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是孩子智慧的來源,更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文/霓裳

01

前幾天,我無意中看到一份1934年的淮安新安小學第六年計劃大綱》,若有所思。這是一所按照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來辦學的鄉村小學。

這份大綱中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五項“生活目標”:

1、康健的體魄;2、科學的頭腦;3、藝術的興趣;4、生產的技能;5、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

這些放到現在,依然有著很大的現實意義。

但是,現在有許多孩子,他們目前正在接受的教育,已經偏離了這樣的方向。

感受,是孩子智慧的來源,更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我們的很多孩子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沒有多少自由的時間和機會,與生活產生連接。

這導致他們的人生體驗十分單薄,很難感受到生命的彈性與豐富多彩。這樣的孩子,一旦學習上出現挫折,很容易對人生失望甚至絕望。

有些孩子雖然成績優秀,但他們不知道如何與世界相處,其他方面的適應能力令人擔憂。

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陶行知認為:

從前的教育是“讀死書,讀書死!舍書本外無教育,所以造成許許多多書呆子。現在要從整個生活出發,過整個生活,受整個的教育。”

教育,是為了使下一代能夠更好地融入這個世界,過上一種快樂的、自由的、有尊嚴的生活。

02

這是一個體驗的時代。

讓孩子從過度學習中走出來,去擁抱和體驗真實的生活,他們才能更好地適應這個世界。

孩子不是簡單的學習機器。他們每個人都是具有唯一特色的鮮活的人,有著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受,這些體驗的日積月累,就形成了孩子的獨有思維與人格特徵。這也正是他們創造力的來源。

這是人工智能時代最珍貴的東西。

感受,是孩子智慧的來源,更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新教育理念的倡導人朱永新教授說:特色就是卓越。

人和機器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每個人都具有不可複製的獨特性。在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時代裡,特色尤其珍貴。

失去了這種特色,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而這種特色,是每個人通過與環境互動,並在環境中,通過感受,把最適合自己的精神營養吸收到身上而形成的。

03

感受是智慧的來源,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北京大學心理系的徐凱文教授曾做過一個關於“現代空心人”的研究。

所謂空心人,就是很少談論自己的感受,更喜歡用理智去判斷一些事情。這是由於長期缺失感受而造成的。

空心人常常活得很焦慮,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武志紅在一次講座中,把人分成兩種:觀察者和體驗者。他說:

如果你只是一個觀察者,那就好像你永遠都在客居在這個地方,或者都在客居的他鄉。

你沒有這種感覺:你是你生命中的主人,你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個主體。

只有體驗者,才能真正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感受,是孩子智慧的來源,更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人的生命早期,就是通過體驗來學習的。

遊戲,就是幼兒的一種主要學習方式。

研究發現,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優於平常,並且總是超出實際年齡。他們在遊戲中,會發揮出無限的潛力。

同時,在遊戲中,孩子感悟力特別好,不知不覺地吸收了許多可以滋養生命的東西。

三歲幼兒基本只有無意記憶,這種無意記憶會進入潛意識,形成影響終生的一種人格物質。

另外,豐富的體驗能夠促進大腦發展,使孩子變得更聰明。

美國生物學家馬克·羅茲維格通過16次實驗,歷時10餘年,證實了多重感官體驗對大腦的積極促進作用。

他用出生不久的小白鼠進行分組實驗,結果顯示:

那些生活在刺激豐富環境中的老鼠,更加機靈好動,反應也更加敏捷。

他們將不同組老鼠進行解剖之後發現,在刺激豐富環境中生活的老鼠,大腦皮層更加厚重,乙酰膽鹼酶的活性也更高。

乙酰膽鹼酶是激發孩子神經衝動傳遞的重要物質,其活性越高,孩子的記憶力以及學習能力也就越強。

感受,是孩子智慧的來源,更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04

體驗,是孩子成長的最佳捷徑

孩子從小在體驗中學會了複雜的語言,學會了如何與人互動,學會許多生存技能。

許多學過外語的人都知道,掌握外語的最快方式就是融入到這門語言的環境中。

蒙臺梭利說:“與人類智慧密切相關的兩種身體運動是:用來說話的舌頭的運動和用來工作的手的運動。“

一個孩子呀呀學語,就是在表達一種與周圍交流的強烈願望。當孩子第一次伸出他的小手,就意味著他想把自己融入到這個世界。

無論是語言能力還是動手能力,融入生活中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手工活動,能夠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動手能力和想象力、手的運動還能促進大腦發展。

戶外活動,可以讓孩子擁有大自然,熱愛生活。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增長見識,鍛鍊孩子的意志力。

遊戲,可以有效地增強孩子的溝通能力和規則意識。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溝通,總是發生衝突;如果沒有共同遵守的規則,那遊戲就玩不下去了。

感受,是孩子智慧的來源,更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一位叫石亞超的作者講了一件事:

在一次大班上主題活動中,孩子們有的在交談,有的在玩文具,有的哈哈大笑,有的身體扭來扭去,只有少數的小朋友在聽我分享課程。老師提醒也沒用,整個教室充滿著躁動的氣息。

我說:“小朋友們,此刻,我感受到了打擾,大家的注意力都沒有在這裡。我們現在要停下來了,不再分享主題內容了。

現在我們來體驗一個活動。當我說開始的時候,這裡不再有規則,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如果想要停止體驗的時候,請你用停止的手勢。當所有的人都要停止的時候,體驗就停止了。”

接著,我說:“體驗開始!現在沒有規則,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孩子們全看著我。 我開始大聲說話,我把一個小朋友的文具扔在地上,把教室的椅凳推倒。

小朋友們都愣住了。


感受,是孩子智慧的來源,更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這時另一個老師也配合我,他緊緊抱住一個小朋友,大聲對他說話,並使勁跺腳。

於是,有幾個小朋友開始把教具和植物扔在地上。他們哈哈大笑,在教室裡奔跑,跳舞。整個教室頓時亂成了一團。

這時,有一半的孩子已經舉起手勢了。

突然,有個小朋友拿走了另一個小朋友的文具。被拿走文具的小朋友喊著:“那是我的,老師,他拿我東西。”

我說:“現在沒有規則,如果你想停止這個活動,請你用停止的手勢。”

他立刻舉起了手。

有個小朋友一直在轉圈奔跑,他一邊跑一邊笑:“哈哈,沒有規則太好玩了!”旁邊的小朋友捂著耳朵說:“不要再吵了,快停止!”

老師上前把轉圈跑的小朋友的東西都扔到了地上。於是這個小朋友也不想玩了。

感受,是孩子智慧的來源,更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體驗結束後,我讓孩子們分享:

沒有規則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你的感受是什麼?

孩子們紛紛舉手,說:

教室裡的環境都被破壞了,我感受到很混亂。

我的東西被別人隨便拿走了,我感受到沒有安全感。

我的身體被人使勁抱著,我感覺到了不舒服。

太吵了,我感受到了打擾,沒有被尊重。

“你覺得有規則好還是沒有規則更好?”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有規則!”

一次體驗,讓孩子們深深懂得了規則的作用與重要性。好的體驗,勝過千言萬語。

心理學有句話:“語言不及體驗的萬分之一。” 對於孩子,尤其如此。因為他們天生就是活在感覺中的。

感受,是孩子智慧的來源,更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05

旅行,是孩子生命中重要而珍貴的體驗

有位攝影師說:

孩提時代看過的風景,會長留在腦海中。直至成人後面對人生的分岔路時,給予我們鼓勵與勇氣的,可能不是誰曾說過的話,而是那曾經看到的風景。

一、旅行不僅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感官刺激,開闊孩子眼界的同時,還能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

二、帶孩子出門旅行,還是一場高質量的親子陪伴體驗。

此時父母不再受工作、社交應酬等因素的干擾,可以全身心地陪孩子一同領略路上的風景與想法感受。這對於孩子,是一筆終身的精神財富。

作家徐承華曾說:"無論貧富,走出家門,對於孩子而言,都是富足而必需的營養。"而這份營養會因為父母的加入,而變得更加豐富。

感受,是孩子智慧的來源,更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三,旅行有助於孩子意志品質的培養。

旅行中總會遇到比平時更多的不可控因素,孩子遇到的困難就更多了。水土不服、飲食不習慣、種種突如其來的意外不順與不安全因素,語言不通、行動不方便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帶領孩子一起去面對困難,讓孩子學習父母如何挑戰困難,如何靈活處理各種問題,並學會堅持。這一路下來,你會發現孩子一下子長大了許多。

四、旅行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多元的人生觀。

去不同的地方領略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建築風格和飲食習慣等,感受不同的人不同的思維和處理問題方式,讓孩子的人生閱歷更加豐富的同時,眼界和思維也變得更加開闊和靈活。

孩子打破了原有的認知侷限,從此建立起多元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並因此變得更包容。

有一種說話叫“少見多怪“。見得多了,心態就會更加平和,就算遇上形形色色的人,也不容易驚慌失措,而是自然表現得落落大方,從容而淡定。

感受,是孩子智慧的來源,更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06

為孩子準備好一場難忘的旅行,讓它點亮孩子的生命。

這裡所說的旅行,是泛指。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而言,只要是走到離家較遠的戶外去擁抱大自然,領略生活的多個方面,都算是一場屬於自己的生命旅行。

一、提前教會孩子一些相關的安全知識,並和孩子一起準備好要帶的東西。

告訴孩子,萬一與父母走丟了,怎麼處理以及如何向身邊的人求助。

讓孩子知道一些最基本的急救處理,如破皮了要貼上創可貼;出門前準備好雨傘、食物、防曬霜等。

你還可以邀請孩子一起參加準備的工作,或讓孩子準備自己的物品。

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學到了如何更好地去做一場活動安排,學會如何周到詳盡地做好計劃和準備工作。

感受,是孩子智慧的來源,更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二、用心的父母,會把每一場旅行經歷都變成孩子生命的珍貴營養。

在旅行前,父母可找一些與目的地相關的書籍資料,和孩子一起提前先看一遍,讓孩子瞭解自己要去的地方是哪裡。

如果孩子對某個點特別感興趣,可先記錄下來,到時帶孩子到實地,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身體和心靈去感受。

這是在給孩子機會,讓他得以將知識與實實在在的生活產生鏈接。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孩子的生命相連,構成孩子血液中的一部分。

這樣的孩子,因此有了更加立體而豐滿的生命感受和鮮活形象的生活記憶。

他們會深切地體驗到,自己是如此真實而清晰地存在於世界上,並與世界融為一體。

他們不僅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因為有了自己的人生意義,可以煥發出強大生命力與激情。

在他們的人生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與挫折,這些體驗都能幫他們抗過去,喚醒他們對生命的渴望與熱愛。

感受,是孩子智慧的來源,更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朱永新教授曾在研究中提煉出了教育的九大定律,其中一條是“性格主宰命運”。

儘管一個人的性格有著較大的穩定性,但性格中的“活動方式層”卻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活動方式層

主要包括了一個人的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性格特徵。

教育,就是通過各種活動體驗來獲得這些方面的改變,幫助孩子更好地完成人格的塑造。

當孩子在豐富的經歷與體驗中不斷吸收環境的營養,生成自己內心的力量,由此而煥發的強大生命力,將引領他們走向自己人生的無限可能。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感受,是孩子智慧的來源,更是生命力不可或缺的東西

[素質教育觀察]

致力於教育領域優質圖文創作,與大家一起成長,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

點擊鏈接閱讀更多精選好文:

經過兩年多努力,素質教育觀察打包了這份教育類青雲計劃文章清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