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丘吉尔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

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丘吉尔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

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丘吉尔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

治愈系电影05——《至暗时刻》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北京时间4月29日,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超过21万例。应对这次疫情,英国政府的表现有点“消极防御”的意思,他们冒着巨大风险和争议推行“群体免疫”,首相约翰逊却在不久后感染住院,一时风声鹤唳。

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丘吉尔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

鲍里斯·约翰逊

而在80年前,英国同样遭遇过类似的危机。

1940年的5月9日,德国在欧洲发动闪电战,攻势凌厉,陆续征服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大英帝国与法国只隔着一道海峡,危急存亡之际,英国必须马上做出选择,是绥靖求生还是绝地反击。

电影《至暗时刻》,就从这个时间节点讲起。

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丘吉尔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

1、一个关于勇气的最佳故事范

电影一开场便直接交代历史背景,德国利用闪电战术,在欧洲横冲直撞,几乎没有遇到对手,大多国家无力抵抗,只好求和投降,英国作为欧洲的主导者,也是欧洲最后的希望。

而这时,英国内部却分化了。以前首相张伯伦为代表的绥靖派,无视战争的乌云,还想为和平做最后的努力。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促成了与希特勒的峰会,并且签下和平协议。参加完1938年9月底召开的慕尼黑会议后,他欢天喜地地向媒体展示他和希特勒的一纸协定,民众也因此松了一口气,似乎战争可以被避免了。

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丘吉尔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

二战中的希特勒

但这样的幻觉很快就被戳破了。德国撕毁协议,步步紧逼,张伯伦里外不是人,已经不可能用自欺欺人的和平主张获得支持,只好黯然下台。

主战派的丘吉尔继任首相,他坚毅无畏,认识到希特勒对于全世界都是个威胁,更坚决反对和德国达成和平协议,他认为那是与魔鬼的协议,他奉行决不投降的理念,决定与德国拼个死活。

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丘吉尔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

温斯顿·丘吉尔

在《峰会:影响20世纪的六场元首会谈》这本书里,英国当时的战备情况是这样的:

1938年9月,在英国29个可供作战的中队中,只有5个中队装备了最新的飓风式战斗机,而且没有一个中队拥有1.5 万英尺以上的高空作战能力。沿海的雷达预警系统仅部分完工,无线电通信原始落后,用于伦敦关键地带防空不可或缺的阻拦气球、防空火力和探照灯仅仅有三分之一就位。其他细节上存在的问题也数不胜数,比如预警人员和消防设备的短缺,还有医护人员、救护车、医院床位的严重匮乏,通过铁路疏散民众的方案也没有拟定。

这意味着,相比于工业力量强大、装备精良的德国,英国在实力上并不占优势,丘吉尔押注的,不是个人荣辱,而是整个英国被毁灭的风险。丘吉尔的雄心壮志也快速遭到现实的打击,他意气风发地准备大干一场,却发现战备并不足以获胜。

紧接着,倾向于讲和的哈利·法克斯子爵又凭借内阁的活动一度把他逼到绝境,他自己也开始怀疑,是不是在拿大英帝国的一切家底当儿戏?

万般无奈之下,丘吉尔想起盟国美国,于是他躲进小屋,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哀求援助,罗斯福虽然没有明确拒绝,但送来的支援却是杯水车薪。此时的丘吉尔,焦头烂额,孤立无援,内外交困,濒临崩溃。

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丘吉尔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

电影《至暗时刻》截图

国王乔治六世来到丘吉尔家中,正式表态要支持他,这让他稍感振作,国王还劝他去人群里感受一下真实的世界和民众的心声,丘吉尔便乘坐一列地铁,和普通民众谈心。他意识到民众的决心,也坚定了战斗的意志。

转机就此出现,他用一场载入史册的演讲鼓舞英国人民的士气。

丘吉尔坚定的态度、强大的意志和决不投降的信心,让英国上下一心,站稳脚跟,重建被摧毁的世界。那些从敦刻尔克撤退的英国将士,在四年后登陆诺曼底,重返欧洲大陆,一雪前耻。

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丘吉尔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

挽大厦于将倾,救民众于倒悬,这样的勇气并非与生俱来。在英国,是战、是和的犹豫一直伴随,里里外外的批评和指责从未停止,被怀疑和自我怀疑也让丘吉尔辗转反侧。在那些至暗时刻,我们只看到了英雄勇敢的一面,却无从了解那份勇气是如何点燃、如何强大又如何爆发,更不会知道,这份勇气的背面是脆弱和崩溃。

2、勇气犹如星星之火,可成燎原之势

电影中,丘吉尔第一次出场,是在女秘书前来应聘的情景。屋子里一片黑暗,丘吉尔划起一根火柴,点燃雪茄,一道火花亮起,黑暗迅速被逼退,女秘书也被这道刺眼的光芒震慑,说不出话来。

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丘吉尔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

一天之后,丘吉尔将临危受命。这道亮光象征着他所肩负的使命,他要划破黑暗,去击溃危机。

众人拾柴火焰高,丘吉尔的这道光要想照亮更大的面积,首先就需要获得国王乔治六世的支持。这是他要过的第一关,电影里一共安排了三次会面。

第一次,国王出于礼节必须接见新任首相,虽然互相致意,但距离分明,会面时间很简短。

第二次,内阁主张议和的势头让国王也坐立不安,他犹豫要不要躲到加拿大去,丘吉尔虽然不置可否,但两人展开了一番比较舒服的交谈,丘吉尔开着玩笑地说起自己的父母,国王不时微笑回应,可以感受到他们之间开始互相靠近。

第三次,国王变得主动,他深夜到访,此刻丘吉尔正滑向崩溃的边缘。

国王问丘吉尔:“你害怕吗?”

丘吉尔答:“我怕得要死。但投降的国家最后都完蛋了。”

国王直接表态:“失去国土子民的国王还算是国王吗?”

他先是坐在丘吉尔面前的靠椅上,而后又挪到丘吉尔身边并肩坐下,像个老朋友一样,明确表态,“我支持你,我承认最开始对你有所保留,但是,谁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胆识,谁就配得上我们所有人的信任,我支持你”。

这三次递进的会面,让两个人从互不认可到同仇敌忾,关系逐渐融洽,上下齐心,一致对外。

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丘吉尔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

3、一次扭转历史的演讲

此时这团火已经蓄势待发,丘吉尔接受了国王的建议,到民众中间,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和心声。丘吉尔乘上一列地铁,人们迅速认出他来,围成一团。他们有的是垒砖工;有的是五个月大婴儿的妈妈;有的是情侣……丘吉尔问到他们是否打算妥协,大家的回答非常坚决:“绝不!”

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丘吉尔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

丘吉尔终于意识到,站在他身后的,不只是国王、同僚,还有广大的民众。他回到议院,发表了一篇足以载入史册的演讲。

在那次演讲中,他用激昂的语调向世界宣布:

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将在法国战斗;

我们将在任何海域战斗;

我们将在空中战斗,

愈战愈勇、愈战愈强;

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守卫我们的岛国。

我们将在任何一块滩涂战斗;

我们将在任何一处敌人登陆之地战斗;

我们将在任何一畦田野、任何一条街巷战斗;

我们将在任何一座山岗战斗;

我们绝不投降;

纵使,

我绝不相信,

英伦全岛或大部分落入敌手,

遭受奴役,无力反击,

驻守在帝国海外领地的舰队仍将继续苦战,

直至新世界适时秉承主意,

全力以赴,

拯救旧世界,

让其重获自由。

这篇演讲,获得了满席的支持,成燎原之势,为欧洲带来了希望。

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丘吉尔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

虽然结局早已载入历史,但如今我们回望过去,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面对德国铁甲,英国首相丘吉尔带领英国从恐惧绥靖的气氛走向同仇敌忾,用绝不投降的信念穿越恐惧,保护30多万将士完成敦刻尔克大撤退,为取得二战的最终胜局保存了实力,反法西斯战争也在四年后最终取得了胜利。

电影黑屏,那句关于勇气的最好注解出现——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如何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丘吉尔为我们做出了教科书式的回答

-END-

作者 | 严复初

责编 | 杜普

编辑 | 墨语

实习编辑 | 小童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