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散發出的教養隱藏在這三個細節中

文/樂飛追夢

一個人散發出的教養隱藏在這三個細節中

1.是否給對方留有尊嚴

最近一部熱播劇《小娘惹》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聰明善良的聾啞人菊香和日本人山本洋介結為夫妻,由於當時的時局,丈夫洋介突然離開了家,就連他們的孩子出生時,洋介都未出現。

菊香只有和女兒相依為命,日子過得非常艱難。有一段時間,家中都揭不開鍋了,菊香好幾天都沒吃飯,肚子非常餓。


一個人散發出的教養隱藏在這三個細節中

一直在暗中幫助菊香的陳盛得知情況後找到她,明明想請菊香吃飯,卻考慮到菊香的尊嚴,紳士地問看她臉色不好是哪裡不舒服嗎?

菊香礙於情面給予否認,陳盛接著問她是餓了嗎?菊香繼續否定。

陳盛這時說:“你不餓,我卻餓的很,這附近可有東西吃?能不能帶我去。”其實,陳盛是想帶菊香去吃飯。看到陳盛用這種暖心的方式幫助菊香,想必觀眾都很感動吧。

一個人散發出的教養隱藏在這三個細節中

想幫助身陷困境的人,卻以委婉的方式給對方留有尊嚴,不讓對方處於尷尬的境地,這正是所謂的有教養吧。

2.是否給對方留有口德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說話心直口快,但常常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明明一句話就已經得罪了人,自己卻渾然不知。

當得知事情真相,還委屈地振振有詞:“我這個人就是直性子,心直口快,但絕沒有壞心。”甚至有的人還自認為這種個性很灑脫。

一個人散發出的教養隱藏在這三個細節中

古語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一句你看似無意的話,別人聽了卻心裡不舒服。

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們去超市購物,在收銀臺結賬時,服務員會問顧客需不需要塑料購物袋。

大家知道,為了減少塑料袋的使用,提倡環保,大部分超市的塑料購物袋是需要付費的。

有的顧客會隨身攜帶自備的購物袋,所以不需要再購買,可是服務員不知道誰需要誰不需要啊,所以在結賬時會禮貌地對顧客問一句,“你好,請問需不需塑料購物袋?”

一個人散發出的教養隱藏在這三個細節中

有的顧客會禮貌地回答“需要”或者“不需要”,而有的顧客也許就會不解地脫口而出:我買了這麼多東西,不要購物袋你讓我怎麼拿啊?

你看,也許像後者這麼說的顧客本身並沒有什麼惡意,但服務員聽到這樣的回答,心裡肯定會不舒服。

這就是同樣想表達一個意思,說話的方式不一樣,給人的感覺就會不一樣。

不要認為你說話直是你的個性,你說話之前,應該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一下,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聽到了這句話,你心裡會是什麼感覺?

一個人散發出的教養隱藏在這三個細節中

這就是所謂的共情。不要覺得你的直性子是一種灑脫,也許,在別人看來,那是一種有點兒刻薄的表現,而你卻並沒有意識到。

3.是否給對方留有面子

王寶強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談到劉德華時,講過這麼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剛入影視業不久的王寶強出席臺灣金馬獎項的頒獎典禮。

席間,他去洗手間時,剛好碰到了劉德華。

隨後,王寶強從洗手間出來後去洗手,發現怎麼摁水龍頭也不出水。

一個人散發出的教養隱藏在這三個細節中

這時,劉德華看到了,將王寶強的手託在了手龍頭下面,水自然地流出來了,化解了當時的尷尬。

所謂看破不說破,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劉德華對他說一句:“把手伸到水龍頭下面。”那會是什麼效果?

如果當時還有別人在場。我想,王寶強的臉也許會瞬間變紅吧。

給別人留有面子是一種有教養的表現。

職場中,我們在電視劇或現實中經常發現這樣的情形:有的管理者當眾狠狠批評某個員工,不給對方留一點面子。這個被批評員工此時的心情我們可想而知。

一個人散發出的教養隱藏在這三個細節中

很多人都聽過北風和太陽的故事,想讓一個人脫下外套,是用北風使勁地吹呢?還是用太陽照呢?

風越大,人把衣服裹得更緊;太陽越暖,人覺得熱,自然而然地把外套脫下。

這個故事很形象地說明了:“溫和友善的力量,永遠勝過憤怒和暴力。”

一個人散發出的教養隱藏在這三個細節中

就像戴爾·卡耐基在其經典著作《人性的弱點》中教我們的技巧那樣:

比如在你想批評別人之前先誇獎一下別人,或者間接地指出別人的錯誤,亦或是引導對方,不要直接命令等等方式。

這樣做會讓當事人心裡更容易接受一些。

即使你和別人的意見不一致,也不要大呼小叫地詆譭別人,否則,只會讓你的聲譽大打折扣,讓別人說你沒有教養,甚至會讓自己多了一個敵人。

一個人散發出的教養隱藏在這三個細節中

我們常常把一個人的教養看作一個人身上很重要的品質,其實教養隱藏在生活的細節中。

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暴露你對別人的態度,而你對別人態度的好壞從側面反映出你教養的高低。

而好的教養,莫過於對別人的感同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