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沾油會酸敗,這酒偏要豬肥膘,否則不好喝,什麼梗?

嶺南燒酒“玉冰燒”的歷史根源我給找到了,終於解決了這個美酒沒有歷史淵源的大問題,現無私奉上。當然廠家商家能給付產權費為好,我也要用這個錢,等急著在當地建幾座希望小學,或者給那裡的山區小學生們加餐,把白酒的暴利轉化給小朋友們一點。

釀酒沾油會酸敗,這酒偏要豬肥膘,否則不好喝,什麼梗?


話得從頭說起

這些年飲食行業時興尋根問祖,尤其是食譜和酒水。有的食譜找到廚祖伊尹,還有的找到彭祖,再不濟也拉個皇帝、名人站臺。酒水更是啦,都能找到史前,猿猴釀酒,比儀狄、杜康還遙遠許多。至於當下的酒水飯菜是不是那時的延續,中間斷更沒有?無人搭理,反正我就是那了。這些事例網上很多,這裡不再重複列舉。

自古釀酒,不論甜酒釀、黃酒還是燒酒,有個禁忌,整個過程要乾淨,尤其不能油汙沾染,否則必定酸敗不能喝。我做甜酒釀多年,領教過這個厲害,確定不能沾惹油汙。但有例外,這就是嶺南名酒玉冰燒。


釀酒沾油會酸敗,這酒偏要豬肥膘,否則不好喝,什麼梗?


其實玉冰燒的釀造過程也是不沾惹油汙的,只是儲存過程中要用到。按說長期儲存白酒,也沒有放豬油的,單單這家特例。玉冰燒釀造出的酒,要往裡放了肥豬膘,一起儲存,是這個白酒的釀造程序之一。

玉冰燒是佛山地區傳統燒酒,具體年代不可考,據說產生於在宋代。佛山酒業搞了個玉冰燒的百科詞條,說是宋代趙珣的著作《熙寧酒課》有記載。可是趙珣的《熙寧酒課》記載的是那時候釀酒的稅收,如果有人研究北宋熙寧年間的酒水稅收,這書裡倒是一手資料,就是沒有什麼玉冰燒的影子。由此看來,他們一直在努力尋找玉冰燒的歷史根源,結果落腳在這個上,考證做得不大好。

玉冰燒酒

這個酒與所有蒸餾白酒不同之處,是在白酒老熟期間,裡面放豬的肥膘,還是大塊。形象的比喻一下,很多人見過釀醋,時間長了醋缸會出現一整塊太歲一樣的東西,缸口一般大浮在醋裡面。醋缸裡漂浮的這東西,還像玉石,更像肉,當地叫“醋蛾子”。大塊的肥膘放到酒裡,浸泡時間長了,顏色像玉石,摸著像冰塊,看著還是豬肥膘。

釀酒沾油會酸敗,這酒偏要豬肥膘,否則不好喝,什麼梗?


這就是玉冰燒名字的由來。傳統釀造上,當地白酒是大米釀造,風味自然不如高粱。行家都知道,帶殼的穀物釀酒才有獨到的香味。譬如茅臺酒,專用當地的高粱,叫做紅糯子。比起其他品種,殼厚米少,格外苦澀,根本不能當糧食做飯吃。可是釀酒特好,要的就是苦澀的風味。

行家知道大米釀造的酒,醪糟、黃酒還行,白酒不好喝。嶺南古代是很窮的地方,能有大米釀酒喝,已經很奢侈了。但要怎麼改變風味,很難做到,以致許多年都那樣,將就著喝,也沒什麼不好的。後來怎麼會想著用浸泡肥豬膘改變風味,卻不是當地人的發明,而且天降“神人”,授其仙法:酒釀好後,把大塊豬肥膘蒸熟,浸泡到裡面,不多久就好喝百倍。

釀酒沾油會酸敗,這酒偏要豬肥膘,否則不好喝,什麼梗?


如今的化學水平就很好地解釋了這現象,豬肥膘泡在酒裡,促使裡面的酯類物質變化,讓白酒的風味得以改變,好喝了。

哪個大神出的仙招

近期惡補飲食文化基礎常識,翻閱幾本古籍無意中發現玉冰燒的蛛絲馬跡。然後順藤摸瓜,果不其然給我找到,獲得這筆意外之財,當然玉冰燒方面如果慷慨給付的話。這話還得從頭說。

北宋有個孟元老,國破跑到南宋杭州,回憶北宋都城開封府的曾經奢華,寫了一本書,叫做《東京夢華錄》。這本書基本是史實性記錄,與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互為怡麗,直把個北宋都城描繪的細緻入微,神龍活現。


釀酒沾油會酸敗,這酒偏要豬肥膘,否則不好喝,什麼梗?


《東京夢華錄》裡有記載,當時開封皇城有條釀酒街道,就叫“麯院街”。這條街都是酒坊,釀造所有酒水品種裡,唯有“羊羔酒”最為高檔,也很貴,一般人喝不起,皇帝宴請賜酒就用它。

就這個羊羔酒是玉冰燒的正宗源頭。羊羔酒的釀法,南宋陳直寫的《壽親養老新書》有詳細記載:

“米一石,如常法浸漿。肥羊肉七斤,曲十四兩,諸曲皆可。將羊肉切作四方塊,爛煮,留汁七鬥許,拌米飯、曲,更用木香一兩同醞,不得犯水。十日熟,味極甘滑。”


羊羔酒後來怎麼傳到嶺南,就是蘇東坡帶去的。他貶官嶺南,吃不到羊肉,發明了羊蠍子,啃骨頭啃出名堂。可見那地方多荒涼,不像京城開封,羊肉當福利按月發放。可是羊羔酒確實最好喝,蘇東坡這個級別的吃貨,不可能不日思夜想。關鍵他的動手能力很強,要想著法子做出羊羔酒來。

釀酒沾油會酸敗,這酒偏要豬肥膘,否則不好喝,什麼梗?


可是沒羊肉怎辦?豬肉有。這就有辦法啦,把不好吃的肥豬膘放酒裡泡泡試試吧。於是,嶺南就有了玉冰燒,這個邏輯是成立的。

也因為蘇東坡在那裡作出過突出貢獻,嶺南人民沒有忘記他,把他的玉冰燒發揚光大,延續至今。相反的開封羊羔酒卻被遺忘,當然戰亂是主要原因,直接導致了美酒失傳,可惜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