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評價問題不該如此草率

今天在頭條首頁發現一篇題為“巨嬰越來越常見,部分青少年勞動價值觀異化五大怪象”的文章,對於這樣一個高大上的題目,小編自然忍不住要看一看是誰又“不厭其煩”地拋出這樣一個“土雷”,在看了出處之後,會心一笑,果不其然——新華網。

新華網,評價問題不該如此草率

新華網,評價問題不該如此草率

新華網,評價問題不該如此草率

但當小編閱讀完整篇文章之後,一個問題就油然而生,這個真的不是我們自媒體陣營的“洗稿”操作?因為水平太低了,所以我就又重新看了看這篇文章的出處,確認了一下,沒錯,是新華網。

何謂巨嬰,引用網上對巨嬰一個很好的定義就是:“顧名思義,巨嬰是指人的心理未能隨生理年齡發展而處於幼稚不成熟的病態,它是一個奇葩的成年群體,他們極度自私只求索取沒有貢獻,絕對以我為中心,他們沒有規則意識,沒有法律概念,也沒有道德約束,把別人的幫助贈予視為理所應當,沒有絲毫感恩之心。他們外表成熟而內心稚嫩,他們雖年紀不小,但處事能力還像個孩子。這樣的人無益於社會,雖長大成人,在社會上也毫無存在價值,生活上嚴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無法獨立。”

一句話,巨嬰就是年紀大但不成熟,心智缺失!

喔吆~~~~~~~~~好大一頂帽子!

真的就這麼簡單粗暴的把這頂帽子直接扣到青少年的頭上?青少年那可是一大波正在路上的殭屍,新華網的小編不怕被啃掉腦子嗎?

從新華網嘴裡禿嚕出來的青少年是那麼隨便,但現實中的青少年你拉一波來看看,他們還是一群娃嘛!是一群弱勢群體,你不去批評欺負弱勢群體的人,反而一味的貶低這波人的存在,很高高在上哎!

在我們逐條批判這頂帽子之前,我們還要描述另外一種神似“巨嬰”的價值觀,擁有這種價值觀的人並不歧視底層勞動人民,只是覺得底層人民的生活習性不符合自己的“生存設定”,任何人都有權利按照自己的“生存設定”去追求令自己滿意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去迎合社會業已形成的職業環境和職業素養。

比如“環衛工人”,這是一個辛苦的職業,但並不代表這就是一個“可憐的職業”,更不能說是一個“可敬的職業”,這種計劃經濟時代的職業定性,在市場經濟時代早已經土崩瓦解,它僅僅是一個“普通”的職業。而且目前的環衛部門為了節省開支,招聘的人員一般都是一群超齡老人,這群人在馬路上工作的時候橫衝直撞,不躲不避,經常造成不必要的交通事故,且長期以自己的弱勢群體盾牌和政府部門最低級“公務員”的身份對抗著馬路上的其他生物存在,環衛工人的這種“巨嬰”特質,卻鮮有人批評!

青少年討厭這樣的人,沒有錯誤!但強硬的把環衛工人編排為青少年的父母,那就是新華網的胡謅了,畢竟同為自媒體人的小編,知道這種段子信手拈來,隨刻隨走,方便的很。

該文的第一條給青少年的一句神罵——好逸惡勞、嫌貧愛富,不尊重勞動和普通勞動者。

我想說,這不是全體中國人的缺點嗎?“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是孔老夫子給中國人灌輸了五千年的思想,我們從小好好學習的終極目標不是過上安逸的生活,遠離體力勞動,賺更多的錢,把自己和普通勞動者區別開來?

新華網小編把自己放在那麼高的位置上,不怕被雷劈死?

二十一世紀了,還把追求社會財富,追求幸福生活,追求體面的工作當成是“思想犯罪”,我看是小編該洗洗腦子了。

不尊重勞動一定不對,但普通勞動者真的就那麼光輝燦爛?就是因為現實中相當一部分普通勞動者缺乏道德和職業素質,態度惡劣,工作粗糙,才讓青少年產生了厭惡情緒。比如環衛工人,比如維修工人,比如稅務局工作人員,比如那篇文章的小編!

第二頂帽子:小皇帝、小公主層出不窮,“老兒童”“巨嬰”越來越常見。

這不是二十年前五零後六零後甚至七零後批判八零後的那套老詞嗎?這是萬能公式?嵌套在90後00後身上適用,新10後身上也適用,在未來無限期的時間內同樣適用。這種沒事找事,沒苦找苦的行文思路在互聯網時代是不是該改改了,小皇帝小公主不是學校和家庭培養出來的嗎?為什麼不在教育體制和社會家庭層面尋求解決途徑,卻把矛頭對準了被教育的對象?僅僅是因為教育和社會是兩塊硬骨頭,小編啃不動,而青少年就永遠是顆軟柿子?

第三頂帽子: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在青少年中存在苗頭傾向。

不是吧,這位小編您說的太客氣了,僅僅是苗頭嗎?小編這官腔打的太圓滑了,明明是燎原烈火,卻非說成是苗頭,這不是市場經濟改革和進步在公民思想領域的反映?物質決定意識,物質世界極大的豐富必然在精神領域造成波動,這是改革的陣痛,是全體中國人的病,單單拋給青少年,青少年覺得這個鍋不應該他們背吧!

第四頂帽子:不思進取,青年“啃老”現象日益凸顯。

是不是應該把過去二十年職業教育缺失和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的錯位考慮在內?是不是應該考慮一下社會財富的過分積聚,職業上升通道的蔽塞考慮在內?

不思進取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啊,有主觀和客觀之分啊,主觀上不思進取是懶惰,客觀上不思進取是“時代阻力”,真的就這麼籠統的踢給青少年了?

第五頂帽子:“年輕人寧送外賣不進工廠”,職業教育沒有吸引力。

我都替小編臊的慌,前面還說不要歧視普通勞動者,後面就把外賣工作者放在了比低端重複勞動的血汗工廠還要低的位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何?

知不知道外賣員是一個技術工種,它涉及駕駛技術,時間統籌和信息彙總的能力,這是一個遠遠比富士康生產線高端的職業。

小編不從勞資關係出發批判那些無良的工廠,卻一刀切的否定市場對資源的優化作用,是不是太“計劃經濟”了?

文中“高職院校招生困難,職校畢業生不願進工廠,青年擇業就業觀扭曲”一句簡直就是混蛋邏輯,不願進工廠就是就業觀扭曲?小編知不知道這是無形的手在調配人力資源。再說,啥是工廠,工廠的範圍廣了去了。

對於青少年甚至年輕人的批判應當建立在更深刻的分析基礎上,似乎不應該這麼籠統的翻出一個個土掉渣的條條框框給孩子們扣上了事,小編是在完成字數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