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废除的是宰相制还是丞相制,你怎么看?

羅日新


朱元璋废除的是宰相制还是丞相制?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第一、制度上的差异。宰相沿袭的是一种制度,而丞相才是真正的官名。宰相的制度最早来自春秋时期,到明朝的时候消失了,变成了内阁制度。

第二朝代上的差异。宰相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历史上,第一个宰相就是管仲,之后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宰相。到秦朝的时候,出现了丞相,而且还分左右丞相,左右丞相各自负责自己的事情。

所以说,到明代的时候宰相制度已经消失了,朱元璋废除的是丞相。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废除丞相呢?

首先丞相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家伙,总给皇帝提意见,并且还可以反驳皇帝,作为皇帝是不喜欢这样的人,尤其朱元璋,朱元璋认为我找来一个给自己干活的,给了他工作,给了他权利,结果呢?这家伙什么都管,包括皇帝的私事。

其次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做的每件事,包括和大臣们一些事儿,都会由史官记录的。丞相提的意见总是有道理的,即使朱元璋不接受,也还不能发脾气,因为丞相占理啊!就像宋小宝小品《吃面》里面说的那样,你有理,你怕啥?如果朱元璋忍不住骂了丞相或打了丞相,那么史书上会记载,丞相敢于直言,而皇帝就会背上不纳谏的恶名,朱元璋是不会这么做的,那么只有想法废除丞相。

后来,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制。





谈天说地那些事儿


我来回答。长页说史,独立观点,欢迎大家点评。

明太祖废除的是宰相制,这个钱穆和吕思勉的书都这么说的。但其实两者意思一样。

丞相,管行政,汉代三公之一。

  • 钱穆>说:依照文字学原义,丞,是副贰的意思。所谓相,也是副的意思。就如现俗称傧相,这是新郎新娘的副.......正名定义,丞相就是一个副官.是什么人的副官呢?他该是皇帝的副官.皇帝不能管理一切事物,所以由丞相来管理.
  • 宰相呢?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的就是祭祀.祭祀最重要的在宰杀牲牛.象征这意义,当时替天子和诸侯仍至一切的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到了秦汉统一,.......一切贵族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国家,于是他家里的家宰,就变成国家的政治领袖.

所以,丞相和宰相意义和性质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时期叫法不同.

一,朱元璋废宰相.

明朝成立之初是设立了宰相的,胡惟庸就担任了这一职位.但到了洪武13年,就是1380年,胡惟庸造反,明太祖认为必须接受这个教训,不能任由宰相的权力过大,就废除了宰相,不再设立。并且禁止他的子孙设立宰相.因此,明朝除了明初一小段时间有宰相,其他时间是没有宰相的。

二,废宰相的意义及影响

宰相本来是总理一国的行政的,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现在没有了宰相,朱元璋顺便把三省六部的三省也实质上撤掉了.就变成了,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这相当于,现代,把总理或者首相的职位去掉了,由各个部委直接向主席报告..

这样的改变,就有了三大后果.

  1. 一切权力集中到了皇帝手里.事物繁多了起来,如果皇帝本身勤政爱民,体力充沛尚可以.朱元璋是第一代皇帝,精力充沛,还可以胜任,朱棣也没问题.到了后来的皇帝,在深宫中长大,就越来越不堪了.这也是明朝许多皇帝不上朝的原因吧,太累了啊.
  2. 没有了中书省,没有了宰相,又事物繁多,那就必要设立个皇帝的秘书,这就是内阁制的由来.因为这个秘书处在皇宫中,办公地点在中极,建极,文华,武英四殿,还有文渊阁,东阁两阁.这些都在内廷,所以这些人称"""内阁学士".内阁学士原本五品,而六部尚书都是二品.可见地位不高.直到后来,由六部尚书兼任,才重要起来.然而,内阁制却为后来的宦官当权铺平了道路.
  3. 撤掉了宰相,内阁又没有决定权,什么事情都要皇帝批条子才能施行,后期的明朝皇帝又不上朝,臣子见不到皇帝,怎么办.此时,太监的地位就重要起来了,因为臣子的任何请求,决定都要经过太监才能达到皇帝手里.于是,自然而然的,宦官专权的时代就到来了.

因此,朱元璋撤掉宰相,集中权力到皇帝手里的最终后果就是宦官专权.明一代的宦官的权力可以说是封建制最高峰.朱元璋可能也没想到,他的江山会败在自己的政策手里吧.


长页论史


从意义上来说,是一回事。准确一点来说是废除了宰相制度。因为宰相是一个大众称呼,而丞相是一个官职。也就是说宰相包括丞相。

历代统治者都会总结前朝的经验,加以改革,避免皇权旁落。

因赵匡胤在后周宰相范质的帮助下建立宋朝。赵匡胤对宰相的职能进行了行政、军政、财政三大权力的分隔,并且改变了宰相坐着上朝的习惯。弱化相权的同时加强了皇权。可见历代统治者都想方设法的减少外界的威胁。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吸取前朝的经验,设立左右丞相,相互制约。朱元璋对宰相的行事风格和绩效不满意,比如杨宪欺上瞒下,专决省事。后又任命胡惟庸做丞相。

胡惟庸做丞相后,阳奉阴违。时间长了,很多事情都不经过朱元璋。胡惟庸尝到权力的好处后,开始谋求更进一步,致使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

胡惟庸经过多年的经营,觉得时机已到,便向内联系平凉侯费聚、吉安侯陆仲亨,向外联合元朝的残余势力密谋反叛。

公元1379年九月,占城国来进贡。满朝上下无人报告,后被外出的宦官发现。朱元璋大怒:认为无人接待使者,有失朝廷脸面。因胡惟庸和礼部相互推脱,朱元璋将相关人员全部下狱。参与胡惟庸谋反的成员涂节向朱元璋告发胡惟庸谋反。引出了著名的胡惟庸案。此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 十二年九月,占城来贡,惟庸等不以闻。中官出见之,入奏。帝怒,敕责省臣。”——明史

私认为朱元璋不可能不知道胡惟庸谋反的事情,毕竟他有自己的情报机构—锦衣卫。朱元璋也想处理胡惟庸,只是不想引起朝局动荡,毕竟百废待兴。而占城国事件给了朱元璋机会。

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

宰相制度的废除,使得皇权得以加强。宰相制度废除以后,加大了皇帝的工作量。后来设立了内阁制度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皇帝用宦官平衡朝臣势力,虽然朱元璋规定宦官不能干政。

私认为朱元璋在废除宰相时的想法是避免宰相把皇帝架空,为朱允炆继位扫清障碍。一不小心干了一件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