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心中的端午,其实更像是为孩子的祈福仪式

小时候,家乡发展的还不是这么好,但水还清亮,大树也很高大,大家也都还在同一起跑线上,人都还是淳朴的

中国人心中的端午,其实更像是为孩子的祈福仪式

人心容易得到满足,快乐来的也就简单,尤其是作为孩子的我们

孩子喜欢婵娥奔月等鬼神故事,我也不例外,每逢八月十五,就会有老人指着天上挂着的大月亮问我有没有看到玉兔,每次我都拼命的看,眼睛揉了一下又揉了一下——还是没看到!

这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

孩子自然也是喜欢过年,不仅可以吃好玩好,大年三十那天还能摇身一变,变成有钱的阔大爷嘞!(虽然最后都被妈妈哄了去)变身阔大爷的我最喜欢看的就是奶奶一边烧钱一边碎碎念的求祖宗保佑

有一年,我脑袋灵光一闪,突然对死亡和金钱有了全新的解读,觉得人死了如同毛毛虫会变成蝴蝶一样,可以变成神,享受世人的供奉膜拜的同时,还能泽被后人,更能变废为宝,把纸灰变成大元宝

我像得了宝似的兴奋的赶紧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奶奶听

奶奶听后张着嘴巴,怔怔的将我看着

我也巴巴的将奶奶望着

……

……

然后奶奶以我得罪神灵的罪名,将我苦打了一顿

所以,作为小孩子的我最喜欢的还是端午节,好吃好喝富贵荣华可降不住我,我可是有节操的人,上树打鸟、下河捉鱼,吃喝也不过是其中一样而已

最重要的是,我不会在端午节怀疑自己眼瞎亦或不会被莫名其妙的挨顿打

对端午节的了解许多也是来自奶奶。我家老奶奶可厉害了,她可不止烧香拜佛一项本领,我家奶奶还可以把民间传说、鬼狐故事讲的绘声绘色(虽然不知道篡改了多少),简直就是一部民间故事大百科,而且已经登峰造极到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甚至达到了难以自拔的地步

自从听完奶奶的鬼故事,小伙伴们虽然胆儿变小了可人却变得团结很多,月亮的清辉下,小屁孩儿们三三两两的手拉着手惊悚的回家了,然而第二天晚上,还是一个不落的围在奶奶身边

由此可见,老人还是增进了社会主义和谐大团结

你看,有了奶奶,人间更团结也变得更美好啦,你说,对不对?

端午节:

民间大百科奶奶给我讲的端午节的故事,虽然我没问,可奶奶总能见缝插针的传播她的普世文化,从这一点上看,她很敬业,我自然也乐的听,因为奶奶确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那时我坐在灶台边上的小板凳上,一边沾糖一边吃着蜜饯粽子,奶奶用粗糙的老手帮我把脸上的糖粒抹掉后,就开启了经典的式祖孙交流

奶奶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我舔着手指头上的糯米问,屈原是谁?奶奶说是个当大官的文化人儿,被别人陷害,没办法抱着石头投了江,紧接着奶奶面色沉重的叹了口气说,他是个忠义的好人啊

我其实还想为跳江为什么要报石头来着,可看到老人家严肃的表情就憋回去了,转而问道,那和粽子有什么关系?屈原跳江死了变成了糯米,喂鱼吃,你看,屈原死的时候连条鱼都照顾到,那能是坏人?!所以后来我们就吃粽子来纪念屈原,要学习他的好人品。

我点了点头,粽子真好吃

端午节还有一个很神秘也可以说邪乎的地方,就是挂香包,还有手上脚腕上都结上五彩绳,这样就可以把一年的灾祸全部带走,我凑上去闻了闻,又掰开香包眯着眼往里瞅了瞅,本来还想着搓开五彩绳好好研究一番的,但又怕莽撞惹怒了哪位我不知道的神灵,也就没敢太造次

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苦思冥想了一会儿,终于给了找了一个还算满意的答案,肯定是这个奇异的香味了,这个可以降服妖怪带走霉运的,嗯,一定是!我煞有介事的点了点头,然后就蹦蹦跳跳的去找邻家女孩去科普去了

端午节前一天,我会和奶奶一起去野外采艾蒿,然后我踩着小板凳把它挂在门前,那种清凉又略带野性的味道,铺满整个院子,那是大自然的原始味道,也是端午节的味道

端午节,20年前,那天我们心怀敬意,对神明、对古人、对天地

佩戴着亲人一针一线为我们缝制的荷包,精巧亦或笨拙,也全是真心实意

手脚上佩戴的五彩绳,根根都是亲人避祸去灾的祈愿

是啊,20年前,端午节更像是父母家人为我们而举行的祈祷仪式,希望他们的孩子无灾无难,平安康健

20年后,也就是今天,对于成年后的我们,端午节更像是童年端午回忆的启动日,一边龙虾啤酒,一边话忆当年端午

这天,你发现,你更想家了

想百亩良田间的阳光明媚

想野地里路边上的艾蒿味

想家乡的夏风拂面蝴蝶飞舞

想父母的曾经年轻的脸、想那些会讲惊悚故事的老人,想——那些给过我们无数温暖回忆却又不在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