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悲情英雄庆忌留给世间的最后礼物

同样是春草迷离的四月,让我们把史书翻回到春秋战国的吴国,重温要离刺杀庆忌的悲情故事。即使在历史中那是一个最为豪杰辈出、精彩纷呈的时代,他们也是一段让人惊心动魄、唏嘘不已的传奇。

这两个本无交集的人物,终于在命运之手的推动下,于一个特定的时刻纠缠在一起,定格为无法挣脱的宿命,在千载直下的时间长河里,散发出异样的光彩。


宽恕:悲情英雄庆忌留给世间的最后礼物

刺客风流:要离与庆忌

刺杀庆忌,尤其是像要离这样的一个人,起码在当时绝大多数人看来,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在支撑要离完成刺杀庆忌的壮举呢?

其实历史上对要离的人品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太史公司马迁也似乎因为争议未把要离纳入刺客列传。《东周列国志》之所以给要离贴注的标签是贪功名而非利禄,因为在成功刺杀庆忌后,要离没有去吴国领赏而选择了自刎而死。《吕氏春秋》仲冬纪第十一《忠廉》:"要离可谓不为赏动矣。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故不以贵富而忘其辱。"这恰恰也佐证了要离这次行动的初旨所在,他选择这样悲壮地死去,为成就他的千载功名划上了最完美的一笔。

据史书记载,一直以捕鱼为业的要离身形瘦小,仅五尺余,腰围一束。形容丑陋有别于众人,其貌不扬而又出身卑微。

从心理学的角度推断,要离这样性格的人物,命运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不同的方向,一个是自卑自惭,默默消隐于人群的最深处,另一个则是以惊世骇俗的行事来向别人证明自己并不平凡。很多事实证明,人往往越是卑微反而越有证明自身价值的渴望,越希望得到世人的认可:你们不都是看不起我吗,我一定会让你们刮目相看!这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嘶哑的呐喊,是对命运不公的反抗。

而要离更是超越了这种精神层面而有了更高的追求。


宽恕:悲情英雄庆忌留给世间的最后礼物

吴王阖闾的屏幕形象

要离的父亲本身就是一个刺客,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终要离也选择了刺杀这条不归路。为了完成毕生的夙愿,他为之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他身体孱弱但是苦练剑技,因此成为了当时有名的击剑能手;他善于思考,工于智谋,这从他完全一个人制定了行刺庆忌的计划并且获得成功足见一斑;或是遗传或是后天锤炼,他胆气过人,敢于羞辱当时东海勇士椒邱䜣并最终造成他自杀身亡。

要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顾一切的决绝,一直在等待着那个最好的时机来完成他的最高梦想,书写一篇属于他自己的绝世传奇。

吴王僚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515年的四月,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来了,要离一直在努力证明自身价值的付出没有白费,他进入了吴王和伍子胥的视线。

那个强大勇武、光彩照人、堪称当世豪雄的庆忌无疑是他最为理想的目标,这也很好地诠释了为什么要离会自荐去执行这个艰巨的刺杀任务。

这一年,楚平王病故,公子光和伍子胥借机启动了蓄谋已久的刺僚行动,以刺客专诸在宴席上鱼腹藏剑杀死了吴王僚,公子光成功地取得了吴国的政权,成为了历史上的吴王阖闾。但是王僚那个勇武过人的王子庆忌警觉性高,成功摆脱了公子光的追杀,逃到了卫国的艾城,开始在那里招纳死士,结交诸国,准备报杀父夺国之仇。这对刚刚成为吴王的阖闾来说不啻如鱼刺在喉,整日里提心吊胆,寝食难安,于是他又想到了心腹伍子胥,让其设法除掉庆忌这个心头大患,伍子胥想到了要离。


宽恕:悲情英雄庆忌留给世间的最后礼物

一生为复仇而活的伍子胥

《吕氏春秋》曰:吴王欲杀王子庆忌而莫之能杀,吴王患之。吴王之友曰要离谓王曰:"臣请杀之。"吴王不信,曰:"汝拔剑不能举臂,上车不能登足,汝能杀之?"他对庆忌是极为忌惮的:"庆忌之勇,世所闻也。筋骨果劲,万人莫当。走追奔兽,手接飞鸟,骨腾肉飞,拊膝数百里。吾尝追之于江,驷马驰不及,射之闇接,矢不可中。今子之力不如也。"

可见,最初吴王对使用要离这样的人来完成杀死庆忌也是没有什么信心。但是要离用他近乎完美的策划,和甘于付出妻儿性命和自己断臂这样疯狂而巨大的代价打消了吴王的疑虑,计划得到了吴王的认可。

于是在朝堂之上,吴王与要离合演了一出苦肉计,吴王先断要离右臂,后又戮其妻子,焚尸于市,要离自此逃出吴国并成功投靠了庆忌。

精心设计的计划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完美的实施,要离距离自己心中的那个目标也越来越近。无法想象要离每天是在怎样一种极度的兴奋中战栗,但是他表面上看来一定很平静很安然,作为一名优秀的刺客,他一向有着近乎残酷的隐忍和自律,这是长期刻意磨练的结果,也是积聚多年的能量即将爆发前的平静,他成功地骗过了多疑的庆忌,隐忍不发直到在船头完成那惊天动地的一记刺杀。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他身上极具古代游侠精神,不计生死,千金一诺,不为私利,只为扬名。人的性格永远是个难以言述的复合体,要离之所以接下了这份有死无生的任务,肯定也有考虑为黎民百姓谋求安生的因素在内,因为被仇恨之火灼烧的庆忌必然会给吴国的百姓带来战争和死亡。


宽恕:悲情英雄庆忌留给世间的最后礼物

要离江上刺庆忌

要离被庆忌释放后投江自尽,船上的人把他捞上来,要离问:"你们为什么救我?"大家说:"庆忌已经放过了你,你回吴国去吧,一定能够封官进爵,享受荣华富贵。"要离说:"我杀庆忌,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为了吴国的百姓生活安宁,免受战乱之苦。"说完,拔剑自刎。要离在功成名就之时,没有选择荣华富贵而是慷慨赴死,这样的壮烈豪情才是一直被后世所称道的原因所在。

陆游《月下醉题》:"生拟入山随李广,死当穿冢近要离。一樽强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清代王士禛也作有《题尤展成新乐府》:千金匕首土花斑,儿女恩仇事等闲。他日与君论剑术,要离冢畔买青山。

后来庆忌的手下归降了吴王,把要离的尸体献给阖闾,吴王根据要离生前的遗愿,追封了要离的妻儿,并令伍子胥将其葬于鸿山的专诸墓旁,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慰藉一下要离的在天之灵吧。杜甫曾经为李白写过一句: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里用来形容要离的一生,应该也是恰如其份的吧。

让我们再重温一次要离和庆忌命运的最后碰撞。。

吴国邗邑,满载甲士的船队正在行驶,大江之上,天风浩荡,作为主帅的公子庆忌昂然立于船头,想着国仇家恨就要一朝得雪,眉宇之间不禁神采飞扬。已经成为庆忌心腹的要离一直站在上风位置,等待着稍纵即逝的时机。他本就瘦弱,之前又失去了右臂,面对的又是有着万夫之勇的庆忌,左臂需要借助风势才能完成这次蓄谋已久的击杀。


宽恕:悲情英雄庆忌留给世间的最后礼物

人们以庆忌塔纪念这位英雄

突然一阵狂风吹过,船体颠簸摇晃不已,要离动了。

短矛带着他生命中全部的企念刺向庆忌,锋利无俦的短矛瞬间穿透了心窝,一直穿透后背而出。身受重伤的庆忌此刻终于醒悟要离断臂毁家的真正目的。但是他不愧为血勇之士,忍着剧痛,单手提着要离,把他的头浸入水中,反复了三次,才把淹得半死的要离横放到自己的膝盖上,大笑着对他说:"天下居然有像你这样的勇士,竟然能用这种苦肉计来刺杀我啊!"庆忌身边的卫士冲上来要把要离碎尸万段,庆忌摆了摆手说:"这个人是天下少有的勇士,怎么可以在一天之内杀死天下两个勇士呢!"庆忌血染征衣,伤势太重,他深知自己不能支撑多久了,就对他左右的卫士说:"你们不要杀死要离,可以放他回吴国,以表彰他的忠烈。"说完,他把要离扔到甲板上,用手猛一下子抽出刺穿身体的短矛,顿时血流如注,向天而死。

庆忌和要离其实都可称得上一代风流,一个骁勇仁恕,光风霁月,一个隐忍坚毅,无畏牺牲,只不过在风诡云谲、争权夺利的政治残杀中没有谁会是最终的胜利者,只能一道成为那个乱世可悲的牺牲品。

要离追求的是古之游侠那种轻生死,重然喏,不为谋利,但求千古留名的境界,最终得偿所愿,但是他惊天动地的一击终究没有庆忌用生命书写的宽容强大。庆忌的强大正在于他把能杀而未杀、淹得半死的要离扔在甲板时的豁然一笑,也许那一刻濒死的庆忌心里想的是:无敌,真的是寂寞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