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自家孩子“乖”,父母別太開心,這並非是好事

相信沒有父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一個乖孩子。有一個聽話的孩子,無論在在哪一方面,家長都可以省不少心。所以,很多家長都在致力於將自己的孩子打造成一個乖孩子這條路上不斷攀登。如果孩子的什麼行為做的不符合家長心中的一貫標準,家長就會訓斥孩子,粉刺孩子,當然一般情況下家長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總會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幟。彷彿經過自己對孩子的敲打以後,孩子就能變成一個乖孩子。

大家都說自家孩子“乖”,父母別太開心,這並非是好事

可是,很多家長也許沒有想到,如果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管教之下成為了一個乖孩子,在很多時候這並非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隨著孩子的長大,乖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特點逐漸的便不能被稱為優點,而是會影響孩子健康的阻礙。但是,真到了成為阻礙的時候,家長再有所察覺,那就太晚了。

小麗是一位真正的虎媽,她對孩子的管理是十分嚴格的。只要孩子犯了錯,不管是非黑白,便先將自己的兒子教育一通,常常讓自己的兒子心理感到非常委屈。

大家都說自家孩子“乖”,父母別太開心,這並非是好事

這天小麗帶著兒子在樓下玩,陽春三月裡,很多孩子都走出家門。只聽一聲“誒呦”,一個孩子便大聲哭起來,原來是小夥伴玩耍間,小麗的兒子將一個小朋友撞倒了。兒子並不是故意的,小朋友的媽媽也明白,所以也並沒有追究。

可是小麗嚴厲的訓斥了兒子一頓,兒子想開口說什麼,小麗根本不給兒子開口的機會。最後,小麗的兒子道了歉,一直神色懨懨的。

大家都說自家孩子“乖”,父母別太開心,這並非是好事

從此以後,兒子更怕小麗了。什麼也不願意說,即使自己受了委屈,也是先道歉的人。在課堂上沒有朋友,也不敢舉手回答問題。老師找到了小麗反映了孩子的情況,可是小麗也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問題出現在哪裡,甚至孩子根本不怎麼和小麗說話,小麗更是無從得知孩子心裡在想什麼。

可見,孩子雖然如小麗所願變得乖巧了,卻也給小麗和孩子帶來了新問題。小時候被父母管教的特別乖巧的孩子,往往存在著一些心理問題。

大家都說自家孩子“乖”,父母別太開心,這並非是好事

研究表明,越是在成年碌碌無為的人,在童年的時候越是乖巧。乖巧的性格不但對成年之後的孩子沒有幫助,反而讓孩子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工作上毫無建樹。

因為過於乖巧,孩子們習慣遵照父母的命令去做到父母的要求,但是他們很少思考這樣的道路是不是適合自己,自己是不是喜歡。自己的想法不能被別人知道,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得到別人的認可,那麼碌碌無為也是最正常的結果。

那麼,既然過於乖巧的孩子並不等得到使孩子變得更優秀,那麼家長應該在管教孩子一途上注意些什麼呢?


大家都說自家孩子“乖”,父母別太開心,這並非是好事

​1. 教育孩子的手段要有分寸。家長首先要知道,為什麼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優秀,而不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乖巧。要知道乖巧的孩子不是被教育出來的,而是被管教出來的,乖巧源於孩子對家長的恐懼。教育孩子更重要的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為什麼錯,錯了會出現什麼樣的惡劣後果,並且以後杜絕這類這類事情的發生。

2. 教育孩子要懂得尊重孩子。在很多事情上,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但是家長不能因為孩子的看法和自己是不同的便認為孩子的看法是錯的。這個世界上對於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意見有很多,作為父母應該認識到自己的淺薄,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創造性,要知道在很多事情上,並不是孩子就一定錯,自己就一定對。

大家都說自家孩子“乖”,父母別太開心,這並非是好事

3. 教育孩子要鼓勵孩子多思考,保持自我。當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要鼓勵支持孩子孩子多思考。讓孩子勇敢的保持自我。即便父母對孩子再理解,也沒有孩子自己更加理解自己。孩子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孩子最需要的是孩子心底最匱乏的,而不是父母做出的硬性規定。

總結

乖巧的孩子總是更能得到家長的歡心,也是家長賴以炫耀的點。可是如果孩子過於乖巧,總是不願意表達自己意見,對家長言聽計從,那麼壞處要比好處多的多。教育孩子,目的是讓孩子更健康更優秀的長大,而不是將孩子教育成一個沒有靈魂,沒有想法的木偶。所以,對孩子既要管教還要有策略的管教,引導孩子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