑已尊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稱對方的母親用"家慈",稱自己的母親用"令堂"。 ( )

25.郡望表示某一地域範圍內的名門大族。如韓愈雖是河內河陽人,但因昌黎韓氏為唐代望族,故韓愈常以"昌黎韓愈"自稱,世人遂稱其為韓昌黎。( )

二、官職典制

26.擢,提拔的意思,指由原來的官職升到更高一級的官職, 與"遷""徙"同義。( )

27.男,爵位名,中國古代設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男是爵位的第五等,即最高等。

28. "秩",本義是根據官員的功過確定的官員俸祿,後引申為俸祿。"秩滿",指官員在年終評定時獲得最高等級。( )

29.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吏。

30.太子是封建王朝君主兒子中預定為繼承王位的人,也稱東宮,歷朝歷代都以長子為太子。

31. 改,指官職調動,是由種職務改為另一種職務,"改"並不強調官職是升或是降。

32.太子洗馬是輔佐太子的侍從官員,負責教授太子政事文理,簡稱"洗馬"。 ( )

33.工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全國土木興建、水利工程、兵械及各項器物製作等事。

34.移疾指官員上書稱病,實際上是官員受到權臣詆譭,不得不請求退職的委婉說法。

35.麾下原指將帥指揮的旗幟,也可以借指部下,還可引申為對將帥的敬稱。 ( )

36."除",是任命官職的意思。在中國古代,表示任命官職的意思的詞還有拜、舉、授、徵、闢等。 ( )

37.攝,是"統管"之意,它還有代理官職的意思,在我國古代表示代理官職的詞語還有"假""署""判""轉"等。 ( )

38.勤王,即救駕之意,是指當君主制國家中君王有難的時候,臣下起兵來救援王朝。稱為"勤王"是因為夏商周時只有天子稱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諸侯。( )

39."遷"指調動官職,有三種情況,古代常在遷的前後加字加以區別。如,"轉遷""遷調"表示調職;"右遷""遷除""遷謫"表示升職;"左遷"表示削職。 ( )

40.歷史上"御史"的職責一直是監察中央及地方官吏。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中的"御史"。 ( )

41."出"指古代在京城擔任職務的官員前往地方擔任職務,也稱"外放",與地方官員進朝廷任職的"人"相對。 ( )

42.解褐,脫去粗布衣服,喻人仕為官。古代常用穿著代指出身,如用"布衣"代指平民。 (

43.唐朝所採用的官制是三省六部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

44.食邑即封地,其大小按官爵等級而定,古代君主賞賜臣子封地,並以此地的租稅為其俸祿。

45."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一般中書省管決策,尚書省管審議,門下省管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 )

46.領指在本職之外另兼較低職位,如有一些諸侯王兼任刺史,就可稱為"領某州刺史"。( )

47.教坊指古代管理宮廷音樂的機關,掌管祭祀音樂和宴享音樂歌舞的教習等事務。 ( )

48.在告指官吏休假。唐宋官吏有常規性假日,每十天休一天假,稱為"旬假"。 ( )

49.掾,原為幫助、佐助的意思,後為古代副官、佐吏或官署屬員的通稱。 ( )

50.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有司也泛指官吏。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召有司案圖"中的"有司"指"職有專司的官吏"。 ( )

51.乞骸骨是古代官因罪責請求退職的一種說法,意思是使自己骸骨得以歸葬故鄉。( )

52.部曲既可指古代軍隊編制單位,又可指古代豪門大族的私人軍隊,帶有人身依附性質。 ( )

53.控辭即請求辭免,古人請辭的說法很多,比如乞骸骨、致仕、掛冠、下車等,原因不一定就是年老退休。 ( )

54.太子賓客是古代官職名,從唐代始置,為太子東宮屬官,掌管侍從規諫等。 ( )

55.知府是古代地方官名。宋代派京官統治府稱" 知某府事",簡稱知府。知府相當於戰國時的郡守和以後的太守,明清兩代為府級最高行政長官的正式名稱。 ( )

三、教育科舉

56.束脩是指古代民間相互饋贈的乾肉禮物,學生入學用束脩作為拜師的禮物,而且禮物要厚重以示對老師的尊重。( )

57.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 ( )

58.科舉時代每三年由朝廷選派考官,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種選拔人才的考試叫鄉試,又稱"春闈",第一名稱解元。( )

59.童生試也叫"童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又叫入學考試。 ( )

60.殿試是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宮廷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策問一場。( )

61.太學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大學,始設於漢代,為中央官學、最高學府。隋唐以後改為國子監,國子監內同時也設太學。( )

62.明清形成了完備的科舉考試製度,共分為四級: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考中會試者稱為進士。 ( )

63.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學校,後也泛稱學校或教育事業。《寡人之於國也》中有:"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

64.察舉是漢代選拔官吏的一種形式,朝廷專門選那些孝順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榮譽稱號並加以重用。( )

65.古代科舉制度殿試後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佈告,因用黃紙書寫,故稱黃甲、金榜。"金榜題名"就源於此。 ( )

四、宗法禮俗

66.七廟是歷代帝王為維護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廟,後來也代指"朝廷"。( )

67.立生祠是古代的一種民俗,即為活著的人修建祠堂並加以奉祀。一般是百姓們出於對官員有德政於民的感激,因而為之立生祠,以頌其功德。 ( )

68.服除,即服闕。"服"特指喪服、孝服,"除"即去掉。在古代,辦完喪事即脫去喪服,謂之"服除"。 ( )

69.古代天子、諸侯、卿大夫理政時皆坐南朝北,因此稱居帝王之位或其他尊位為南面。( )

70.五常是封建禮教所規定的五種倫理關係,即君臣有義、父子有親、長幼有序、夫婦有別、朋友有信。 ( )

71.襲爵指原有的爵位的第一繼承人( 世子)承襲原有爵位,世子以外的其餘繼承人不能承襲原有爵位。 ( )

72.賻贈指死者的上司及親戚朋友,拿財物幫助喪家辦理喪事的一種善舉。 賻禮是送給喪家的禮物。 ( )

73.古代稱諸候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為"薨",也可以用於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 ( )

74.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小侯,舊時稱功臣子孫或外戚子孫之封侯者,因其為非列侯,故稱之。外戚小侯,指承繼爵位的外戚子弟。 ( )

75.諱加在已故君主、尊長的名字前,表示尊敬。如家諱指家族內部遵守的避開不直稱父母名的做法。 ( )

76.崩的本意是山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來比喻,由此從周代開始帝王死稱"崩"。 ( )

77.姻親是以婚姻關係為中介而產生的親屬,包括血親的配偶、配偶的血親和配偶血親的配偶。 ( )

78.廬墓指古人在父母或師長死後,服喪期間在墓旁搭蓋小屋居住,守護墳墓;也指服喪期間居住的墓旁小屋。 ( )

79."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中的"壽"是指奉酒祝人長壽;"設九賓於廷"中的"九賓"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禮節,指由九個迎賓贊禮者施禮並延引賓客上殿。 ( )

80."跽"是挺腰聳身,受驚而聳身欲起的樣子。這種動作因與跪的動作相似,因而也叫"長跪"。 ( )

81.稽首是古代漢族的一種跪拜禮,與頓首、空首不同,一般說來,稽首是臣拜君之禮,頓首是國君回禮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禮。 ( )

82.古代用牲血塗器祭祀叫"釁鐘""釁鼓"。新鍾鑄成,必宰殺牲口取血塗在鐘的孔隙上,並舉行祭鍾儀式。 ( )

83.古時把貴族稱為右族或豪右,貧賤者居住之地稱為"閭左",貶官稱為"左遷"。 ( )

84.釋奠是古代在學校奠祭先聖先師的一種典禮, 屬於荀子天地、先祖、君師三禮中的"君師"之禮。 ( )

85.三綱是封建時代的一種道德規範,後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禁錮人們思想的封建教義。 ( )

五、天文曆法

86.古人把東、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都想象為一種動物形象,叫作四象。東方七宿如巨龍,稱蒼龍;北方七宿似蛇、龜,稱玄武;西方七宿猶猛虎,稱白虎;南方七宿像大鳥,稱朱雀。( )

87."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的流火,是說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漸西降,表明七月正是炎熱的時候。 ( )

88.朔望指農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農曆以月相的變化週期即朔望月為一個月的天數。 ( )

89.古人用於支紀年、紀月、紀日,如甲子、乙丑等,一個循環下來共有六十種排列組合。( )

90.古人將一個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都有自己的名稱,如雞鳴、黃昏。"日昃"指太陽偏西,約下午一點到三點。( )

91.古人用十二地支紀時,其中子時是指凌晨23點至1點,辰時是指早晨7點至9點,午時是指午間11點至13點。( )

92.古人根據月亮的圓缺把-年分成十四段,分列在十二個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 )

93.日中,時間名詞,即中午12點,又名"日正""中午牛",表示一天中的太陽正中時。 ( )

94.日晡,即晡時,古人將一天劃分為"晡時、日人、黃昏、人定"等十二個時辰,哺時對應干支中的申時,即下午三點至五點。( )

95.古人把每個季節中的三個月順次稱為孟、仲、季,仲春就是春季的第二個月。( )

六、節日風俗

96.重午即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 )

97.元日,農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稱春節。社日,農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

98.重陽節為農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陽節帶家中老人登高的習俗,以示對老人家的尊敬。( )

99.除夕為農曆十二月三十,因此也叫"年三十",那一天人們往往通宵不眠,有除舊迎新的意思。 ( )

100寒食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日期間嚴禁煙火,只能吃冷食。是源自重耳追念介子推,表示對自己過失的譴責。( )

101.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介於小雪和大寒之間的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 )

102.下九是古代歲時節令習俗,指農曆每月二十九日。這一天為漢朝婦女歡聚的日子。( )

103.放燈是我國傳統節日習俗,指農曆正月十五月圓之夜點燃燈盞、放焰火,官民同樂。放燈寄託了我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104."臘八"一詞起源南北朝時期,當時稱為"臘日",日期在農曆十二月初八,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人們在這一天有喝赤 豆粥,祭拜祖先的習俗( )

105.祓禊是古代為除災去邪而舉行的種祭祀儀式。 "祓"與"拔"古同音字,義為拔除邪穢:"禊"與"潔"古通假字,義為洗潔身體。 ( )

七、古代地理

106.金陵,即現在的南京,歷史上曾是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的都城,被稱為"六朝古都"。 ( )

107."畿"指我國古代國都四周的廣大地區,後又指京城所管轄的地區,畿輔、京畿一般是指京城及其附近地區。( )

108.古代以山之南為陽,水之南為陰,反之,山之北為陰,水之北為陽。如華陽在華山之南,江陰在長江之南。 ( )

109.古代的"河"專指黃河,"江"專指"長江",所以《鴻門宴》裡"將軍戰河南"中的"河南"是指"黃河以南的地區",不是今天所說的"河南省"。 ( )

110."五嶽",五大名山的總稱,指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和中嶽黃山。 ( )

111.古代將天下劃分為九州,即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揚州、梁州、廣州。

112."路"是宋代時期行政區域的名稱,與今天的省區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廣東路。 ( )

113.江表,多指長江以南地區,因從中原地區看,其地處長江之外,故南方六朝稱之為"江表"。 ( )

114.鄉、閭在古代各指一種行政區域名,合在一起還可以泛指家鄉故里、父老鄉親。 ( )

115.秦漢主要行政區是縣,隋唐主要行政區是州,明清改州為府。 ( )

八、古代藝術

116.雅樂,即典雅純正的音樂,與俗樂相對,是古代帝王朝賀、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樂。 ( )

117.譙門,指建有滕望樓的城門。古代為防備盜賊和防禦敵人,無論是京城還是州郡,都在城門建有瞭望樓。 ( ).

118草書、隸書是漢字的書法字體。漢字的書法字體般分為行書、草書、隸書、篆書和楷書五個大類。 ( )

119.陽文是指採用刀刻、模印筆堆等傳統技術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圖案。 ( )

120. 《庖丁解牛》一文中"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中的《桑林》為傳說中商湯時代的舞樂名。 ( )

121.《琵琶行》:"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中《霓裳》為唐代著名樂曲名,相傳為唐玄宗所制;《六么》為唐代有名的琵琶曲。 ( )

122."一日晚歸由闕前"的"闕"是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也常用來借指"朝廷"。如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 )

123.投壺是秦漢以後貴族及雅士宴賓的遊戲活動,就是將箭矢投入到裝滿小豆的小口壺中,投中者即獲勝。 ( )

124.《陽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國的歌曲,當時認為是高雅的音樂。《下里》《巴人》皆為古代楚國的歌曲名,為流俗的歌曲。所以後人用"下里巴人"比喻高雅的文藝作品,用"陽春白雪"比喻通俗的文藝作品。 ( )

125.早期秦腔演出時,常用棗木梆子敲擊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後,流傳到全國各地,對各地的劇種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被譽為"百戲之祖"。 ( )

九、古代文學常識

126.敕是我國古代帝王詔令文書的名稱之一,用於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等。 ( )

127.詔是天子下達臣屬的文體,分為即位詔、遺詔、表詔、密詔、手詔、口詔等,屬於命令式文體。 ( )

128.注的本義是用水灌注,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引申為對古籍中難懂的字、句加以解釋、疏通。如《水經注》《禮記注》。 ( )

129韓愈的《師說》有"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一句,其中的"大藝"是指禮、樂、射、御、書、術這六種基本技能。 ( )

130.章句,剖章析句,指用分章析句的方式,對經書的意義、文向,文字進行辨析。 ( )

131.牒原是文書載體名稱,指用竹或木製成的短簡,是古代官府下行文的文種名稱之一。( )

132.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其實本來是六經,還有一本《樂經》亡於秦末戰火。 ( )

133.《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史著作,與《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 ( )

134.表是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一種公文函件,包括章、奏、表、議四種形式,章以陳情,奏以按劾,表以謝恩,議以執異。( )

135.《史記》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五部分,和《漢書》《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 )

十、服飾和器物

136.符節是綴有犛牛尾的竹竿,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將出師的時候,皇帝授予他們符節,以此作為憑證和權力的象徵。 ( )

137.符是中國古代軍隊內部用於傳達命令、徵調兵將以及各項事務的-種憑證,用金、銅、竹、木等不同原料製成。用時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驗真假。 ( )

138."青"指士兵作戰時戴的頭盔,如甲冑、介冑、貴胄、華胄。( )

139.環、玦、容臭都是古人所佩戴的玉飾。如《送東陽馬生序》"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 ( )

140.吉服是古代祭祀時穿的服裝,祭祀為吉禮。據《周禮》記載,古時祭祀上天、五帝時,國君都會穿上吉服。 ( )

141.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拿著的手板,按照官員品級分為玉笏、象牙笏和竹笏,可以在上面指畫及記事,防止遺忘。( )

142.馳傳指古代驛站用四匹中等馬拉的車,驛站是古代官方為傳遞軍事情報或接待官員往來而設置的交通機構。( )

143."鼎"是青銅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人們常以"鐘鳴鼎食"來形容貴族之家的奢華生活,可見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用作祭祀禮器外,還用作樂器和裝飾品。 ( )

144.羌笛是我國的傳統樂器,常用於獨奏。音色高亢清脆,伴有悲涼之感,"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就是用羌笛聲烘托了邊塞荒涼的氣氛。 ( )

145.觥是中國古代盛酒器,為橢圓形或方形,也有動物狀的,除了用來飲酒,也可用來傾酒。( )

十一、古代刑罰

146.詔獄,指九卿郡守一級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詔書能繫獄的案子。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監獄。 ( )

147.黥刑、刖刑、劓刑、杖刑、笞刑、髡刑等均是古代刑罰,輕重不一,其中刖刑比黥刑輕。( )

148.墨刑又稱為黥刑,是在罪人面額或額頭上刺字,再以墨染之。《水滸傳》中林沖就因罪被刺面頰,發配滄州。( )

149.棄市為死刑的一種。 《禮記》:"刑人於市,與眾棄之。"即在鬧市對犯人執行死刑,用於處決某些罪大惡極者。( )

150.秋決的做法始於西周,除了謀反等大罪可以立即處決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後冬至以前才能執行。因為秋決的人數多,又稱大決。( )

2020高考衝刺:古代文化常識分類練習150道判斷題

參考答案

一、人物稱謂

1. X [解析)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謙辭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卑職、小吏等。"哀家"是在丈夫去世以後,皇后或太后使用的自稱。"足下",則是對對方使用的敬稱。

2. X [解析]朝廷不會給平民封諡號。

3.√4. V5. V

6. X [解析]"上稱下"錯誤,"足下"是敬辭,應該是"下稱上"。7. V8. V

9. X [解析]平輩之間互相稱字,是禮貌的表現。 10. V

11. X [解析]"琴瑟和鳴"比喻夫婦情篤和好,不用於兄弟之情。

12. X [解析]"孤"是古代君王、諸侯的謙稱。13. V

14.X[解析I稱呼自己的父親時用家父,稱呼對方的父親用時令尊。15. V16. V17. V

18. X [解析]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刎頸之交"。

19. X (解析]"豆蔻"指十三四歲的少女。

20. X [解析]分別是以官職、諡號、號來稱呼的。21. V22. V23. V

24.x售(解析]"令堂"是對對方母親的敬稱,"家慈"是對自己母親的謙稱。25. V

二、官職典制

26【解析】"遷"徒"含貶謫之意與"擢"不同義.

27. X [解析]" 男 "是爵位的第五等,即最低等。

28. X [解析]"秩滿"指官員任職期滿。

29. V30. x "都以為太子"錯誤,一般以嫡長子為太子。也有例外,比如清朝康熙就將次子立為太子。31. V32. V33. X兵械為兵部所管之事。

34. X [解析]移疾指官員 上書稱病,委婉求退,並不一定是因為"受到權臣詆譭"。35. V36. V

37. X [解析]"判" 是兼任官職,"轉"是轉任官職。38. V

39. X [解析]"遷謫"表示升職錯誤,"遷謫"表示降職。

40. X [解析]"一直"錯誤。先秦時期,御史是史官。41. V42. V43.√44. V

45. X 【解析】尚書省和門下省職權錯誤,應為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46. V

47. X【解析】掌管祭祀音樂"錯誤,祭祀音樂不屬教坊管理。48.√49. V50. V

51. X【解析】不是"因罪責"請求退職,而是"因年老"。

52. V

53. X【解析】下車是官吏到任的意思。54.√55.V

三、教育科舉

56. x [解析]"禮物要厚重"

說法錯誤,孔子認為禮物過輕過重都有失中道。 57. V

58. X [解析]"春闈"錯誤,應為"秋闈"。59. V60. V61. V

62. X [解析]考中會試者稱為"貢士",第一名為"會元"。 63. V

64. X [解析]應選那些"有才德之人",此外,"孝廉"不是榮譽稱號,而是察舉制的考核科目,除了針對"孝順父母",也選那些"辦事廉正"之人。 65. V

四、宗法禮俗

66. V67. V

68. x [解析]"辦完喪事即脫去喪服"說法錯誤。親族中,按五服制度,各人所服及服期不同,除服時間亦先後不一。服斬衰者(孝子、子婦、重孫等),除服最遲,須待二十七個月譚祭時脫去。

69. X [解析]"坐南朝北"錯誤,南面為坐北朝南之位。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70. V

71.X(解析]世子以外的其餘繼承人也可承襲原有爵位。72. V73. V74. V

75. X [解析]家諱是家族內部遵守的避開不直稱父祖名的做法。76. V77. V78. V79. V80. V

81. X[解析]頓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禮,空首是國君回禮臣下之拜。82. V83. V84. V85.√

五、天文曆法86. V

87. x [解析]七月流火表明暑氣已退,天氣轉涼。88. V89. V90. V91. V

92. X (解析)二十四節氣是根據一年內太陽的位置變化以及所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把-年分為二十四段。

93. x [解析]不是中午12點,是午間11點至13點。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94. V 95. V

六、節日風俗

96. V97. V

98. X登高祈福的習俗,但沒有帶家中老人登高的習俗。

99. x [解析]除夕是一年中農曆最後一天的晚上,不一定是十二月三十,有時是十二月廿十九。100. V101. V

102. X [解析1古代以每月 十九日為下九。103. V104. V105. V

七、古代地理

106. V107. V108. V109. V

110. x [解析]中嶽為嵩山。

111. x [解析]廣州不是九州之一應為荊州。

112. V113. V114. V

115. x (解析]秦漢的主要行政區應為"郡"。

八、古代藝術

116. V117. V118.√

119. X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鑄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紋。文字凸起為陽文,凹陷為陰文。120. V121 V122. V123. V

124. X 【解析]用陽春白雪來比喻高雅、不通俗的文學作品。用下里巴人來比喻通俗流行的文學作品。

125. x [解析]被譽為"百戲之祖"的是崑曲,並非秦腔。

九、古代文學常識

126. V127. V128. V

129. X [解析]韓愈《師說》中的"六藝"是指《詩》《書》《禮》《易》《樂》《春秋》這六部經書。130.√

131. X往來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132.V133. V

134. X【解析】應為"章以謝恩,表以陳情"。135. V

十服飾與器物

136. V137. V

138. X [解析]貴胄、華胄中的"胄"為"後裔""後代"之意。

139. X (解析]容臭是香囊,並非玉飾。

140. V141. V142. V

143. X I解析]"用作樂器和裝飾品"錯誤,由"鐘鳴鼎食"可知,鼎用作食器。

144. V145.V

十-、古代刑罰

146. V

147. X解析)應該是 "黥刑比刖刑輕"。黥刑是在臉上刺字塗墨,而刖刑指把腳砍掉。

148. V149. V150. 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