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发现卢鹤绂在坪石授课的古庙遗址

来源:华南教育历史坪石研学基地工作专班


  卢鹤绂《往事回忆》提及:“中山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在一座供奉马援的古庙中。在这里我给四年级男女学生六人讲授了理论物理、核物理、量子力学、近代物理等课……”

  按照此线索,4月21日,华南教育历史坪石研学基地工作专班人员一行深入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寻找“中国核能之父”卢鹤绂在坪石授课的点滴。

寻找发现卢鹤绂在坪石授课的古庙遗址

图为胡世华与核物理学家卢鹤绂合影(施瑛提供)。

  据知情人透露,塘口村是抗战时期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旧址所在地,村里曾有滩头庙、罗家庙、田心庙、经堂庙等,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师生曾在这里上课,但这些庙均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毁。经实地调查,发现滩头庙、田心庙、经堂庙还能隐约见到小部分墙基石。村里人又将滩头庙称之为将军庙(马援庙),故推测卢鹤绂授课就在滩头庙。

寻找发现卢鹤绂在坪石授课的古庙遗址

图为滩头庙遗址。

寻找发现卢鹤绂在坪石授课的古庙遗址

图为田心庙遗址。

寻找发现卢鹤绂在坪石授课的古庙遗址

图为经堂庙遗址的墙基。

  据当地文史专家何昆亮老师介绍,在塘口村上游20里处有一座龙虎祠,也被当地人称为将军庙(又称马援庙)。 坪石一带旧时的庙,建筑风格大致相似。从这座将军庙或许可以看到滩头庙的影子。

寻找发现卢鹤绂在坪石授课的古庙遗址

图为龙虎祠(又被称为将军庙、马援庙)。

  补注: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兴平 )人。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

  以下引自维基百科“马援铜柱”词条:

  马援铜柱,指的是公元43年马援平定岭南之后,在交趾设立的铜柱。

  马援铜柱的记载始见于晋代的《广州记》。公元43年,马援平定了二征夫人的叛乱,追击其余党都羊至具丰县。都羊投降,马援树立了两个铜柱,以标示汉朝国界的最南端。

  相传,马援为防止交趾人再次反叛并摧毁铜柱,在竖立铜柱的时候,对天祈祷:“铜柱断,交趾灭。”此后的交趾人害怕铜柱折断,便再其下填埋石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两座丘陵。

  在越南脱离南汉独立之后,马援铜柱从史书记载中逐渐消失。

  马援铜柱现已不存,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称其在象林县的南部,而黎崱的《安南志略》则称在钦州古洞上,《大越史记全书》沿用了钦州古洞说。《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则称其在富安省境内。但阮朝高春育编纂的《大南舆志要编》中记载,富安省境内根本没有铜柱的遗迹,因此他认为马援竖立铜柱不是史实。而越南历史学家陶维英则认为位于今日乂安省的城山。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自南粤古驿道网,欢迎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