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理入書 增進創作——書法家鄒德忠

《周易》是我國一部古老的文化經典,它包羅萬象,統攝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儒道諸子百家,可以說,它在哲學的高度上影響著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當然,書法也不例外。對此,當代著名書法家鄒德忠先生進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從而在周易和書法兩個領域之間搭建了有效內在融通的橋樑,取得顯著的藝術成果。

易理入書 增進創作——書法家鄒德忠

鄒德忠先生從事書法創作是立基於他深厚的文化學養而不斷往前推進的,其藝術表現力的提高以及人文內涵的不斷豐富,貫穿於他書寫生涯的全過程。在他看來,書法是綜合素質的自然流露,是字內功與字外功的完美結合。為此,他一方面從技法層面上力行字法、筆法、墨法、章法的探索;另一方面,又不斷地汲取新的營養,以充實和豐富自我。書寫之餘,喜愛翻閱群書的他,領會到周易這本書中奇妙而深刻的道理之後,便自然萌生了引易理入書的藝術創意,以此指導而推進了自己的書法實踐。

易理入書 增進創作——書法家鄒德忠

一、發現書法的意象之美源自《繫辭上傳》中的意象說,總結而生成其“鄒氏意象八法”,並予以創造性的運用

《周易》一書有著關於意象美的精彩論述。《繫辭上傳》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這裡提出了“象”與“意”的概念,又揭示了兩者的關係。清·劉熙載在其《藝概·書概》中指出:“立象以盡意。意,先天,書之本也;象,後天,書之用也。”對此,鄒德忠先生結合其創作經驗予以深入體會,認識到周易與書法都是以意為本,以象為用,而漢字的創造,也是通過仰觀俯察宇宙萬象,以意象思維生成的,由此他認為書法創作也應該做到“以象達意”,如東漢·蔡邕所云:“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如此以來,鄒德忠先生經過對上述引文的推敲、理解,先是對屋漏痕、折釵股、印印泥、錐畫沙四法進行了認真研究而掌握得精熟,而後由此及彼,觸類旁通,把千里陣雲、萬歲枯藤、蠖曲、蛇伸等後四法,也歸納出來,基於相同的意象屬性和塑造筆畫形質的功能而一併組合成“八法”。對於八法中的每一個,鄒德忠先生有著他自己的規範所指和具體闡述,形象生動,易學易懂。對此,書學理論界有學者稱之為“鄒氏意象八法”。進一步而言,其意象八法被他用之於創作以來,對規整點畫、塑造字形、提升字的造型之美起到明顯的作用,不僅適用於楷書,更有利於其行、草、隸、篆等字體點畫的錘鍊和定型。

易理入書 增進創作——書法家鄒德忠


二、揣摩周易的陰陽變化之理,運用對立統一的辯證論進行書法創作

《周易》的卦象,建立在陰陽二爻兩個符號的基礎上,這兩個符號按照陰陽二氣此消彼長的規律,經排列組合成八卦,這種排列體現了陰陽互動、對立統一的思想。歐陽詢的《三十六法》列舉了陰陽辯證的理念。經研究,鄒德忠先生認為書法即是一個製造矛盾並解決矛盾的過程,書法創作從形式到內容都應該體現辯證的思想。欣賞他的行草書作,用筆似鏗鏘有力,看得出他加強了中鋒之“勁”和“力”的同時,又取側鋒之“妍”,使之在平和樸實中求得變化,剛柔相濟;在結體、章法上則強化了黑色的變化,讓其輕與重、粗與細、濃與淡、枯與潤產生變化,從而達到雄秀兼得的審美效果,既有中正平和之象,又帶樸實雄渾之氣。

易理入書 增進創作——書法家鄒德忠

三、體悟周易的通變致久之理,力行書法的傳承出新,在藝術上繼承而又創新

《周易》指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繫辭下傳》)故而有“變經”之譽。《繫辭上傳》中說:“化而裁之謂之變---變化者,進退之象也。”這裡指出,事物都處於變化之中。聯繫到書法藝術,即是遵循周易通變致久之理,要與時俱進,融古而出新,不可一成不變。鄒德忠先生明曉此中道理,他的書法在藝術創新方面有出色的表現。如他對漢碑、漢簡有較深的鑽研,其隸書結構緊密,在平正中寓有變化,尤其在用筆上追求精細的生動變化,使其隸書結體有一種呼之欲出的動感而不失骨力。許多作品總體上表明,他既向古人汲取信息,也將古蹟之形體結構、筆勢筆意融入自己的書寫,做成化古為新、以古開今的工作。學者陳方既撰文指出:“他既是以審美眼光和創變勇氣,又充分利用了新近的發現,既從正反兩方面,參照了前人寫隸書的經驗,又有前人所不曾具有的氣息和麵貌。這是名副其實的創新。”

易理入書 增進創作——書法家鄒德忠

四、理解周易關於宇宙創生、萬物運動的論述,並溯源書法傳統尤其是唐以前的行筆路線,呼籲書法迴歸傳統正道

鄒德忠先生在正本清源的審美意義上對書法藝術傳統進行了深入的學術探討和比較研究。在他看來,萬物運動的軌跡與書法筆畫的軌跡,同理同道。宇宙萬物運行的軌跡,就是宇宙創生的五種力:超力、引力、磁力、強核力、弱核力。其中的強核力——陽剛和弱核力——陰柔,負陰抱陽,相互結合,創生物質。將此萬物運行同一的大道,引進書法創作的,有漢代的蔡邕,其書論《九勢》指出:“藏頭護尾,力在其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惟筆軟則怪生焉。”三國時鐘繇的《用筆法》亦指出:“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易經乾卦,乾天剛健,資始創生;坤卦,坤地柔順,滋育養成;易泰卦,“無平不陂,無往不復”;以及老子“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宇宙創生大道,就是書法之道和技法的源頭。

易理入書 增進創作——書法家鄒德忠

鄒德忠先生對南宋以來偏離書法正道、狂野異化的書寫現象痛心疾首,他認為:唐以前書法行筆路線是始艮終乾,依照古法中的一畫之法,依據後天八卦圖的方位。這是契合蔡邕、鍾繇所論書法正道而施使的用筆方法,即藏頭護尾,中鋒用筆,力在其中,八方俱到,四面圓足,骨肉筋脈勻稱,血氣充盈,肌膚亮麗,由此筆法創造的人格化字象,生機勃勃,在形象上通乎陰陽大道。而宋以後的書法行筆路線是始巽終坤,即以魏碑書體的方筆側鋒,橫塗豎抹,鋒芒畢露,遂一味臆造,執筆無法,是失文失道的簡化,是離經叛道的野化。如此一來,他強烈呼籲呼籲書法迴歸傳統正道,即遵從唐以前始艮終乾的行筆路線。

可見,鄒德忠先生與周易結下藝術的不解之緣,他深知《周易》與書法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書法創作與《周易》中的許多道理也相契合。他巧妙地將周易思想引入創作,進而有效提升自己的藝術格調和審美境界。可以說,這為當今的書法創作和藝術發展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啟示。(上官爵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