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平臺是大趨勢,但並非是稻草救命!

外賣已經成為餐飲今年最熱的詞了,每個餐飲老闆見面都不是問人氣營業額,而是你做外賣了嗎?你是怎麼做的外賣?

但實際上,外賣不是新鮮事物,快餐業態早在互聯網來臨之前就已經在做外賣了,甚至有以外賣為主的麗華快餐。只是互聯網出現後,大家都慌了...

藉著互聯網的東風,彷彿一夜之間,天上突然掉下個2000億的外賣大蛋糕,IT人拿著大喇叭吆喝:“外賣紅利來了,趕快搶啊,不搶就沒了,過這村可就沒那店了......”

於是乎,我們進入了一個亢奮的時代,也進入了一個模糊的、毛糙的時代,太多概念的、表面的、捷徑的東西圍繞著我們,致使盲目跟從,真相和本質離我們越來越遠---

從一個餐飲人的角度,我想從原點談談快餐外賣的的基本概念和利弊得失。

01 餐飲外賣到底是什麼東西

外賣是餐飲店營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一個快餐店來講,堂食、外賣、外帶三分天下,外賣也是快餐業態的基本屬性之一。一般由門店或總部自設電話,專人配送上門。外賣成分佔比跟最初門店選址有關。

相對品牌企業來講,食品離店意味著出品大打折扣,意味著太多的環節和風險,太多的投訴和不可控因素。所以,很多快餐品牌企業基於自身品牌出發,嚴控外賣無序增長,在人員管理、配送設備、商圈半徑和外賣品種等方面設定了嚴格的接單條件,核心是為了維護品牌在公眾心目當中的價值和滿意度。

餐飲店的外賣邏輯

外賣是品牌的載體,是堂食的延伸,沒有堂食就沒有外賣。外賣是品牌綜合滿意度的體現。也就是說,假如堂食做不起來,那麼偏向外賣一定是徒勞的。要清楚,外賣絕不是救命稻草---

02 外賣取捨的商家思考

品牌商家考慮的核心點是品質,食安和配送如何能夠得到保障。

我們深知,站在顧客角度,不論堂食外賣,口味品質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因此,正是基於這一點,商家嚴控外賣數量和配送時間。

有些正餐企業基於越來越大的運營壓力,廣開渠道,似乎也嚐到了外賣的一點甜頭,把它理解為業務的順延和增量,最終的利弊得失會不會產生此消彼長的後果,會不會對品牌主業構成傷害,那就不得而知了。

03 消費動機的顧客思考

外賣多集中在正餐時段,以午餐為例:職場中人在封閉的寫字樓里人坐了一上午,必須得到外面喘口氣,換個環境。以單人或者同事共享的形式,享受午餐時光。

現在不是過去供需短缺時代,不論出品質量,不論環境服務,有吃的就行。現在的供需關係嚴重失衡,快餐也要選擇品牌,也要求消費體驗,也要講綜合滿意度。

顧客在本質上很難“被養成”所謂的“消費慣性”。

04 澄清幾個基本概念

1、外賣是互聯網產物嗎?

外賣對於餐飲商家來講久已有之,各商家有自己的訂餐電話或者網上平臺。在餐飲+互聯網中,餐廳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餐廳的微信、微博等方式就是連接我們的網絡。商家與公眾平臺是並列關係。

只不過互聯網平臺出現以後,一統天下。拉近了消費者與商家的距離,多樣化選擇,外賣總量增加了,參與的商家變多了,競爭也就更加激烈了。互聯網的出現,並不會覆蓋時代沉澱下來的美味。

2、互聯網與外賣有必然聯繫嗎?

對於餐飲商家來講,互聯網與外賣沒有必然聯繫,離開了互聯網平臺外賣生意照做。對於很多品牌企業來講,有自建平臺,自行配送。或者採取“平臺、自送雙軌制”,東邊不亮西邊亮。

但是,對於一些客單價偏低的小店來說可就是一場災難了,小廣告沒人看了,自己也組建不起配送團隊,只能依賴於平臺,客單價偏低,無品牌化,也不是平臺所想培養的,上不上下不下,姥姥不疼爺爺不愛,在競爭慘烈的今天,真難以久存。

3、外賣是救命稻草嗎?

外賣不是孤立存在,外賣是以堂食為基礎,是顧客用餐滿意度的體現。外賣是刻意求不來的。

常識告訴我們,一個餐廳如果堂食做不爆,就不要過分考慮外賣,那是本末倒置,是瞎耽誤工夫。當你看到餐廳的堂食做爆了,人腦袋快打成狗腦袋了,外賣也就自然而然的來了。

經常聽人忽悠,“你堂食不行可以集中精力做外賣嘛,”“千萬別錯失了千載難逢的外賣紅利期啊”,想想看,假如一個門店在生死關頭聽了這番話,把外賣當做最後的救命稻草,那就基本上可以宣佈吹燈拔蠟了。

05 結語

不可否認,在互聯網的今天,外賣平臺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本身並沒有錯。

但是,外賣平臺的出現,在客觀上促使餐飲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使餐飲的經營秩序和營商之道產生了悖離,為不良商家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助長了不良餐企的歪門邪道,刺激了年輕人的懶惰和貪小便宜的不良習氣,這是不可否認的。

至於外賣平臺要說到好處嘛,站在餐飲商家的角度來評價,它唯一的好處就是把從前發小廣告的給轟跑了,自己由幕後站到了前臺。倍增品牌化門店銷量,達到一個裂變的狀態。

(轉,結合自己經歷稍作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