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亮 | 巨頭混戰社區買菜

劉興亮 | 巨頭混戰社區買菜

文:劉興亮

01

買菜這件事,成了互聯網巨頭們角力的新戰場。在打車的白領和叫買外賣的宅男之後,終端補貼「紅利」終於輪到了買菜的「大爺大媽」。

從東三環勁松到北五環到望京,不同顏色的地推團隊扼守各個社區門口和交通要道,爭先恐後的攔截過路的行人,下載各家的APP,完成一次下單就完成了一個KPI,這家送雞蛋,那家送牛奶……

02

在社區生鮮這個賽道,激烈競爭已經持續了多年,去年大批創業公司在競爭中淘汰,倖存者寥寥無幾。

沒想到,疫情的突然降臨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也突然又激活了這個「衰落」的戰場,一時間,所有的用戶都被迫轉向網絡團購,團購商家訂單暴漲,倖存下來的創業者開始忙不過來了。

在疫情平穩之後,巨頭們發現了這塊被動復活又爆發的市場,紛紛投入巨資加入戰團。社區團購的大戰再次打響,不同的是,這次的參賽選手目標明確,態度堅定,手段更加簡單粗暴。

03

混戰中的「巨頭們」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之前的競爭中勝出的創業公司,比如興盛優選、食享會和十薈團等,這些團隊從草根做起,多年苦心經營,終於迎來市場春天。

第二類是之前做O2O的巨頭,比如美團和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和餓了麼。他們的優勢是熟練的地推和現成的配送體系。

第三類就是新加入戰團的「創新」巨頭,比如滴滴旗下的橙心優選和拼多多的多多買菜,作為新業務,沒有別的辦法,錢多投入大,全靠拼。

劉興亮 | 巨頭混戰社區買菜

選手眾多,戰線也很長,一線城市當然是兵家必爭之地,走出一線,從濟南到武漢,巨頭們都開瘋狂的擴張圈地。所有下場廝殺的巨頭都是公司一級部門參戰,拼多多的黃錚甚至親赴江西一線督戰……

目前為止,業績領先的還是創業公司興盛優選,這是一家來自湖南的創業公司,由本地連鎖零售企業芙蓉興盛孵化而來,日均訂單達到800萬單,終端店面超過30萬家,投資人中有另一個熟悉的超級巨頭,騰訊。

04

巨頭混戰社區買菜,我來亮三點:

  • 左一點:買菜可能是互聯網最後一塊戰場。

隨著這幾年互聯網瘋狂的「下沉」,人們日常生活在快速的被各種網絡應用「覆蓋」,從孩子上課到老人看病,衣食住行都可以在手機上辦了。今天,終於輪到了買菜這件事。

現在已經很難找一件網絡上辦不了的事情了。與此同時,我們的生活也更加離不開手機,互聯網已經不僅僅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它越來越像我們生活的全部。

老百姓的生活,已經被互聯網「下沉」到了最後一塊「買菜」。以後,恐怕我們在下樓前要仔細想想才能找到理由了。

劉興亮 | 巨頭混戰社區買菜

  • 一點:競爭激烈有畸形和惡化的痕跡。

最近幾年的互聯網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各大巨頭似乎拋棄了「技術」和「產品」的競爭努力,開始頻頻使用簡單粗暴的市場手段參與競爭,動則十億甚至百億的各種「補貼」,瘋狂擴張的各種「地推」大戰、搶人大戰層出不窮。

互聯網已經完全偏離了「技術創新」的軌道,甚至變得醜陋和畸形。

競爭在一定程度上,變成直接的「燒錢」大戰,最終勝出的選手並不是技術或者產品優勢,也不是服務優秀,而是財力雄厚的巨頭。

在團購這種業務上,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大家拼的主要是後臺的選品和供應鏈管理,前端靠服務和覆蓋規模,但是這並不代表只能靠燒錢補貼來競爭。一個健康的市場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包括用戶和商家,而畸形的補貼競爭模式對市場是一種傷害。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的管理者有責任承擔必要的責任,對市場亂象進行監督和約束。

  • 下一點:補貼很香,希望能惠及更需要扶持的農民。

一直以來,我國的農民收入都不高,農業的發展始終不如城市的工商業。今年因為疫情影響採購和運輸,網絡上常常看到大批的蔬菜瓜果爛掉倒掉,令人心痛也令人同情。

長期以來,農業流通領域成本高損耗大,很多農產品的流通成本都遠遠超過了收購價格,這已經是見怪不怪了。這次互聯網下沉到「買菜」,希望能夠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改善流通效率,在推廣中鉅額補貼了終端用戶後,也希望這種商業模式能夠持續,能夠讓多年來辛苦勞作的農民得到實惠,其實鉅額補貼可以放給供應鏈和產地一些。

至於終端,大家都明白,補貼只是短期市場行為,淘汰了競爭對手之後,就是壟斷和「殺熟」,互聯網的套路運營是很難持續的,產業鏈的健康有序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