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寒窯遊記

曲江寒窯遊記

文/王忠蒙

曲江寒窯遊記


己亥隆冬一個天氣晴和的日子,我由在西安工作的孫子孫女陪伴,遊覽了聞名中外的曲江寒窯遺址。

寒窯位於西安曲江新區東南隅,緊臨曲江遺址公園,與大雁塔、大唐芙蓉園和大唐不夜城隔水相望,是曲江新區六大遺址之一。

寒窯遺址始建於清朝後期,民國三十二年,楊虎城將軍之母孫一蓮老夫人捐資修茸,一九八四年當地政府岀資修繕,被國家開發成旅遊景點,向遊人開放。

一九九三年八月八日,華國鋒同志專程探訪寒窯遺址,並題寫”節烈永存”的牌匾。為曲江景點增光添彩!

曲江寒窯遊記


雖是寒冬之季,喜見景區內,遊客紛紜而至,絡繹不絕,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漫步景區,觀光瀏覽,但見處處孤蒲蔥翠,垂柳如煙,綺麗如畫。湖水平面如鏡,清澈見底,微風吹過,水面泛起陣陣漣漪。曲江南湖的景色美不勝收!

進入公園,千年古色秀氣吸引了我。一座用大理石砌成的牌樓,高大雄偉、十分壯觀,上書”曲江勝境”四個大字,下面書寫“流芳百世”的橫幅。玉潔樓,取“冰清玉潔”之意,為嘉慶十一年御賜。牌樓上的匾額”曲江寒窯”四個大字,系著名書法家石憲章所題。穿越玉潔樓,“思夫亭”呈現眼前,幽靜古樸,小巧玲瓏。據說當年王寶釧常坐在一塊石頭上思念丈夫,夫妻團圓之後,薛平貴被妻子這份情意所感動,為此石取名“冰心石”,並在此修建了一座六角小亭,取名“思夫亭”。

曲江寒窯遊記


依南坡前行,便是“貞烈殿”,座落在崖腳的五間大殿,雕樑畫棟,富麗堂皇。殿內塑有王寶釧與薛平貴的彩色塑像和薛平貴降服紅鬃烈馬的出征像。“貞烈殿”前,王寶釧的高大塑像巍然屹立在廣場。漂亮、秀氣、端莊,栩栩如生。十八年滄桑寒窯受苦受難,難掩其國色天香,大家閨秀之風範。

院內兩座綵樓依崖而建,下邊為“別窯”和“探窯”,分別塑有王寶釧斟酒別夫,其母前來探女的塑像。從“別窯”沿樓梯而上,越過成仙洞,便是“茹苦洞”。是寶釧當年生活起居的寒舍,洞內有一個小土炕,洞壁上有一尺見方的小窗戶,洞內幽暗無光,炕下僅有兩人轉身之地。向東行即“妖馬洞”,相傳為薛平貴降妖馬的藏身洞穴,窄狹曲折,漆黑清冷,遊客需摸索著才能前行。

曲江寒窯遊記


低矮幽暗、簡陋而淒涼的土窯洞中,有當年伴隨王寶釧生活的物品,房間裡擺放著一張桌,兩邊是椅子,桌子上放著茶具。工房是個不足十平米的窯洞,放著紡線車和織布機以及一些耙磨、鋤頭、鎌刀、竹籃之類的工具等。

在“茹苦洞”前院內,有一口水井,王寶釧在寒窯十八年間,做飯、洗衣、種菜,用此泉水。寶釧在家是三小姐,故取名“三姐泉”。

曲江寒窯遊記


王寶釧身居寒窯,在孤獨、寂寞、無奈、無助中苦度時光。紡紗織布、為別人縫補衣服,野菜果腹,維持生活,愁衣食,憂冷暖,艱楚萬狀。如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受盡了人間苦難,時刻盼望夫君凱旋歸來。

身臨其境,觸景生情,頗多感慨!一座寒窯承載了一段千年美好傳說,王寶釧衝破封建禮教,勇敢追求愛情,忠貞剛烈的精神令世人感動。

自古以來,薛平貴和王寶釧的故事,在民間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從民間故事,到戲曲,再到如今的電視劇、電影的演繹,一直傳唱不衰。這似乎成了一個美好姻緣的範本。

此時此刻,思緒萬千。不由讓我聯想起秦腔經典戲劇《五典坡》中的主人公王寶釧,相府裡的三姑娘“寒窯雖苦妻無怨”的唱詞,生動的表達了“獨守寒窯十八春,備嘗艱難盼夫回”的悽慘命運!字字血,聲聲淚,如泣如訴,催人淚下!

曲江寒窯遊記


“寒窯雖苦妻無怨,

一心自主覓夫男。

二月二飄彩隨心願,

三擊掌離府奔城南。

四路里狼煙起戰患,

五典坡送夫跨徵鞍。

柳綠曲江年復年,

七夕望斷銀河天。

八月中秋月明見,

久守寒窯等夫還。

十八年、十八年,

十八年綵球存心坎。

十八年孤苦尤覺甜、尤覺甜,

十八年未進相府院。

十八年學會務桑田,

十八年玉手結老繭。

十八年霜染兩鬢癍,

十八年鄉鄰常照管。

十八年頂門立戶在人前,

十八年日夜哭思盼。

十八年盼來了、十八年盼來這一天,

十八年、十八年盼來了,十八年後在人前,

十八年日夜哭思盼,十八年盼來了、十八年、十八年、十八年、十八年盼來了、

十八年盼來這一天,

蒼天不負寶釧盼,苦難夫妻終團圓。”

曲江寒窯遊記


王寶釧與薛平貴的愛情故亊,顯示了中國勞動婦女勤勞、勇敢、正直、忠貞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這正是千百年來世人所祟尚的。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日這天,四面八方的信男信女前來寒窯祭拜,表達人們對王寶釧的敬仰之情。

寒窯遺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嘆:千載寒窯今猶在,不見當年王寶釧!

20200502於扶風天度村

作者簡介

王忠蒙,籍扶風天度村,年八旬,退休居家。喜讀書,勤習作,尚有數十篇文章詩詞發表於《扶風百姓網》、《周原文藝》、《扶風微傳媒》等媒體網絡。現為縣作協會員。

來源:扶風百姓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