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4月15日,全球确诊病例突破200万例。

不到13天,100万变成了200万。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失业潮、心理疾病、物价暴涨,全球疫情的升级,新冠病毒对各国影响从生命安全延伸到次生灾害。

稀缺的不仅仅只是药品,还有维持生命的食物。

疫情当下,现实比你想象得更残酷。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最近,一对年过七旬的英国夫妇,在自己家中悄无声息地结束了生命。

在警方的通报中,他们的死因被定性为“一个孤立的事件,不会寻找或调查相关的任何人。”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英媒报道

但在邻居的证词与媒体的后续报道中,了解到这对老夫妻中71岁的丈夫史密斯在自杀前,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报道称,由于封锁政策,这对夫妇担心买不到食物,史密斯先生还忧虑买不到药物控制他的疾病。

封城政策让很多空巢老人购物不便、食物紧缺导致心理崩溃直至绝望。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英国超市

更可怕是,这不是个例。

封锁期间,英国近半数物流停运,濒临破产。极度依赖进口蔬果的英国,发生了多起因为食物资源短缺发生的悲剧。

"超市已经没有水果蔬菜了,我在那里大哭了一场,接下来我吃什么都是问题。"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英国约克郡的一名ICU护士,在连续值班48小时后却抢不到任何食物。

面对超市里空空荡荡的货架,她哭着在视频中向英国人恳求停止疯狂囤货,留一点给需要的人。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伦敦某超市的货架

但她的呼吁并没有得到回应,相反,抢购物资在英国更多城市愈加严重。

超市和卖场为了防止抢购出台了限购措施,但全家出动的英国人每天早上9点就把所有果蔬食物一扫而空。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INS上,一些英国主妇还自制大量番茄罐头,来保障全家未来一年的蔬菜。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除了生鲜食品短缺,鸡蛋也成了紧俏品。

开始自己养鸡的英国民众,逼迫养鸡场也出台了限购母鸡的策略。

食物危机,已经蔓延到了欧洲其他国家。

美国加州民众在狂买完卫生纸、洗手液后,驱车几小时前往墨西哥边境大肆购买不限购的食物饮用水。

法国超市的货架上,已经很久没有5公斤装的面粉,10升装的食用油等大份量食物出现了。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货架上空空荡荡的法国超市

意大利、德国、澳大利亚、荷兰的超市货架也是空空如也..........

同样的事,我们也没能避免。

前一段时间,许多国家开始禁止粮食出口,全球粮价大幅度上涨。

这个消息引起了小幅度的恐慌,国内一些城市开始“囤货潮”

在知乎问题:“面临超可怕疫情爆发,家里要囤什么东西?”各位答主晒出了自己的食物存货。

“速食”成为首选。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图源知乎用户“快乐的狗哥”

虽然专家已经表示目前粮食储备足够,但民众的“囤货欲”依旧只增不减。

过去几年全球最畅销的社科读物《未来简史》中,作者赫拉利曾经提出过一个理论:人类在进入21世纪后,战胜了三大挑战“饥饿、战争和瘟疫”。

但现在来看,赫拉利的观点未免太乐观了。

当瘟疫来临时,比病毒提前一步击倒人类的,或许就是饥饿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受疫情影响,已经有十几个国家出台了限制农作物出口的有关政策,其中包含全球稻米前两大出口国——印度和泰国。

人口大国的印尼和菲律宾,国家储备粮也仅能维持到6月。

上一轮持续数月的非洲蝗灾,从非洲到亚洲席卷了20多个国家。

三月下旬,非洲多国出现大规模降水,给大批新生沙漠蝗虫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新生的沙漠蝗虫正在大规模繁殖中。

新一轮的蝗灾将随着干旱一起到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新一轮的沙漠蝗灾规模可能达到上一轮的20倍。”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2008年的粮食危机会不会重新上演?疫情还在不断蔓延,这个答案充满着未知。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程国强认为,如果后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引发全球粮食危机的风险将是大概率事件。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也在官方网站表态说:“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通畅,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

不过,我们也不用过分恐慌。

我国的谷物净进口量占我国谷物消费总量的2%,基本自给自足,国际出口禁令对我们影响较小。

最重要的是,我国的小麦、稻谷等粮食储备充足,而且国内疫情也得到了好的控制。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应该立马去做的不是囤粮,而是减少对食物的浪费。

囤积越多,造成的浪费也就越多。

即便没有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全世界的粮食浪费让人触目惊心。

联合国粮农组织2011年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生产出来的食物被损失或浪费掉。

更直观的事实是:地球上目前的粮食产量足够可以喂饱每一个人,但全世界范围内,每天仍然有8亿多人饿着肚子睡觉

一向被认为具有资源节约意识的日本人,想要兼顾好吃又安全,常常把还在可食用期限内的食物丢弃。

日本每年扔掉的食物是联合国援助非洲的两倍,约621万吨。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被联合国称为“世界上最浪费的英国人”,每年三分之一的食物还没进到冰箱就被扔到垃圾桶。

英国超市抢购潮的后遗症已经来了:各地垃圾桶里也装满大量没开封的食物。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垃圾桶内未开封的食物

同样的浪费现象,在我国也常禁不止。

每天在各个食堂餐厅里都有喊着“光盘行动”口号,却整盘倒掉食物的人。

去高校里看看,吃多少打多少,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比舌尖上的浪费更严重的是,粮食的“餐前”浪费。我国粮食产后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达700亿斤以上。

而过度包装的问题,也让我们在每年各种节日里“吃掉”一大片森林树木。

在茶叶、保健品等重灾区,包装礼盒的成本甚至高于产品本身。

比起浪费,更严重的是资源成熟又唾手可得导致人类懒惰退化。

当浪费成为习惯,所有人都要为自己曾经的行为付出代价。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前些天隔离在家,我重温了2017年的一部日本电影《生存家族》。

说实话,没有比这更应景的灾难片了。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这部灾难片的背景是,某一天全世界突然停电,一切现代工具全部沦为废铁。

食品饮用水成为紧缺物资,交通工具统统罢工。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生活在东京的主角一家,决定骑自行车逃往农村。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电影《生存家族》

逃亡路上食品被炒到天价;公园里的锦鲤被烤成鱼干;水族馆里的鱼类被打捞吃空;劳力士和玛莎拉蒂换不来一瓶矿泉水......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影片中,一路上发生的荒诞又现实的剧情,令人脊背发凉。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电影《生存家族》

这不就是疫情期间开始学习做饭,然后囤积酒精和大米的我们么?

当生存成为第一要务时,文明社会的规则彻底被颠覆。

电影中印象最深的是,有富人去用自己的玛莎拉蒂换吃的,结果被店主轻蔑地说,都没电了,你这有啥用?

就像前些日子,在韩国,口罩成为硬通货,比钱本身更值钱。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生存家族》的结尾,电力恢复,全球又重回现代文明框架之中。

幸存下来的主角也开始审视,灾难来临前,曾经浪费了多少平凡普通的资源。

当真遇到浩劫,原本日常生活中看似有用的物品,此时此刻却只是毫无用处的存在。

全球出现超市“抢购潮”:比粮食危机更可怕的,是这个习惯

电影是一个末日寓言故事,把我们丢进了他设定的“生存绝境”里,以此唤醒人们要懂得感恩的心态。

讽刺的是,活在疫情蔓延的当下,这是人类共同体面对的现实。

灾难后的重生是从反思开始的。如果没有反思,所有的经历都将是浪费。

疫情终将过去,我们的生活终将步入正轨。新冠肺炎,终将成为一代人的灾难记忆。

可就像作家亦舒写的:平静的生活更能叫人觉悟,原来,一个人所真正需要的物质,少得不能再少,与快乐无太大关系。

希望下次当你准备扔掉未拆封的盒饭、倒掉吃不完的大米时,记得2020年初囤积和抢购时的惶恐和不安。

参考文献:

英国71岁老人疑因疫情绝望自尽,临死前杀死妻子……——环球网

探秘高校食堂粮食浪费:一吨饭至少扔500斤食物——新浪新闻

英国超市抢购潮的后遗症来了:大量食物被浪费,直接扔进了垃圾桶——新浪新闻

电影:《生存家族》

中青网:《加强国际协作才是防止粮食危机重演的正确姿态》

作者:秋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