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自己的認識,完全奠基於思想、意象、情緒和知覺。

一點一滴地,我們會逐漸意識到我們生命中所有的衝突和障礙,而又不至於對這些事深信不疑。

我們越是能留意覺察和不認同它們,就越能看到真相。

若是能發展出這份留意覺察而又不認同的能力,它最終一定會引領我們經驗到我們的本體。


我們現在正探討的是“活在世間,但不屬於它”。我們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活在世間,而且做的事都跟別人一樣:我們穿衣服、吃東西、上超市、擁有一份工作、做愛、爭吵等等。雖然如此,我們的焦點卻不大相同,我們並不認同那個會吃東西、買東西、工作等等的部分。我們必須對眼前正在發生的事發展出一份覺察力,而不是一味地認同它;我們稱這份能力為“留意覺察”或“不認同”。


為了認識你自己,你必須發展出這份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你必須覺察你的內在和外在正在發生的事。


這個世界就是一間大教室,所有的情況都是課程,好讓你發展出你的某個面向,或是你本體的某個面向。世界就是一所提供許多課程的大學,提供有關性、工作、關係、獨立和依賴等等課程的大學。


一點一滴地,我們會逐漸意識到我們生命中所有的衝突和障礙,而又不至於對這些事深信不疑。我們越是能留意覺察和不認同它們,就越能看到真相,如同看見岩石中金礦的脈絡一般。其實黃金就是礦石。若是能發展出這份留意覺察而又不認同的能力,它最終一定會引領我們經驗到我們的本體。


“活在世間,但不屬於它”不只說明了自由人是什麼情況,也說明了本體是什麼,這是內心比較深刻的面向。


你對自己的認識,完全奠基於思想、意象、情緒和知覺。


然而我們生活在其中卻又不屬於它的這個世界,到底是由什麼東西構成的?


這個世界是由眾多事物所構成的,不過我們能夠覺知到的世界,主要是由思想、意象、情緒和知覺所組成的。你對這個世界以及對自己的認識,完全奠基於思想、意象、情緒和知覺。


你還認識其他的東西嗎?

從根本上來說,你所覺知到的世界最終還是歸根於你對它的知覺、你對它的感受、你對它的印象以及你對它的想法。


舉例而言,一棵樹只是一棵樹,但對你來說它又是什麼呢?它就是你心中的一個意象,一份感覺,一種觸感。

如果你正坐在一張椅子上,你對這張椅子最直接的感覺是什麼?

那是你屁股底下的一種感覺,對不對?

你心中有某種意象或概念,促使你以某種方式而非別種方式去坐,這就是你的世界。


然而本體卻是“活在世間,但不屬於它”的。它既不是知覺、情緒,也不是念頭活動,然而它卻“活在世間”。它就像是岩石中的黃金。它並不是那塊岩石,它埋藏在岩石裡面。本體就存在於知覺、情緒和心念活動裡,但並非上述的任何一樣東西。寶石埋在大地之中,但它們並非大地本身,它們是另一種東西。你內在的本體也是另一種東西,它既不是你的肌肉,也不是你的情緒或思想,然而它就埋藏於其中。你內在的本體就像岩石中的黃金、大地中的寶石一般。


既然如此,不妨進行一些探礦或採礦的活動,以便發現到它。你可以探索自己的身體、情緒及心智活動,去發現那個珍貴的東西。

舉例而言,你可以在身體上下工夫,發展出對身體的敏感度,這麼做也可能使你發現本體是什麼。

或許你可以探索一下自己的情緒和知覺,直到你對它們發展出微細的辨識能力為止。


你會看到你信以為真的情緒並不真的是一種情緒。你會認清你的某種肉體知覺並不是生理上的感覺。雖然很接近,但並不真的是一種生理上的感覺。本體好像是身體上的某種東西,卻又不屬於身體。它就像是肉身的另一個次元,另一個向度。


你對自己的認識,完全奠基於思想、意象、情緒和知覺。


本體的本質就是萬事萬物的本性


“活在世間,但不屬於它”具有更深刻的意義,因為本體一旦被發現,就會開始拓展,如同鍊金一般越來越精純,直到它臻於最根本的本質(nature)為止。本體的本質便是萬事萬物的本性。它是我的本質,也是你的本質,更是鳥兒、貓兒、樹木、岩石及萬物的本質。然而它既非岩石、貓、你的身體,亦非你我。它是這些事物的內在本性,有了它,這些事物才得以存在。這個本體的本質或萬事萬物的本性,有時也被稱為“神”。

神,本體中的本質(the essence of the Essence),是無所不在的。它存在於肉體中、知覺中、思想中、有情物和無情物之中。它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卻又不是這些東西。它在它們之中,但又不屬於它們。因此“神”,“本體中的本質”,是“存在於世間,卻不屬於塵世”的。這便是這句話最深的意涵。

“活在世間,但不屬於它”還有另一個重要的面向。

那就是,我們必須認清本體是什麼以及不是什麼。這涉及到認識和承認本體是正在你心中運作的真實元素。

本體一旦被發現和識出,很快就會拓展開來。識出它會使它茁壯,如果無法識出它,它就會維持在蟄伏狀態。一旦發現它,它就會開始成長。它是以光為燃料的。我們在這裡所下的工夫之中,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們必須認清什麼事能真的促進我們改變和成長。

假設你已經在自己身上下了一兩年的工夫,你來到我們這個團體裡,想要解決某些生命議題,而某些改變真的發生了。也許你的心打開了,或者你變得更清明瞭,但是你可能會說,“喔,我的心會打開,是因為我遇到了一個很棒的女人,她真是不可思議。我一見到她心就開了,從此以後一直是敞開的。”


這個例子顯示出你並沒有認清你真正下了什麼工夫,你把它推給了別的東西。你把功勞歸於錯誤的對象,而這麼做就是在讓你所下的工夫失效。你花了兩年的時間瞭解自己,結果你卻說那並沒有什麼幫助。你認為你的開放、你心量的擴大和富足感,都是因為遇到了這個精彩的女人。或者你可能會說,你的拙火啟動是因為某人在你的尾端做了一次很特殊的按摩。你完全忽略了過去五年以來,你一直在對治各式各樣的情緒問題。

如果你沒有下這些工夫,就算有人用砂紙磨你的尾骨,你也不會有任何感覺。


也許某一次你得了感冒,你卻覺得自己的心因此而打開了,於是你就認定你的心是因為感冒而打開的。你歸功於自己的感冒,而非四年來所下的工夫。其實感冒很可能是一種對開放狀態的抵制。生病通常都是在抗拒擴張的狀態。如果你無法認清自己所下的工夫帶來的影響和價值,你就是在阻止自己繼續用功下去,不讓自己對真理有進一步的體認。


你對自己的認識,完全奠基於思想、意象、情緒和知覺。


辨識生命的微細變化


擁有這份辨識力是很重要的,它不只會影響我們早先所提到的定位問題,也能幫助我們認清什麼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影響。


如果你無法歸功於正確的對象,你就是在否定那個能促使你成長——包括你的工作、你的能力、你的本質——的因素。

我有許多朋友都曾體驗過他們的本質,卻並不瞭解那是什麼,因為大部分的時候他們都否定了自己所下過的工夫。每當他們參加一個課程,或新的自我探索方式,他們就是在否定自己已經學會的東西。他們把自己的體認和已經獲得的珍寶拋棄了,於是一切又得從頭開始。

我比較幸運,我沒有否定任何東西。每當我學習一樣新東西時,我立刻就領會了我從早先的經驗中所學到的東西。我發現這樣的態度會帶來十分不同的結果。


有時你很難辨認是什麼促成了你生命中的領悟和清晰的認識,但如果能辨別出是什東西帶來了功效,你就會越來越貼近你的本體,因為只有本體才能造成這樣的效果。


反之,如果你將你的成長歸功於外來的事物,那麼你不但是判斷錯誤,同時也減緩或停止了你的成長。那就等於在對自己的本體說:“你是不重要的。”這其實是對本體的一種攻訐。


否定你的本體乃是你的自我或超我的一種活動。


根據我的觀察,人們通常無法認清正在發生的事或正在運作的力量是什麼,因為他們心中有一股抗拒力,阻止他們看到和經驗到“本體”。這不但是一種判斷上的錯誤,背後還有一股強而有力的動機,一種超我的防衛機制。此外,你根本無法從周遭世界獲得任何支持或引領。別人無法認清真正改變你的力量是什麼,因為他們也不想認清自己心中的那股力量。


他們不想看見真相,所以他們也不想認出你心中的本體。在我的經驗裡,認清什麼東西為我帶來了進展是很重要的事。


“活在世間,但不屬於它”可以延伸至看見我們的所作所為之中,真正的肇因和驅力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