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貨幣的起源和本質

略談貨幣的起源和本質

金幣

貨幣的起源和本質問題是貨幣基礎理論的首要問題,對這一問題解決的好壞則直接關係到整個貨幣理論大廈的穩固與精美。然而如我們所看到的,儘管西方經濟學中的貨幣理論流派眾多,但卻始終缺少一套完整自洽又令人信服的貨幣理論體系。而真正對貨幣起源和本質做出揭示,並基於歷史與邏輯的統一,由抽象到具體層層展開,建立一套完整貨幣理論體系的工作,則是由馬克思完成的。

關於貨幣起源和本質的理論,在《資本論》第1卷中得到了完整、準確而集中的闡釋。馬克思首先分析的是商品及其二重性,即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由於商品的二重性是由體現在商品中的勞動二重性決定的,而勞動的二重性又是由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生產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的。正是通過對商品內在矛盾的揭示,說明了這種內在的對立必然發展成為外在的對立。經過簡單的偶然的價值形式、總和的或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價值形式,最終確定為貨幣形式,發展為商品與貨幣的對立。所以貨幣的產生,不過是私有制條件下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髮展的必然結果。馬克思認為,貨幣存在的根源是交換及交換制度,而商品所有者互相交換的商品實質上是生產者的勞動,交換雙方為對方提供的也是勞動,大家的勞動雖然在形式上具有私人性,在實質上卻是社會總勞動的一部分。本來簡單明瞭的關係,然而在商品社會中,卻迂迴地通過“價值”形式來實現。

略談貨幣的起源和本質

金銀飾品

在完成對貨幣起源和本質的考察後,馬克思得出了一些主要結論:即貨幣是交換價值、貨幣是一般等價物、貨幣是價值的表現形式、貨幣是直接的社會勞動、貨幣是社會關係的物化。而馬克思貨幣理論的精髓則在於貨幣直接是社會勞動。即貨幣和商品雖然都是私人勞動的產物,但生產商品的私人勞動,要經過交換,取得社會的承認,才能真正被確認和實現為社會勞動。而貨幣則直接就是社會勞動,即可以充當價值尺度的作用,以對生產商品的私人勞動確認為社會所必需。即對私人勞動進行質的承認和量的計算,最後將其實現為社會勞動。根據勞動價值理論,價值的源泉來源於勞動,生產一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著它的價值。但這是否意味著任何商品都可以是價值尺度並充當交換媒介呢?或者勞動時間就是價值尺度?“馬克思指出,勞動時間只是內在的、生產同一種商品的生產者之間的價值尺度,社會勞動才是外在的、社會的、真正的價值尺度,而社會勞動就是貨幣。這是因為,內在的價值尺度即便能計算的十分精確,也只能解決生產者之間或內部生產商品所需的勞動時間的問題,但不能解決生產這種商品的勞動的質是否為社會所需要的問題,也不能解決為生產這種商品而投入的全部勞動時間,同構成這種商品的需求的社會勞動,即總供需是否均衡的問題,而這一切都要由社會勞動來解決。社會勞動對生產商品的私人勞動進行質的承認,並在此基礎上,對私人勞動進行量(既從平均條件方面,又從社會總供需均衡方面)的計算,就是貨幣執行價值尺度的內容。”而貨幣的流通手段職能則事實上是社會勞動與為社會所需要的私人勞動的交換。仔細品味這裡所闡述的以社會勞動為價值尺度的邏輯,不難發現,社會勞動概念其實已經包含著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兩重含義。

略談貨幣的起源和本質

銀錠

馬克思關於金銀貨幣說過一句經典的話,即“貨幣天然不是金銀,但金銀天然是貨幣”。歷史上充當過貨幣的商品有很多,而金銀最適合固定充當貨幣的真正原因,正是在於生產貨幣的私人勞動直接就是社會勞動。這種屬性的內在必然要求便是,充當貨幣的那種商品,最好是不論產自何人何地,其質量都是無差別和同一的。此外,這種貨幣交易的高頻和普遍性特性,還要求貨幣最好具有均質無差、耐磨損、便保存、易分割等等特性,而且較小的體積能包含更多的社會勞動(可稱為社會勞動密度)。正是由於對充當貨幣的商品的特殊屬性要求,而在實物商品生產領域中,金銀具有其它一般商品所不可比擬的自然屬性優勢,便使得其更適合充當貨幣了。

閱讀更多有深度的文章,敬請關注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