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時代的華為雲與計算:從“小步快跑”到“穩步跨越”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4月14日報道

近期,全國多個省市集中公佈重大項目投資計劃。據不完全統計,9個公佈了項目總投資規模的省市投資總額已超24萬億元;另有部分省市公佈了2020年度投資計劃,總規模超6萬億元。截至目前,河南省、江蘇省、重慶市、福建省等省市已公佈重大投資項目。其中,僅南京市公佈的新基建行動計劃,將以100個市級項目為重點,總體推進市區兩級總投資5454億的346個新基建和關聯產業項目加快建設,投資規模可觀。

從中央到地方圍繞“新基建”,加快推動智能化、信息化經濟做大做強,讓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實、成色更濃。數字經濟新動能的加速崛起,顯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潛力。面對“新基建”所指的數字未來,我們該如正確認知?如何更好推進“新基建”?

打造數字化“鐵公基”

過去數十年間,鐵路、公路、機場等“鐵公基”建設,讓中國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當前的中國,正站在新時代的十字路口,每一步跨越都至關重要。未來10年,中國經濟如何從“小步快跑”實現“穩步跨越“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深刻命題。

數字經濟正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它不僅可以助力中國的實體經濟,而且能夠讓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贏得長久的動力。現階段,我國各個行業數字化發展水平尚不均衡,一方面互聯網行業已經在由信息化邁向智能化新階段,另一方面大量傳統行業仍處於信息化進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

經濟創新發展需雙向發力,向上創新創變,向下夯實基礎,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又包含雲計算、數據庫、邊緣計算、數據安全、開發平臺等內容,其中服務器、存儲硬件、核心電子元器件、芯片、半導體材料和設備、新型顯示器件、數庫管理系統是基礎設施最強有力的硬件支撐,通過ICT基礎設施建設,能夠直接作用於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各產業智能化發展。與此同時,以雲計算、數據中心、大數據、人工智能、5G為代表的“新基建”,其著力點便是為國民經濟打造數字經濟體系的底座,支撐整個國民經濟,由傳統模式逐步走向信息化、數字化,最終走向智能化——這也是數字經濟的高級階段。

近日,華為雲CTO張宇昕在接受《中國電子報》就“新基建”的專訪時談到,“‘新基建’就是數字化的‘鐵公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既往的基礎設施建設有不同側重點,雲計算、數據中心、大數據、人工智能、5G,著眼的是國家數字經濟體系的建設,打造的是數字經濟體系的底座;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既往的基礎設施建設又有相同,鐵路、公路、機場、城市建設等傳統基建推動了國家的現代化進程,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石,‘新基建’與傳統基建一樣,都是推動國家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作為國家基礎設施,都應該是牢不可破的 。”

作為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近幾年持續加大在雲、5G、計算等相關領域的投入,2019年,華為在泛計算行業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和佈局,華為首次發佈了“鯤鵬+昇騰”的計算戰略,重磅發佈“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商業策略,並且構建開放的計算產業生態。同時,華為還整合了存儲、計算及雲服務相關組織,成立了Cloud&AI BG,即雲與計算業務部,成為繼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和消費者業務之外的第四大業務,通過對資源和組織的整合從芯片到數據中心、從硬件到軟件、從IT基礎設施到雲服務、從邊緣計算到雲計算,將資源全部集結,將華為雲打造成業界唯一的擁有全棧能力的雲,為新基建時代的底層創新提供組織和人才保證。

在今年3月華為發佈的《2019年年度報告》中,華為2019年全球銷售收入達到了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而在其中雲與計算的貢獻被多次提及。華為憑藉在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大數據、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產業中的多年積累,以及在“雲邊端”、“雲網端”協同的結構中的全棧技術、全業務場景的工程能力,在面對萬億級的計算產業大市場,華為雲與計算業務未來的發展也頗讓人期待。

聯接+計算雙內核,將成為通往智能世界的高速公路

“走向智能化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物理世界映射成數字世界,包括把物理世界轉換、抽象成數據,以及數據的存儲和處理,數據處理的核心就是計算,所以計算是數字世界的基礎技術。而孤立的數據的價值是很低的,所以在有很強的算力做計算的同時,還要能夠把這些算力聯接起來,形成一朵雲,才能實現智能化。所以聯接加計算合起來組成了通往智能世界的鑰匙,才是“新基建”的核心所在。” 華為雲CTO張宇昕談到。

“新基建”兩個內核:一個是聯接,聯接網絡和平臺,一個是計算,包括算力和算法,它們共同決定了聯接的廣度、計算的能力。毫無疑問,在這方面擁有深厚積累的企業,必將在“新基建”領域搶佔重要先機。由此看來,華為在“新基建”領域早已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優勢。

先說聯接能力。聯接能力包括固網聯接和無線網絡聯接,其中無線網絡連接的決定性因素在於5G網絡的建設——5G網絡建設將使無線網絡提速10倍,從而讓聯接能力得到更大幅提升。而在全球角力的5G技術上,華為已經佔據領導者地位,並帶領全球進入5G商用時代。 聯接技術一直是華為的強項,在全球角力的5G技術上,華為已經佔據領導者地位。

對於計算,張宇昕表示:“未來智能時代,隨著5G創新應用的逐步發展,多樣化應用催生多樣化算力的需求,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創新需要大量的多樣化算力,既需要通用計算算力也需要異構計算算力。隨著新應用數量和種類的增加,可能會出現更多種多樣的計算單元。國家未來的數字經濟,必然需要這些多元算力支撐。因此在這次“新基建”中,要構建一個我們自己掌握核心技術的多元計算能力。”

基於強大的算力、豐富的算法,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計算,為智能化提供了可能性。但孤立的數據的價值是很低的,想要實現智能化,必須把強大的算力聯接起來,形成一朵雲。因此,只有聯接加計算形成合力,才鍛造成這把組成通往智能世界的鑰匙,也只有掌握聯接和計算的核心技術,才能更好推進“新基建”。

在計算方面,華為於去年9月宣佈全面發佈計算戰略,確定了打造“一雲兩翼雙引擎”的計算產業佈局,“鯤鵬+昇騰”成為整個佈局的核心。在通用計算方面,華為聯合軟硬件合作伙伴,基於鯤鵬芯片打造了豐富的計算產品和解決方案,在多個行業實現了規模商業部署;在AI計算方面,華為已完成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的構建,以及在多個行業的落地應用。

在計算實踐層面,近幾年華為將過去沉澱於內部使用的核心技術向外釋放,包括提供基於鯤鵬芯片和昇騰芯片打造的多樣化計算能力、通過全球19萬員工多年使用錘鍊的辦公協同系統WeLink、多年軟件開發經驗積累的DevCloud服務、基於自身數字化轉型積累的ROMA平臺等,都將通過華為雲向外界做能力開放。華為把過去30年積累的核心技術開放出來,其中有大量的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也經過了華為自身的大規模實踐檢驗。這些技術服務於國民經濟,從而使基礎設施牢固而不可動搖。

在計算生態層面,華為還提出了“硬件開放、軟件開源、使能合作伙伴”的策略,攜手夥伴打造開放、合作、共贏的計算生態。截至目前,華為與產業夥伴聯合成立了15個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與600多家的ISV夥伴推出了超過1500個通過鯤鵬技術認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金融、政府與公共事業、運營商、能源等行業。

此外,華為在全球17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具有豐富的通過信息化、數字化實現全球協同能力,也在全球積累了豐富的本地化經營的合法合規、安全可信經驗,這些能力和經驗也可以通過雲服務的方式提供給“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幫助實現國家“新基建”的全球化。

華為將在數字化基建中發揮關鍵作用

當前,數字基建的回報是非常可觀的。據業界研究機構分析,在過去的30年中,在數字經濟中每投資增長1美元,會帶來GDP增長20美元。而在傳統經濟裡每投入增長1美元帶來的GDP增長僅是3美元,數字產業未來的前景廣闊。

外界普遍認為,華為能夠在數字化基建中發揮很關鍵的作用。對此,張宇昕總結了華為的主要能力和貢獻在於數字經濟的底層數字化基礎設施領域。主要能力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能夠實現數字化基建核心技術的可控性;第二,華為在5G、雲計算等核心技術上有強大的創新能力;第三,華為可以用自身的數字化轉型經驗,服務於政府、企業、各個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第四,在全球化視野下,“新基建”不僅服務於國內市場,也將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華為領先的全球化能力可以幫助實現國家“新基建”的全球化。

無論是“新基建”還是“老基建”,其核心均在於基礎設施,只有把基礎設施搭建好,才能為國民經濟提供強有力的底座支撐。而這恰恰是華為的核心價值,也是華為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在“新基建”時代浪潮中,華為即是佈道者,也是核心建設者、受益者,未來將依託雲和計算業務的優勢,通過聯接+計算雙內核,將構建通往智能世界的高速公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