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嶺送教,步行30公里輔導作業,這些老師的抗疫故事看完淚目

疫情之下,醫務工作者在前線衝鋒陷陣,老師們則在後方不遺餘力地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著千家萬戶的孩子……


13名教師翻山越嶺,

給25個村裡265名學生送教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雲南大理巍山縣五印鄉巖子腳村,核桃樹下綠草茵茵,當地老師正帶著學生們背課文,琅琅書聲迴響在曠野之中,成為小山村裡一道亮麗的風景。原來,山區遠程教學無法展開,13名教師擔心孩子們功課耽誤,自發踏上漫漫送教路,翻山越嶺,迎難而上,將鄉村課堂“隨地而建”。


翻山越嶺送教,步行30公里輔導作業,這些老師的抗疫故事看完淚目

在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巖子腳小學全校13位老師自發組織分組,到當地25個自然村給265名學生按時上課。13位送教老師中有兩位女老師,常揹著自己不到兩歲的小孩上門,有的老師已經五十多歲,依然堅持翻山越嶺完成任務,還有3位90後代課老師積極主動承擔重任……


校長畢恩權說,老師們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比起衝鋒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的付出不值得一提。”特殊的時期,老師們去不了抗疫前線,唯一能做的就是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不讓山區學生落下學習的步伐。”


翻山越嶺送教,步行30公里輔導作業,這些老師的抗疫故事看完淚目


致敬有情懷的鄉村教師,他們迎難而上的身影,是一條條崎嶇山路上,最美的風景!


58歲教師每天揹著粉色書包,

步行30公里給35名學生輔導作業

因為疫情影響,浙江省常山縣轄區小學2月10日開始上網課。相對城市來說,偏遠農村的網上教學更加困難些。王金良班上一共有35個學生,大都是留守兒童,監管人大多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大都不懂電腦,很多祖輩甚至不會用智能手機。


開始上網課後,王老師很快發現,每天班上都有10多個學生不交網上作業。王老師有些急了:“都六年級了,再這樣耽誤下去,孩子們上初中後功課會跟不上。”

於是,從2月28日開始,一大早,王老師便背上粉色雙肩包出門了。他收發作業有固定的路線。35名學生分佈在4個行政村,在地圖上呈不規則的環形,繞著4個村一圈走下來,超過15公里,耗時約兩小時。


翻山越嶺送教,步行30公里輔導作業,這些老師的抗疫故事看完淚目


早上收完作業回到家,王老師便打開電腦給學生上網課。課上完,佈置好作業,他也要做一遍,因為“熟悉每道題,才能更好地給學生批改作業。”下午3點半,一天的網課結束,王老師背上包再度從家裡出發,這次他是要去收學生做好的作業。同樣的路線,同樣耗時兩個小時,下午5點半,伴著落日餘輝,王老師才能回到家裡。


翻山越嶺送教,步行30公里輔導作業,這些老師的抗疫故事看完淚目


翻山越嶺送教,步行30公里輔導作業,這些老師的抗疫故事看完淚目


“還有兩年我就要退休了,我會站好最後一班崗,再苦也不能虧待這些期待走出大山的孩子。”王老師說。


27歲鄉村女教師揹著娃娃上網課

連日來,安徽省固鎮縣任橋鎮民族中學初三年級學生上化學網課時,總能見到屏幕那端的女教師揹著孩子上課的場景。孩子有時會哭鬧幾下,但學生們絲毫不受影響,只是認真聽課,並做著筆記。

女教師名叫羅銀豔,27歲,家鄉遠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馬嘶苗族鄉茶園村。2017年,她考入任橋鎮民族中學擔任化學老師。“年前,我去福建陪當兵的愛人過年,因為疫情,一直沒回安徽。我帶初三年級畢業班,不能耽誤學生學習,可我兒子才五個半月大,離不開人,上網課時,我索性將他背在身上。”羅銀豔表示,自己只是做了應該做的,盡一個教師的職責,教好每一個學生。

3月2日,該校開始線上教學。羅銀豔早早做好準備,買來一塊教學白板,準備直播課。愛人在部隊,平時只有她一個人照顧孩子。於是,連日來,學生們上網課時,都能看到一個可愛的孩子趴在母親背上,時不時地露出笑臉。


翻山越嶺送教,步行30公里輔導作業,這些老師的抗疫故事看完淚目


“一週上四節數學課和四節化學課,每節兩小時,化學課是3個班一起上。白天上課,晚上批改作業,哄孩子睡著以後,還要忙著備課。”她介紹,雖然有時會有些累,但看到學生在聽懂知識之後,在評論區打下的一串串“1”,感到很欣慰。

“剛開始,我覺得這種網課用處不大,和老師不在一起,怎麼學呢?是羅老師改變了我的想法。”該校初三年級1班學生楊依辰介紹,老師一直揹著孩子上課,有時一個知識點講不完,就延長時間,耐心講解。還有一位學生告訴記者,“畢業後,我想成為一名羅老師這樣的教師。”

像羅銀豔老師這樣的故事,或許也是很多教師媽媽的日常。一聲“老師”,讓她們多了一份責任;一聲“媽媽”,讓她們多了一份偉大!


來源 | 中國教育報,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