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京生:接好红色文化传承接力棒

5年来,他四处奔走,收藏了1200多件藏品。5年来,他义务进行爱国主义宣讲,广泛宣传党史军史,让红色基因之花开遍城市乡村。他就是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的闫京生,被当地人称为“红色文化传承人”。

闫京生一家有很深的红色文化底蕴。他的父母亲都是老革命,深受革命洗礼。在闫京生家的柜子里至今还珍藏着一摞“光荣之家”的荣誉牌匾。“这些荣誉来之不易,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光,更是一种激励,代表着这个家庭精忠报国的高尚品格,象征着这个家庭爱党信党、爱军拥军的情怀。”他这样解读这些荣誉。在这种精神激励下,他年轻时就参加了民兵,担任民兵排长,参加过市民兵比武大赛,多次受到表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神枪手。

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交城县庞泉沟镇大草坪,房间里整齐摆放着老照片、画册、像章……不仅有红色警卫伴侣高玉林夫妇在抗战时期所使用的物品,还有红色警卫老兵跟随中央首长转战南北的革命生涯事迹,更有红色军事秘密交通途经大草坪村的路线图,大量珍贵文物资料记载了抗战时期发生在吕梁的那段难以磨灭的历史。

谈到纪念馆的建设,就得从他的父亲闫明德和母亲高玉林谈起。他的父母亲早年投身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两人都参加了贺龙教导队,交城作为延安通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红色军事秘密交通线,不仅担负着根据地与延安之间大量的人员、文件、物资的运送任务,还担负着护送重要领导人的重任,俩人每一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历经了硝烟战火的洗礼,在烽火岁月里,结为伉俪。在战争年代里,他们一直形影不离地伴随在首长们的身边,从西北军政大学、经兴县蔡家崖、到河北西柏坡直至跟随中央机关总部进驻北京中南海,亲眼目睹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了信仰,他们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受尽了磨难,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红色卫士。

一朝为军人,终身有军魂。革命胜利后,他们开始投入到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1962年,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他们转业回到故乡交城县庞泉沟大草坪村,参加了农业生产建设,直至晚年。在农村,他们一直积极带头,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为村里办了不少好事实事。2015年,丈夫去世后,高玉林用自己数十年积攒的抚恤金,将自己家的旧院子翻新,建成了具有个人传奇经历的吕梁抗战老兵纪念馆。

母亲去世后,闫京生身负重托,接过接力棒,传承红色精神,用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身边的人。他经常走进学校、走进部队、走进社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广泛宣传党史军史。为了丰富纪念馆展品内容,他将延安、兴县蔡家崖、河北西柏坡等地的革命纪念馆简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挂在了红色纪念馆墙上。同时,他四处收藏红色藏品,经过几年发展,馆内展出了毛主席、周恩来等革命前辈在抗战时期的照片、信件,以及全国十大抗日战场等图展,图文并茂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长的艰辛历程。纪念馆一开张,就迎来众多的参观者。目前,已经有超过6万人次前来纪念馆参观,但是他却没有收一分钱。他说:“我就是想让人们更多了解点红色文化,为国家尽一些应尽的义务。”军人风范代代传,爱国爱家记心间。他不计回报的无私奉献,得到群众的高度评价。《山西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

“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国家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强大和有影响力,都是因为有党的坚强领导。我们要对党忠诚,此生不渝,尽自己的力量把这种红色文化和精神长久地传承下去。”闫京生表示。(记者 刘少伟 通讯员 任红生)

吕梁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